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企业家社会安全感研究 |
范文 | 摘要:财富占有与分配严重的非均衡化已成为影响社会进步和 公平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社会上将企业家当作资本家,忽视企业家对国家的贡献,对富人有仇视的眼光,使企业家普遍缺乏安全感,甚至越富越不安,如何增加企业家的社会安全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成为值得思索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家社会安全感缺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安全感 现状 措施 1 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民族要振兴,离不开企业家们的艰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事实表明,一个不重视企业家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我国,企业家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改革不断深化的可喜成果,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 企业是从事社会生产活动的细胞,而组织社会细胞进行生产活动的,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队伍中锻炼成长起来的组织者——企业家。在现代技术高度发展,竞争机制广泛适用于经济生活的今天,企业家的作用更加重要,对一个企业的兴衰,甚至一个民族的荣辱,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企业家的称号既不是上级委任的,也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竞争中产生,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他们是创建有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企业的主将。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农业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还是生活资料的生产;民需用品的生产,还是军需用品的生产,都是靠企业组织开展起来的。企业是各种生产活动的舞台,而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谁呢?是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导者——企业家。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注意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个现代企业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把企业经营好、管理好。企业家是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极大地提高广大职工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桥梁,是把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融为一体而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是在企业处于中心地位、起中心作用、对企业负全面责任的法人代表。忽视企业家的作用,由政府直接推动企业的运营,企业是不会有活力的,生产力是不会迅速发展的。把企业家推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第一线,才能使企业真正充满生机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有胆、有识、有作为的企业家团结广大群众不断地去探索去开拓,使得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还是初步的,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改革,为一大批企业家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成为新时代的闯将。 2 我国企业家社会安全感现状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经典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有多个层次。从最基础的饮食男女的生理需要,到爱与自由的自我实现,而安全感居于其间,是仅次于生理需要的第二层次的需求。企业家的安全感和普通百姓的安全感实际是一件事情,只是说企业家是这个社会里面比较活跃的阶层,他涉及的面也比较多,做的事情也比较多,我们国家的法制环境也是有点琢磨不定,所以不安全感就可能比较强烈一点。 当前,不少企业家欠缺安全感,这是不争的事实,根据调查显示,个人资产超过1亿元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有27%已移民,47%正在考虑移民;个人资产超过1000万元的高净值人群中,近60%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相关考虑。虽然中国企业家选择移民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得不引起我们关注的是,营商环境和安全感欠缺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企业家安全感的因素非常复杂,归纳起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体制的不健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存在着行政干预过多、审批事项繁杂;部门多头管理、监督方式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权力监督不健全,甚至官商勾结、滋生腐败等诸多问题,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企业家的安全感的建立起着负面的作用。②企业家个人的因素。一个企业家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较强的国家观念、群众观念和浓厚的商品经济意识,即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效益观念、法制观念和科学的人才观。目前我国的企业家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使得自身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从而导致企业家自身的社会安全感不足。 诚信是一种扎根在每一家企业的文化,是最根本的价值观,也是企业家的“立业之本”。很多企业家面临危机时,不是敢于失败,勇于自我检讨,主动承担企业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员工、客户、股东和整个社会负起责任,反而采取了“跑路”。“跑路”往往伴随着股东资金、上下游企业资金以及员工工资的流失,斩断了诚信的链条,造成股东、上下游企业以及员工恐慌。个别企业家这种不负责的行为,加剧了社会群众对于整个企业家群体的仇视意识,使得企业家的安全感意识越发的缺乏。 3 提高企业家社会安全感的建议和意见 ①国家方面。企业家最关心的是资产保护及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的建立,为此要建立健全国家的法律法规,围绕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创新投资服务体系。按照总体目标,通过改革,加快形成投资主体自主决策、政府调控有力有效、融资方式丰富多元、投资服务高质高效、市场环境公平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建立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潜力。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减少投资审批事项,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对于纳入核准的项目,不再审查项目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等由企业自主决策的内容。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进入更多行业和领域的建设运营,充分借用专家和第三方咨询机构力量,加强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建立重大项目公示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统筹管理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严格投资控制。逐步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对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失误、违规实施、监管不力等行为,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细化行业标准,使行业产品和标准要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围绕社会综治工作,建议以科技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大力构建全时空、多层次、宽领域的现代化立体式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压降违法犯罪发生率、提升企业家的安全感。法制环境需要更为公平、更加透明,这样企业家的社会安全感才会提高。②企业家自身。在产业变迁、企业治理变迁、资本市场变迁急速之下,我国企业家的思维,也不能固化守旧,而应因势、因时而变,逐步向现代规范化企业治理转变。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发展动力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企业家精神共有三个外因:政商关系、宏观经济形势、法治环境,一个内因:企业家的精神困境,六个维度:诚信、担当、冒险、创新、合作、坚持。 中国经济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期间有大量的障碍需要尝试跨越,在企业发展壮大、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之当下,必须强化企业家“契约精神”,并最终完成向成熟自律的现代企业管理人转变。企业家要抓住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创新发展,通过战略性的判断扭转局面;要聚焦薄弱点,对工作上、制度上、产品上的薄弱点深入研究,制定相应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管理,通过目标管理,落实工作,强化工作合力;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加强团队的发展活力和凝聚力;要注重人才培养,以人力资源来弥补企业发展中各种资源不足。 企业家精神,意味着责任、承诺、执行。在新形势下,企业家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新经济规律,了解金融及其衍生品,懂得企业、财务、人事管理,把握经济发展一般规律,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要有着企业兴、百姓富、社会安的人本理念,要在诚信纳税、就业安置、扶贫济困、赈灾助学、修路造桥,以及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处处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体现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伴随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企业家的安全感会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王大为,张潘仕,王俊秀.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J].统计研究,2002(09). [2]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2). [3]桑红昕.“社会安全感”刍议[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6). [4]洪梅,任璐,罗霞梅,李述鹏.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J].金田(励志),2012(09). 作者简介:刘懿(1982-),男,湖南长沙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管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