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地铁车站管线综合设计方案研究 |
范文 | 林仕宽++周海云++王喜平![]() ![]() 摘 要:本文简述了综合管线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设计目的及意义,根据综合管线的设计原则,并结合郑州地铁1号线工程实例的分析,针对地铁车站管线较多的部位提出一些自己的布置方式,以期对今后的综合管线设计人员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地铁车站;综合管线;内走道 随着全社会节能的要求以及对空气品质的提高,地铁车站内的通风管线越来越多,尺寸也越来越大,信息时代的发展,通信信号的电缆也随之增多。伴随着地铁中水系统的增加,车站内管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管线在不停地增加,在传统的车站规模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这些管线,保证吊顶标高和充分检修空间,对管线综合设计师来说,是一项艰难的任务。笔者结合自己设计过的一些车站,对地铁车站管线综合设计进行了一些总结。 1 车站管线综合涉及的专业 ①通风空调专业——风管、冷冻水管、冷却水管; ②给排水及消防专业——消防管、给水管、通气管、废水管、污水管、气灭管; ③低压配电专业——电缆桥架和线管; ④通信信号专业——电缆桥架线管; ⑤FAS/BAS专业——电缆桥架和线管; ⑥屏蔽门专业——电缆桥架和线管; ⑦供电专业——电缆支吊架; ⑧AFC——埋地线槽。 2 地铁车站管线综合设计的任务 地铁车站空间狭小,管线众多。管线综合设计就是要把车站内所有的管线合理地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内,在满足各系统功能的前提下,保证管线维护和检修的可行性,同时又要与装修外观协调。 3 管线综合设计图纸的作用 ①控制车站土建的规模; ②给装修提供可参考的管线标高; ③指导机电设备施工安装,避免管线冲突; ④为运营提供必要的设备及管线检修空间。 4 需要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 ①建筑专业:吊顶标高及分布;离壁墙分布及厚度;防静电地板房间及高度;构造柱分布;圈梁和过梁的分布;疏散楼梯的构造;门洞的高度及门的开户方向。 ②结构专业:顶板、中板和底板梁的分布和高度;孔边梁的分布及高度;腋角。 ③各部位的管线的限界。 5 管线综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避让原则: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弱电让强电。 ②位置关系:一般遵守电气管线(强电电缆桥架、强电电缆)在上层布置;通风空调风管在中间布置;给排水、空调冷冻、冷却水管和气体灭火系统的管线在下层布置,弱电电缆桥架位于风管下方和水管上方。 6 设备及管理用房区管线布置 6.1 设备房管理用房区管线布置基本要求 ①充分利用设备用房上方的空间布置大风管,少量小风管可以布置在走道。 ②任何水管都不能进入电气房间。 ③空调送风口要避开电气设备。 ④通风空调专业的大系统风管不要设在走道内。 大系统风管通常都在1.6~2.0m的宽度,高度也在0.8~1.0m的之间。如此巨大的管线安装在走道上方,把1.8m宽的走道占得所剩无几,低压配电专业的桥架无法安装在最上层,其他管线的吊架也无法在顶板上固定。大系统风管在走道内占据了大部分高度,会导致走道的吊顶高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⑤走道上方避免横穿大管线。 横穿大管线导致走道局部高度不够。特别是离环控机房较近的走道,风管大而且多。如果风管要分支,尽可能在机房内分支后再出来,机房内管线标高满足人能通行即可。 6.2 内走道布置方式一(如图1) 管线分两侧布置,中间保证0.4~0.6m的检修空间。 分布两侧的管线应进行分类,一侧为无水管线,包含低压配电桥加、风管(1~4层)、通信信号线槽、FASBAS线槽、气灭管。另一侧为有水管线,包括给水管、通气管、污水管、空调水管、消防管。总的来说这样布置可以保证水管安装在高处而不会出现在电缆上方。 对于无水侧,电缆桥架设在最上方。风管从第二层开始,走道内的风管往往会有很多支管,支管要进入各房间又不能露在房间吊顶以下,所以主风管就得设在高处;弱电线槽设在风管下方,中间隔着风管加大了强电和弱电之间的距离,减少强弱电之间的影响;弱电电缆较多,线槽放在低处也方便放缆。气灭管比较小,而且进场施工较晚,所以气灭管设在最下层。气灭管的位置也比较灵活,如果无水侧的管线较多,可以把气灭管放到有水侧安装。 对于有水侧管线的安排,给水管由于卫生的要求应该设在最上层。消防管要引出支管接消火栓,有时还要跨走道,这种情况下,消防水管最好设在最下一层,这样支管可以直接水平引出跨过走道而不会出现在电缆上方。对于空调水管,因为须要保温而且保温工序放在最后,往往是在所有专业都安装完后才进行空调水管的保温工作,对于这种情况,空调水管设在较低处也是比较合理的。剩下的污水管和通气管,顺理成章就放在给水管与消防管或者空调管之间了。 对于这种布置方法,会产生一些问题: ①两根都有支管的风管不能并排安装,否侧有一根风管的支管没法伸出来,这种情况下,就得把两根主风管做宽做扁,上下重叠安装,但风管宽度最好控制在0.8m以内,极限1.0m宽。 ②FASBAS两个小桥架通常会并排安装,但要注意这两个桥架的间距不能太小,宜0.3m,因为桥架要从侧面出线,而线管是DN10的钢管,如果空间不够,线管无法拐弯。 ③风管的支管或者线槽进房间时,会与另一侧的水管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尽量选择通气管拐弯,因为通气管拐几道弯也不会影响功能。 ④弱电线槽进入房间处会与上方的水管十字交叉,出现水管在电线上方这种问题,现场也是很常见的,解决的办法就是避免电缆上方出现水管接头,或者在交叉处水管外面加套管。 ⑤弱电桥架挡住了走道排烟口,这种情况,只能从风管侧面开口,做一弯头把风管引下来,如果走道不设吊顶,排烟口直接开设在风管的侧面。 ⑥风管上的调节阀和防火阀不宜设置在走道内,尽量放到房间里。 6.3 内走道布置方式二(如图2) 管线上下布置,上面无水管线,下面有水管线,中间保证0.4~0.6m的检修空间。 这种布置方式就是把所有的水管都放在最下面,上面无水管线可以根据空间及管线尺寸灵活布置。这种布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管线横穿走道时,与另一侧的管线十字交叉不好处理。 7 站厅层公共区与设备区交界处的管线标高处理 从设备区到公共区的管线有大系统风管、低压配电桥架、通信信号线槽、FASBAS线槽、空调水管、给水管、消防管。此处管线标高由走道的2.6m突然变为3.2m,空间突然减少了0.6m,所有的管线都得重新布局到3.2m的标高上方,此处常出现公共区吊顶标高局部不足现象。 针对上述的问题,采取措施有: ①分散管线,弱电线槽如通信信号、FASBAS不一定非得从走道出公共区,可以先进入一些房间,然后再出到公共区,这样可让出一些空间给水管。 ②空调大系统送回风管交叉处应远离走道,避免在管线集中处交叉,同时,送回风管的分支管不要太靠近设备区,应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设备区出来的管线在此处能有一个过渡空间。 管线出到公共区后,空间很宽敞,管线的标高通常是不会有问题的。但也要注意几点问题: ①侧墙的腋角。大系统回排风管靠侧墙安装,往往会碰到腋角而达不到设计标高,会间接影响公共区的吊顶标高,在布置站厅回风管时,应保证错开腋角。 ②靠近侧墙处的吊顶往往是连续的灯带,灯带标高3.2m,很容易与侧墙安装的水管支架发生冲突。 ③控制管线不要侵入造型区。装修专业喜欢在靠近中轴的区域设计各种造型,这种地方管线标高往往要求比较高,通常3.7m以上。 ④通信信号线槽与FASBAS的线槽在公共区应尽量按不同的高度布置,因为它们有很多侧出的线管,通信信号的出线管通常是DN50的,拐弯有难度。如果不能分层安装,也得留有至少0.4m的空间让线管拐弯。 8 超长出入口通道净高 出入口通道的管线较少,净高通常控制在3.5m。通常管线综合图上也不反映这部分管线的内容。但是,对于长度超过60m的出入口通道,会增加排烟系统、空调系统。对于超长通道的净高要求,笔者结合一些参考值: 拱形顶面:吊顶离最高点应保证0.9-1.1m净高。对于拱形顶面,弱电最好采用穿线管贴拱形面安装。 方形顶面:吊顶上方净高应保证0.6-0.8m的净高。 若排烟风机设在通道吊顶上方,吊顶上方的净高应保证1.2-1.5m净高。 9 联络通道的管线 物业区与公共区之间的联络通道,会设置数道防火卷帘门。防火卷帘门上方要求0.6~0.8m的安装空间。在分配管线标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安装空间,否则防火卷帘都无法安装。 10 站台层公共区管线处理 在处理站台层管线标高时,先要弄清楚中板纵梁高度、扶梯孔、出土孔孔边梁的分置和高度。 站台层的管线主要有空调送回风管、低压配电桥架、通信信号线槽、FASBAS线槽,管线主要分布在靠近屏蔽门侧的吊顶上方空间里。 管线的处理方法:低压配电桥架在最上层,中间层是风管,最下层是通信信号线槽和FASBAS线槽,同时要保证0.4~0.6m的检修空间。 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管线不要离屏蔽门太近,一般保持0.5m距离,或者管线高度在3.3m上方均不会对屏蔽门顶盒的开启产生影响; ②风管下面的线槽,不能挡住风口,如果下方线槽无法避开风口时,可以将FASBAS线槽中的一路改为穿线管; ③如果低压配电、通信信号、FASBAS三个专业的桥架出现在同一侧时,先试着排标高,如果标高不够,可以把低压配电专业的桥架移到另一侧;。 11 站台层设备区 站台层设备区管线相对较少,做管线综合设计时应注意几个地方: ①靠近轨行区的管线不能入侵限界; ②管线不能从吊装孔下方穿过; ③供电专业的房间门高至少2.7m,管线不能低于这个高度; ④供电设备上方不应该有任何风管。 12 设计心得 地铁车站专业众多,管线错综复杂,想做好管线综合设计并非易事,但管线综合设计也并非一件高技术含量的活,需要的是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一个好的综合管线设计图,不仅能避免很多返工、浪费和变更,保证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更利于后期设备及管线的维护和检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