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数据挖掘的李东垣用药规律研究
范文

摘要:目的 分析李东垣著作中方剂的用药规律,为传承其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李东垣著作所记载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 李东垣著作含方剂470首,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44味;高频药物组合共19个,包括11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4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54个,新处方27首。结论 本研究结果体现了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术思想指导下治疗以补中、升阳、益气、益胃药物为主的用药规律,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李东垣;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挖掘;用药规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11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6-003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dication regularity of the prescriptions in the work of Li Dong Yua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nheritance of his academic ideas. Methods The prescriptions in the work of Li Dong Yuan were inputted into the TCM Inheritance Supporting System (V2.5). By using revised mutual information,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and unsupervise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the composing medication regularity was analyzed.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470 entries of prescriptions, the frequency of 44 entries was more than 30 times; 19 combinations contained 2 to 3 entries, including 11 entries in total; 14 medicine association rules and their confidence coefficient were obtained, which leaded to 54 new core combinations and 27 new prescription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Li Dong Yuans academic idea of “internal injuries of spleen and stomach, all diseases will born”, which guides the medication regularity of using medicine with the functions of strengthening the middle jiao, invigorating yang, tonifying qi and reinforcing the stomach.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Li Dong Yuan; TCM Inheritance Supporting System; data mining; medication regularity
李东垣,名杲,师从易水派张元素,操医术凡五十余年,撰《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等,创立了脾胃学说,为“金元四大家”补土派代表。 “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元代朱丹溪语),中医学派至此一变。李氏脾胃学说,不仅为后世医家所推崇,而且受到广泛重视,培补脾胃不仅是治疗疾病之要法,更是养生摄生之妙法[1]。本研究搜集李东垣著作中方剂,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纳入标准
《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医学发明》《活法机要》中收载的方剂。所选条文参考《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2]中的《李杲医学文集》部分。纳入标准:方剂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和剂量;内服方剂,不限剂型;重复出现的方剂只取1次。
1.2 数据录入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由专人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完成后,由2人负责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为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1.3 数据规范
建立方药数据库,参考《中药学》[3]、《中药大辞典》[4]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包括异名同源、炮制不同但同效药物名称的规范等,如“葳蕤”规范为“玉竹”,“栝蒌根”规范为天花粉,“橘皮”规范为“陈皮”,“川练子”规范为“川楝子”,“鼠粘子”“黍粘子”规范为“牛蒡子”,“广茂”规范为“莪术”,“大麦檗”规范为“麦芽”。
1.4 数据分析
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在“方剂类别”中以“李东垣”为检索词检索。第1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方剂分析”模块下面的“频次统计”,系统自动出现药物名称及其出现频次,点击“药频导出”按钮,将统计结果保存成CSV文件。第2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方剂分析”模块下面的“组方规律”,设置支持度个数为70、置信度为0.6,点击“用药模式”按钮,出现所有处方中2~3味药物组合的出现频次;点击“规则分析”,出现2~3味药物的关联规则及其置信度;点击“导出”按钮,将结果保存成CSV文件。第3步:点击左侧快捷面板中“方剂分析”模块下面的“新方分析”,设置相关度为10、惩罚度为5,点击“聚类”后,再点击“提取组合”,系统出现3~4味用于创制新方的核心药物组合,并再次聚类后自动生成新处方,点击“导出”按钮,将“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保存成CSV文件[5-7]。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析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方剂470首,共包含286味药物,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有44味,见表1。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由于支持度个数、置信度设置过高时没有结果或结果很少,故设置支持度个数为70、置信度≥0.6,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利用软件中的“规则分析”功能运算药物间关联规则,高频药物组合见表2,关联规则见表3。
2.3 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2.3.1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根据处方数量,结合不同参数提取数据的预读,设置相关系数为10、惩罚系数为5,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见表4。
2.3.2 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在核心药物组合提取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的“聚类”“提取组合”功能,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药物的核心组合,进一步聚类,得到新处方27首,见表5。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整理录入了李东垣著作中470首方剂,分析其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组合,并生成新处方。结果表明,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多数具有补脾胃、升阳益气、理气降逆、清热化湿等功效。其中频次≥100次的当归、炙甘草、柴胡、升麻、人参、黄芪、陈皮、白术组成了补中益气汤,而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虚气陷,是益气升阳的基础方,为“甘温除大热”法代表方剂,体现了李杲“补脾胃升清阳”的治疗思想。
根据本研究得到的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可得出李东垣方剂中药物间关联程度,如“生地黄→当归”(置信度为0.862 1)表明处方中有生地黄时,有当归的概率为86.21%;“防风→羌活”,(置信度为0.707 5)表明处方中有防风时,有羌活的概率为70.75%。生地黄、当归组合和血通脉;防风、羌活组合祛风胜湿,风药升阳以发火郁;黄芪、当归组合益气活血;升麻、柴胡、当归组合和血升阳。由此亦可看出李杲处方重视升举清阳之气,对各科疾病的治疗贯穿了“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
按照相关系数与惩罚系数的约束,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有27个。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升麻、沉香、半夏升清降逆,当归、桃仁、红花、生地黄活血通脉,陈皮、枳实、枳壳、苏木、木香、香附、砂仁、草豆蔻理气和胃,茯苓、泽泻、苍术、黄芩、黄连、龙胆清热利湿。以上药物是治疗李杲治疗各科疾病的核心药物,亦可体现其“补脾胃”的治疗思想。
27首新处方中新处方1(小茴香,沉香,杜仲,巴戟天)可补肝肾,降逆气。新处方2(升麻,当归,草豆蔻,羌活,葛根)可理气和胃,升阳益气。新处方3(升麻,黄芪,枳实,柴胡,苍术)可疏肝气,理胃气,补中气。新处方4(升麻,黄柏,枳实,柴胡,苍术)类似新处方3,亦可理气和胃,同时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新处方5(神曲,麦芽,白术,猪苓,茯苓)可健脾利湿、消食和胃。新处方25(神曲,陈皮,清半夏,草豆蔻,泽泻,白术)与新处方5类似,亦可健脾祛湿,和胃降逆。总体来看,新处方有理气和胃、健脾利湿、疏肝降逆等功效。但其价值仍需要通过理论上溯源及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加以验证。
李东垣传张元素之学,在其脏腑辨证学说的影响下,独重脾胃理论的研究。其中心学术思想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发挥了《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强调胃气作用,认为“元气为人生之本,脾胃为元气之源”。且重视脾胃在人体气机升降中的枢纽作用,认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李东垣从脾胃论治五脏病,认为“心之脾胃病”“肺之脾胃病”“肝之脾胃病”“肾之脾胃病”,四者之病本皆在脾胃。此四脏之脾胃病的病理基础均为“是为不及”,即谓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是病之根本,且以此为基础而有“至而不至……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乘之”等的病机变化,故治疗疾病时应重视脾胃的重要性。常人在平素生活中,也应“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使脾胃无伤而元气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当安泰。
综合李东垣著作,其对诸多疾病从脾胃论治,对各科疾病的治疗,均贯穿“补脾胃升清阳”的主导思想。李东垣强调升发阳气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阳气升发,阴气才能潜降。临证治疗善用黄芪、升麻、柴胡之品,以顺其性而升之。同时也注意到潜降阴火的一面。他认为阴火潜降更有利于脾阳之气的升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综上,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李东垣著作中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初步得到高频药物、核心药物组合及多首新处方,为继承其学术思想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海荣,段永强,梁玉杰,等.李东垣从脾胃论治五脏病遣方用药规律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15,56(12):1011-1014.
[2] 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29-910.
[3]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 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4.
[6] 原萍萍.基于文献的中药复方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3):48-50.
[7] 王利,张天嵩,潘宝峰,等.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复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37-40.
(收稿日期:2016-01-05)
(修回日期:2016-02-02;编辑:向宇雁)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