标题 |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摘要:四川省一直致力于高职院校的招生模式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招生考试、招生对象、录取方式、考核内容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省高职职业教育招生模式的现状入手,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开展单独招生考试的高等职业院校所数和招生规模、进一步优化不同生源考生的选拔标准、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并扩大中职生进高职的比例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如果作为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一个较高层次,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一直受到高等教育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的系统中,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处于弱势。 在职业教育经历了由外延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过程中,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生存能力,让高职院校的发展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必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选择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上站在同一起点,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模式成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1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现状 目前,四川省作为职业教育大省,共有职业院校650所,在校生规模仅次于河南、山东、广东,居全国第四位,在校生183.77万人,形成了以普通高考招生为主,单独招生、对口高职招生、五年一贯制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等为辅的招生模式。 普通高考招生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招生模式,四川省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探索两个方面: 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川省的单独招生模式主要包括有知识+综合测试、专业知识+技能测试、技能人才选拔、特长测试等几种选拔模式。从2008年以来,四川省积极推进单独招生试点工作,逐年逐步实施高职院校范围、规模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的不断扩大,从当初的5所院校扩大到2014年的32所院校,绝大部分是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省级示范高职学院,从2014年起,全省单独招生考试时间统一为4月12日,考试由文化考试和综合测试两部分组成,综合测试应尽量进行技能考核,并逐步加大专业技能考核的比重,探索科学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招生院校根据录取规则按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并且,四川省职业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为,在校期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中职毕业生,可向相关的高职院校提出申请,由学校组织考核,认定合格者录入相关专业。 对口高职招生模式是面向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含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普通中专、成人中专)的应、往届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同等学历者不得报考,主要以“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方式考核。五年一贯制招生模式是面向招收初中毕业生,通过中考,根据中考成绩由省招考委统一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各招生学校在上线考生中根据录取规则审录,实行中高职五年制连贯式教学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五年制高职坚持以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高专院校为办学主体。 经过10余年发展,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职业教育工程本科已经上路,四川5所高职学院开始与本科院校、部分企业合办职教本科,个别本科院校开始职教硕士试点;中高职衔接持续推进,中高职院校之间互不往来的局面已经打破,据统计,高职学生就业率多年超过本科生,职业教育已为广大年轻人打开通向成功成才的大门。 2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问题分析 2.1招生考试问题 高职教育招生考试是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进行的,而不是作为一个类型来进行的,结果高职教育与普高教育都是按照“一把尺子”的标准进行人才的选拔,导致高职教育的招生考试脱离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目标定位,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需要的实践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明确定位。 2.2招生对象问题 从招生生源的比例来看,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主要依赖于普通高考招生模式,而普通高考招生模式的招生对象主要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入学的总体比例不高。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性、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教育模式,在这个模式下设立的大部分专业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基础,而普通高中毕业生在高中受到的是理论型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的招生对象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础,一是相当于高中的文化基础,二是相应职业领域的技术基础。实践技能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学生入学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2.3录取方式问题 从表面上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超额完成当年学校的招生计划满载而归,然而实际上在录取批次上则是井然有序。高考结束后,各院校的录取批次依次是:重点院校、普通院校、民办院校、高职院校。按照这样的录取批次,高职院校所录取到的学生只能是普通高校挑剩的低分考生,在普通高等教育大范围扩招和考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面临着空前的生源压力。在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中,普高生和中职生采用同一考录取方式进入高职院校,结果是普高生带着失败的心态走进高职院校,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等问题无法考入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放弃原有培养目标,使职业教育脱离原有的轨道,而变成另一种应试教育的翻版。 对于最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对口高职招生模式中,只有少数的中职毕业生能有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普通毕业生可报考的院校有近千所,而中职毕业生可报考的学校屈指可数,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比例不高,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这是值得思考的。 2.4考核内容问题 目前,四川省主要采用两种招生办法,一是普通高考招生办法,考试涉及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等理论课程。二是单独招生办法,绝大部分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省级示范高职学院都相继在单独招生模式中实行“专业知识+技能测试”考核办法,即考核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群基本技能,虽与高职教育的招生改革目标相一致,但这是极少数的生源比例,而且只是针对职高毕业生,而在单独招生考试中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通过“文化知识+综合素质测试”考核办法进入高职院系,笔试则采用清一色的小高考形式,即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文化综合科考试,和通过面试进行的综合素质的测试,面试则采用提问、才艺表演、作品展示等方式测试考生在语言表达、形体礼仪、知识迁移方面的通用能力,这种考核虽突破了“一纸定终身”的招生考试局面,但是,在几次与面试考核的专家评委访谈时,当问及“这批考生的综合素质如何时”时,最后得到的答案很雷同,大部分都是“考生的综合素质相差不多”,也就是说,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对考生最后的总成绩影响不大,最终仍然是以文化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考生的综合测试成绩较难对考生进行准确评价。在四川省现行的单独招生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文化知识+综合素质测试”考核办法带来了成效,也带来了问题,一是没有考察考生对相应职业领域的专用基础知识,二是没有考察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显然,这也是普通高考招生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3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的对策思考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专业知识+技能测试”的招生考试办法将进一步普及,一方面,“专业知识+技能测试”的招生考试办法,能更好地发现具有职业特征的学生,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四川省适龄考生人数在逐渐减少,职业教育进入深入改革时期,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改变,也许还要进一步拓宽招生“入口”,也许不再需要通过高考来招生。因此,必须针对目前高职自主招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3.1扩大开展单独招生考试的高等职业院校所数和招生规模 虽然单独招生模式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成效还是很显著,扩大单独招生的基本策略应该坚持。目前,四川省参加单独招生的院校主要是以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省级示范高职学院国家示范院校为主,2014年,参加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达到32所,较去年增加了11所,而其他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处于观望之中。高职院校通过单独招生模式招到优秀的具有职业潜质的学生,而很多对于文化基础薄弱学生从“一考定终身”中解脱出来,这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今后逐步扩大单独招生院校的所数和招生规模,这也是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符合渴望考入高校学生的心声。 另一方面,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对试点单独招生院校的招生规模从当年的招生计划的5%提高到10%、20%、30%,这说明对单独招生试点工作的重视,并在逐步尝试提高比例。据了解,2014年,四川省首次进行单独招生院校的招生计划数,原则上不超过院校今年国家核定招生计划总数的10%,其他院校招生计划数不超过院校今年国家核定招生计划总数的30%,除国家级示范性(骨干)高职学院、省级示范高职学院基本都已参加单独招生,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将是首次参加单独招生,招生比例都在10%以下,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3.2进一步推行在对口高职招生和单独招生考试中的“知识+技能”考查方式,并进一步优化不同生源考生的选拔标准。 201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重点探索“知识+技能”的考试评价办法,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在《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在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逐步推进高职入学考试与普通本科分开,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完善中高职贯通的考试招生办法。由于“知识+技能”考查方式为中职生提供了合理的入学路径,避免了在高考中的弱势竞争,凸显中职生良好的职业基础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根据普高生和中职生的生源特点,应研究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人才选拔标准,对于中职考生,应强化专业技能的考核,并适当兼顾对其文化基础知识的考核,对于普通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特点,应开创开放性试题,重点测试普高生的创新能力,以综合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综合素质测试的面试环节,应突破面试专家以简单的问答方式的主观性评价作为考生综合素质的衡量标准,探究科学的创新检测评价方法,并予以量化。建议可以采用美国心理学家鸡儿福特的创造能力表,以考察考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运用吉尔福特的测试题对考生的素质测试成绩进行量化,能有效地检测其创新能力。在职业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模式中,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应对于获得全国、省市职业技能大赛有关奖项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以及获得县级劳模的在职在刚中职毕业生,予以免试录取,为优秀的中高职毕业生拓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通道。 3.3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扩大中职生进高职的比例 随着职业教育工作重心转向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四川省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重点探索中高职衔接考试招生办法改革,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现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等四个对接,全面提高学校专业发展水平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招收中职生的主要途径是对口高职招生,单独招生和五年一贯制招生,虽在这些招生模式中有招收中职生,但比例不高,截止2013年,单独招生计划近万人,对口高职、五年制高职、示范高职单招达到4.5万人,约占当年中职毕业生的15%。显然,这个比例是不够的,中高职衔接的突出问题是: 一是如何打破“天花板的问题,《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2020)》明确提出,打破人才培养的“天花板”,要逐年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的比例。 二是如何引导中职生积极参加单独招生,通过向中职生宣传高职教育的单独招生模式的优越性,强调技能考核的人才选拔机制,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中职生参加单独招生考试,并进一步引导中职生努力学好技能、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张振.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问题研究[J].湖北招生考试,2010(30). [2]赵居礼,赵绥生,李元岐.对高职招生状况的分析和思考[J].中国高校招生,2000(04). [3]徐健.关于职业教育招生宣传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09(09). 基金项目: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MYZY1312)。 作者简介: 吕瑛(1978-),女,宁夏中宁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招生和教育教学工作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