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刘锋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撷英 |
范文 | 刘晶 郭小青 刘锋 关键词:名医经验;刘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9.5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5-0111-0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1]。根据年龄的不同将其分为儿童ITP和成人ITP。儿童ITP常于感染或免疫接种数日或数周内起病,80%在诊断后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PLT)可恢复正常[2]。成人ITP常起病隐匿,且自发完全及持久性缓解者<10%[3]。糖皮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输注仍为一线治疗[1-2],但较多的不良反应和高昂的费用限制其临床使用。近年来,中医药因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吸引了大批ITP患者,尤其对长期治疗无效的慢性ITP有明显优势,进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国中医科学院血液病学科带头人刘锋教授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30余年,有丰富的ITP中西医治疗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对刘师治疗ITP经验有初步的认识,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ITP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紊乱有关,其中病毒感染最受关注。现已发现10余种病毒如疱疹类病毒、人类微小病毒B19、EB病毒与ITP的发病有关。另外,免疫因素导致人体自身免疫耐受机制被打破,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或激活细胞毒NK淋巴细胞,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或生成障碍。幽门螺杆菌感染、脾脏的破坏等因素亦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 本病不仅可出现肌衄、鼻衄、齿衄、舌衄、吐血、呕血、便血、尿血、崩漏等中医整个血证门类表现,还囊括了脑出血引起的“中风”等特殊临床表现。刘师将其归为“血证”“发斑”“斑毒”“肌衄”“葡萄疫”“虚劳”等范畴。外感内伤均可致脉络失约或迫血妄行而形成血证,病位多在肺、脾,久则及肾。病机可 归纳为热毒熏蒸和气不摄血两大类。瘀血作为病理产物亦可加重出血。ITP患者多有迁延,常久服激素治疗,故激素所致的药物损伤致使病机复杂。 1.1 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位在肺、脾,久则及肾 刘师认为,ITP发病原因可归为外感内伤。外感多为热毒之邪内袭机体,毒邪依附热邪,熏蒸之力倍增,踞于脉中,灼伤脉络或迫血妄行而致出血耗血,多急性起病,邪气由外而入,肺气失固,故病位在肺。小儿常形气未充,肺气常虚,卫外无权,易感外邪,故外感致病多见于儿童。内伤者多为脾脏功能失调,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而出血,病程较缓,多见于成人,病位在脾。疾病日久,脾阳不振,脾虚及肾而致肾阳亏虚,亦可因久服药物而使肾脏损伤,病情迁延难愈。故其病位在肺、脾,久则及肾。 1.2 热毒熏蒸,气不摄血 ITP病机可归结分为热毒熏蒸和气不摄血两类,前者致病多为实证,后者多为虚证。邪热内盛熏蒸,或灼伤脉络,或迫血妄行而出血,又因毒邪极易损伤形体,易入难去,正气损耗而转虚,故疾病发展过程中,病机多有转化;气不摄血者,正气亏虚,血溢脉外而出血,起病隐匿,自觉乏力明显,但出血症状不明显,发病时少有前驱感染病史[3],常难治愈,日久瘀血内阻,蓄结体内,可加重出血而转为实证。最后,瘀血作为ITP的病理产物,贯穿疾病始终,如不及时清除,则可诱生变证,或反复出血,缠绵难愈。 1.3 药物所伤的复杂病机 糖皮质激素作为ITP的一线治疗,其疗效虽显著,但毒副作用常使病机更加复杂。刘师根据患者糖皮质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分为3期,各期药物所伤均有不同。一期为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期,此期患者因火热邪气熏蒸及血液外泄,阴液已有不足,加之大量激素为大热之品,故阴液耗伤明显,可见多食易饥、两颧潮红、怕热、手足心汗出及盗汗等阴虚症状;二期为激素维持期和激素依赖期,此期患者需长期服用小剂量激素维持,阴虚日久伤气,可见乏力、食少、盗汗自汗及反复外感等气阴两虚症状;三期为激素停用期,此期患者因长期服用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正常分泌受抑,加之长期阴血耗伤,阴损及阳,可见怕冷、乏力、纳呆、腰膝酸软等脾肾阳虚之候。 2 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在于分清虚实,辨清气血阴阳虚损。应根据出血颜色及量的多少、病程长短、起病缓急、出血部位、年龄、预后及全身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到辨证准确。实证者,病程短,出血量大,血色鲜红,来势猛,上部出血多见,控制后不易复发,无气血阴阳虚损见症,小儿常见;虚证者,病程长,出血量少,血色淡红或黯红,来势缓,下部出血多见,易复发,有气血阴阳虚损见症,常见于成人。刘师根据病机不同,治疗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益气健脾摄血为主,辅以补肾活血,同时注重分期论治。 2.1 血热妄行 证见起病急骤,病程较短,出血量大而猛,紫癜颜色鲜红而密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有力,可伴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症状。此型多见于急性ITP、慢性ITP急性发作期、激素治疗初期,以发病急、病程短、兼见或近期有外感风热之证为本证诊断要点。本病为实热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组方以清热解毒药为君药,常选用金银花、连翘、贯众、白花蛇舌草等清疏卫表、凉血透热,水牛角、地黄、牡丹皮、玄参凉营,紫草、茜草化斑止血。 2.2 气不摄血 证见病程较长,起病徐缓或病情反复,久病不愈,出血症状较轻,紫癜色淡红而稀疏,时隐时现,经期后延,齿衄多见,出血量少,色浅而渗出不止,伴头晕、气短乏力、易外感,外感后PLT下降明显,面色无华、自汗、心悸,活动后诸症加重,舌淡,苔白,脉细弱。本证常见于慢性ITP患者,部分激素维持期及激素依赖期患者亦可见于此型。以发病缓、病程长、紫癜色淡红而稀疏、反复发作、劳累后加重,伴见各种气虚见症为本证诊断要点,病性属虚。治以健脾益气固表、摄血止血为主。方予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对激素治疗的患者,酌予二至丸顾护阴液。 2.3 阴虚火旺 证见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时病势较急,紫癜呈黯红色或绛红色,下肢多见,经期提前、量多、色黯红,可见鼻、齿衄、便血、尿血,伴手足心热、盗汗、口干口苦、耳鸣、头晕目眩、腰酸腿软、急躁、多梦、便干等,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数。本证常见于慢性ITP及久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以发作时病势较急,紫癜呈黯红色,病情反复,伴有各种阴虚火旺见症为本证诊断要点。治以滋阴降火止血为主,方药宜六味地黄汤,阴虚较重者可合二至丸。药物常用木香、当归、益母草、赤白芍、川芎等调血补血,亦可酌加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以滋养阴血。 2.4 脾肾阳虚 证见病程较长,起病徐缓,多由气血亏虚证演化而来,临床表现在气血两虚型基础上紫癜日久色淡,出血不明显,但PLT低于正常,伴见面色无华,身倦乏力,畏寒肢冷,喜热饮,腹胀,不思饮食,腰膝酸软,双下肢水肿,小便清长,便溏,严重者见五更泄泻,夜尿增多,女子经血多,舌淡或淡胖、边有齿痕,脉沉迟。久病及停用激素的患者常见此型。气血两虚证基础上伴见阳虚诸证为本证诊断要点。病位在脾肾,病性属虚,治疗以补肾健脾、温补肾阳为主,常用药物以太子参、锁阳、淫羊藿、制附子及菟丝子等温补肾阳为主,酌伍仙鹤草补虚强壮之品兼以收敛止血。 3 典型病例 患儿,男,5岁,2011年6月,患儿双下肢皮服出现大片瘀斑,在当地医院查PLT 5×109/L,余正常,骨髓涂片正常,确诊为ITP,予激素及丙种球蛋白规范治疗后,PLT升至正常,但激素减量后PLT复降,数值波动较大。再予足量激素治疗无效。现间断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未服激素。为求进一步诊治,2013年5月就诊于刘师。刻诊:双下肢密集出血点,上颚紫黯,盗汗,眠差,善叹息,大便干,易外感,舌红,苔白,脉细滑。查血常规示:PLT 10×109/L,余正常。西医诊断:慢性ITP。中医诊断:血证,辨证为气不摄血。治予健脾益气、活血养血。处方:炙黄芪15 g,白术10 g,防风6 g,当归12 g,木香15 g,益母草15 g,赤芍、白芍各12 g,川芎6 g,紫河车10 g,仙鹤草15 g,锁阳10 g,黑顺片(先煎)5 g,紫草10 g。每日1剂,水煎服。服用6个月后,患儿无明显出血症状,期间未再使用丙种球蛋白,就诊时有咽痛、流黄涕等外感症状,纳眠可,盗汗,舌尖红,脉细滑。复查PLT 24×109/L。外感新增,故宣解为要,守方去紫草,加连翘10 g。继服6个月后,无出血症状,眠差,舌红,苔白,脉细滑。查血常规示:PLT 59×109/L,血红蛋白125 g/L,白细胞8.27×109/L。处方:木香10 g,当归10 g,赤芍、白芍各10 g,川芎10 g,益母草15 g,仙鹤草20 g,卷柏20 g,紫河车10 g,鸡血藤20 g,萆薢12 g,锁阳12 g,淫羊藿10 g,黑顺片(先煎)6 g。继服6个月后,患儿易外感,手心脚心热,舌尖红,脉细滑。复查血常规正常。守方去萆薢,加黄芪15 g、白术12 g、防风10 g、猪苓15 g,继服2个月巩固疗效。随访半年,PLT维持正常范围,停药后PLT未降。 按:本案患儿病情日久,气血阴阳皆有损伤,且瘀血内阻,出血未止,虚实夹杂,久病难愈。刘师审症求因,治以补脾益肾、益气活血为主,方用玉屏风散补脾实胃、益气固表,佐以四物养血活血,加紫河车、锁阳增强益气养血之功,黑顺片为纯阳之品,能补坎中真阴,但壮火食气,故以小剂量温补肾阳;有皮肤出血,故予少量紫草凉血止血。二诊时,患儿PLT有所提高,无出血,故去紫草,虽有外感风热,但盗汗阴虚之候未解,仅予少量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三诊时,患儿病情稳定,邪气已去,正气未复,故以养血调血、益气补肾为主。四诊时,患儿血小板正常,但仍气虚易外感,病情易复,故再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巩固疗效。 4 讨论 4.1 疾病易迁延,病机易转化 刘师认为,ITP外感之人素体本虚,复感六淫邪气,尤以热毒之邪为著,其性攻窜流走,窜扰肌肤、血络而致出血,加之易蕴结壅滞,阻滞脉络,则可加重出血。初为实证,但热毒邪气侵袭本不易愈,其性耗伤阴液,出血又可加重阴伤,且血去气伤,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病情缠绵难愈,可见虚实夹杂,病机错综复杂,故日久以虚损证候居多。内伤起病者,本以虚证为主,日久不愈,则瘀血内生,由虚转实。血失日久,阴血亏损,虚火内生。疾病后期,患者阴阳气血皆有损耗,加之瘀血留积体内,阻碍气血生长,致虚虚实实,症状易反复。故临证应灵活多变,对其病机进行综合判断,提高临诊辨证能力,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4.2 急性以清解凉血为要,慢性以温阳补虚为主,活血祛瘀贯穿始终 ITP极易转为慢性,常为动态过程,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机施以相应治法。刘师认为,急性期治疗通常以清热解毒为主,此期患者血小板大量减少,且以免疫破坏为主,故治疗应以抑制免疫为主。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微量元素的生化作用主要分为3种,免疫调节因素为其中之一[4]。表明清热解毒药可抑制过激的免疫系统。刘师常选用连翘、贯众、蒲公英、金银花、龙葵、白花蛇舌草等,此期出血症状较重者,多予茜草、紫草等凉血止血药。酌以少量温阳补肾之品,既扶正补虚,亦可防药性寒凉而遏血。仙鹤草常为必用药,可兼顾治血补虚。《血证论》云:“凡用血药,不可单行单止,又不可纯用寒凉药,必加辛温升药,如加凉药用酒煮、酒炒之类,乃寒因热用之法也。”待急性出血症状缓解,治应以温补滋养为主。慢性久病者,阴阳俱虚,治宜温肾助阳为主,可重用附子及紫河车粉。《血证论》指出:“血系阴汁,刚燥之剂,乃其所忌,然亦有阳不摄阴者,亦当用姜附也。”而附子亦可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紫河车味甘咸、性温,能补肾益精、益血养气,配淫羊藿、巴戟天、锁阳、补骨脂、菟丝子增强补虚功效。疾病各期均可佐以少量四物汤。《血证论》云:“或行之,或清之,或止之,皆当视其证新久缓急而施治之,俱以四物为君主之药也。”因本病患者多有激素治疗的病史,故选药组方时亦当顾及药物所致的阴阳损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33(11):975-977.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5):382-384. [3] 张之南,郝玉书,赵永强,等.血液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73-1278. [4] 王晓林.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的微量元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 5(19):146-1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