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创新研究
范文

    黄苏雯

    摘 要 在当前农村留守青少年文化接受程度有限,提前就业状况普遍存在,但又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而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与就业指导有一定局限性的大情況下,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并对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邻水县和武胜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进而分析了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学校课程性质、受教育程度和受政府补贴程度,最后得出基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留守青少年 未来就业 PPP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留守青少年错过了教育黄金时期。至今的政府单方面的资助模式、重点关注保障义务教育已不能适应留守青少年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PPP模式的应用于2014年5月在国内悄然兴起,但在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领域缺乏成功的试验。鉴于此,本文通过提出“公私合营”的机制来帮助留守青少年培养职业技能,为其未来做好保障,并且以四川省广安市岳池、邻水、武胜县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探索PPP模式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未来就业保障。为农村留守青少年能够及时就业提供方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二、PPP模式的应用情况及机制

    (一)PPP模式的国内外应用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的简写,直译为“公私合营”。它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一系列合作方式的统称。PPP模式在我国到2014年才进入规范化轨道,2014年5月,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工作领导小组正式设立。在国内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问题上,我国一直以政府重点帮扶为主,鲜有社会资本的参与,因此,国内对于PPP模式下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体系的研究尚处空白。

    而在基础教育面临公平和效率等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挑战之际,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采取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形式扩大对私人部门的利用,以期改善基础教育服务供给和资金投放。作为达成基础教育目标的非传统途径,PPP 在国外基础教育领域的实践已初具成效。探讨PPP 的概念及其在国外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实践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公私合作具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新西兰的AE 为例。“替代教育”是新西兰政府为背离学校教育系统的学生提供非学校系统式教育的措施。该计划于1997年开始,目的在于帮助背离学校系统的特殊学生返回主流中等教育或升入高等教育,或是帮助他们16岁时(若获的免除义务教育则15岁)实现就业提供学习通道。AE的管理和提供可以根据各地具体需求因地制宜。学校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组成规模不等的联盟来申请AE 的供给合约。接受AE 服务的学生必须先在一所学校注册才能参加该计划。签约学校或学校联盟可以选择在校内或校外提供AE服务,可以选择自己提供或者再与其他供应者签约合作提供或让对方来提供,可以是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或是营利性的教育提供方,但签约学校或学校联盟必须为AE服务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结果负责。参与AE计划的学校或学校联盟通过与教育部签署合约,按每生11100新西兰元获得补助,分两次发放,补助金额根据AE学生招生情况每年进行相应调整。同时,签约学校还必须与教育部签署谅解备忘录,详细规定双方的职责,学校每半年向教育部提交报告。签约学校与外部AE供应方签约时,双方也签订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2001 ~ 2002年度新西兰大约有120个AE供应方,2004年

    上升到200个,当前(2008年9月)共有106个AE 联盟,每年有3000~3500名学生通过AE 计划进行特殊教育的过渡。

    (二)PPP创新机制

    政府与私人部门以持股的形式合作,双方通过签订PPP协议来规定权力和相应的义务责任,私人企业负责投资,政府负责监督和管理,需要设立定期审核机制——每1年双方重新审定一次合约条款,且为了保证监督过程的公正性,设立专门的业主委托人小组(Intelligent Client Team,简称ICT),主要负责对实行PPP模式的项目运营进行监督,其成员包括政府机构人员、财务顾问等,小组成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进展阶段做出相应的变动,确保PPP模式项目的运营质量。

    首先,政府要通过采集留守青少年的相关信息,建立留守青少年库。通过与企业签订PPP协议,为企业与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搭建平台,为留守青少年提供其需求的岗位,为企业提供其需要的留守青少年的信息,并通过职业技术培训,为留守青少年提供技术保障。其次,企业需要通过与政府签订的PPP协议,承诺为留守青少年在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期间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以及未来的就业岗位,并且出资资助期间的费用。

    同时,设立第三方机构ICT作为监督和评估的中间人,监督企业的出资情况及岗位提供情况、企业的信誉,并且评估留守青少年在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期间及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的情况,做出综合分析,为企业未来的就业人员的素质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影响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的因素

    课题组研究共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初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80%。为了进一步了解并设计出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在农村推行的可能性,项目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问卷共发行了500份,有效收回485份,回收率97%。

    在对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的实地调查过程中,据其政府的调查数据显示,就职业培训的接受与否与培训意愿的有无情况而言,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数共计8272人次,其中,愿意进行再培训的人数有5806人次,而无再培训意愿的人数有2466人次;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数共计12360人次,其中,愿意进行再培训的人数有9282人次,而无再培训意愿的人数有3078人次。

    统计结果表明,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中提前就业的人数为20632人次,未接受职业培训的占比为59.91%,其中有意愿进行培训的占比为75.10%,这说明,农村留守青少年对于提前就业情况下的职业培训的需求度是处于高需求层次,则农村留守青少年自身的主观因素对于未来就业保障的影响程度可以不作为本文考察的因素。

    (一)学校课程性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调查结果显示,学校课程性质与就业情况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有18名农村留守青少年学过基本理论课程,学过素质教育课程的人数为68名,接受过职业技术课程的人数为114名,即只学过基本理论课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占比为9%,学过素质教育课程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占比为34%,超过只学过基本理论课程的人数,说明具备一定素质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青睐;学过职业技术课程的就业人数到达了57%,在调查数据中占比最高,这说明了学校提供的课程性质偏向于职业技术时,由于留守青少年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在市场竞争中具备优势,能够在未来就业市场中就业得到最高限度的保障。这就为本文之后论述PPP模式下,企业投资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基地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受教育程度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调查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与就业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未受过教育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为1,占比为0.5%,受过小学教育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为14,占比为7%,受过初中教育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为24,占比为24%,受过高中教育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已就业人数为161,占比为80.5%。通过初步调查结果数据,本文得出教育程度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未来就业保障呈正相关的关系,并为本文之后论述PPP模式下,政府帮扶贫困学生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提供数据支持。

    (三)受政府补贴程度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调查结果显示,受政府补贴程度与就业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当政府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给农村留守青少年对于未来就业的刺激作用最明显,这部分人数为97,占比为48.5%,通过每月补贴基本生活费和每学期发放奖学金的方式促进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的调查统计数据分别为57和46,即以28.5%和23%位居其后。此数据表明,有过勤工助学经历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获得就业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提升。这就为本文之后论述PPP模式下,政府在管理农村留守青少年工作时适时适当的激励政策的制定的合理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四、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就业保障的现状

    1.政府就业援助的春风行动。首先,政府抓宣传发动。通过各类媒体对春风行动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布。让企业及时了解用工政策、求职信息,引导企业规范用工,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来吸引更多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应聘。帮助广大农村留守青少年及时获知就业岗位、技能培训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鼓励积极参与现场应聘。其次,政府抓信息收集。对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总量、人员回流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与监测,密切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趋势、新变化,制定工作预案,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对用人单位和农村劳动者进行一一登记,掌握了一手资料。并且密切关注这一部分返乡劳动力中的留守青少年的就业情况。

    2.民营企业搭建平台。集中举办招聘活动。广安市各区县分别在人力资源市场和工业园区等地共举办了专场招聘活动,形式灵活,有效对接。并以促进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兼顾进城务工农民及其提前就业的子女,为民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对接平台,努力解决招工难与求职难的两难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双赢。

    (二)就业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就业培训指导。广安市的技工院校、民办机构、产业企业培训资源未能有效整合起来,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向培训学员推荐优质企业岗位,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技能水平。

    同时,广安市未能有效地利用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信息系统,组织开展“送培训下乡”活动,为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增收致富。这就导致了农村低收入家庭的父母的职业不能稳定,子女的未来就业保障也不能确定。

    2.未能有效利用“以需定培”原则。政府应该未能依据广安市自身的优势产业,按照“以需定培”的原则,制定全市主导产业和脱贫攻坚定向培训计划,着力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实效,帮助农村留守青少年有效就业。

    广安市未能广泛地开展定向产业培训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轻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定期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制定定向培训计划,有针对性设置培训工种和课程,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积极落实培训资金直补企业等政策,满足企业技能人才需求。

    3.留守青少年的就业保障资金运转不灵活。广安市政府对于留守青少年的就业保障资金压力较大。广安市六个区市县均属于秦巴山区扶贫区域,其中广安区、前锋区和华蓥市被列入全省首批5个脱贫摘帽区市县。为扎实贯彻落实“省九条”,广安市各地大力实施村级公益性岗位开发、农贫家庭劳动力培训等就业扶贫工程,在到位就业补助资金与2015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就业扶贫资金投入压力空前加大。所以,分配到对留守青少年的就业保障资金也就相对缺乏,并且不能灵活运转。资金的分配问题往往受到各地区人口数量、劳动力素质、各地产业发展情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灵活运转。

    五、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 PPP模式创新

    (一)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

    就政府方面而言,廣安市政府每年用于投入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的财政资金有限且缺乏灵活性和流动性,而引入PPP模式能够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政府负责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政策制定与规划,而由企业落实运营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将民众力量引入公共服务的进程当中,强化公民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同时也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使政府从过去的公共服务提供者转化为监管者,从而保证建设及服务质量。通过对现有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进行更有效的公私合作改革,可推动私营部门在公共服务收费固定的情况下降低供给成本;对因提供公共服务而形成的政府债务,可通过更有效的PPP合同进行债务重组;通过让社会资本进入留守青少年就业领域,达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并发挥其优势,达到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目的。

    就企业方面而言,近年来,广安市各企业面临用工难问题,而引入PPP模式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供给不足及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可以提升企业的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二)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创新与保障

    政府通过提供留守青少年信息库,和企业通过签订ppp协议,由第三方机构ICT进行监督和评估留守青少年的学习及生活等方面,综合考量劳动力素质,按照“以需定培”的原则,为企业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前期资助及培训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未来提供良好的劳动力保障。

    1.建设职业技术培训基地。2015年11月,广安市近30所职业院校参加广安市教育局、北京亚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贯彻落实新修订《中等职业教育大纲》培训会。如何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重点内容。并且,首创了全国的“数字教学中心”和“中职德育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中职德育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作为德育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内有海量教学视频、作业题和各种案例,不仅可以帮助老师备课,同时让原本枯燥的德育课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变得生动有趣。

    在利用“互联网+德育”教学培训方式下,既可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专业技能,又可以提升农村青少年的未来职业素质。

    故本文认为,广安市可以在已有的双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广大的农村留守青少年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培训,为广大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为其提供免费的教学服务与实践培训,使其未来职业选择有保障且向专业化发展。

    政府与企业签订“PPP协议”,政府提供培训用地,并建立农村留守青少年信息库,召集相关技能培训人员,而企业提供80%及以上的资金支持,用于投资农村留守的教育培训,同时,设立ICT负责监督信息库中青少年的每学期的学习情况及家庭经济情况。并在协议中约定青少年经过教育培训后,就职的选择必须在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中做出,且学期的间隔假期之间需要到指定的企业中实习一定的时间,进行技术的实践化。

    2.提升受教育程度。对于已就业或待就业的农村留守青少年,政府可以与其所在的企业或个人签订“PPP协议”,允许这一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进入职业技术培训基地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使其工作技能有所提升,专业化程度增加。“再教育、再培训”的费用需要企业或个人支付。

    3.政府补贴方式优化。企业与政府签订“PPP协议”时,可以规定企业在平时或者休息日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给予农村留守青少年一定的薪资以及职业技术的实际运用机会。

    还可以设立“社会奖学金”和“政府助学金”,来资助农村留守青少年,刺激其受教育的积极性和动力。

    此外,政府可以每月进行财政补贴,将一部分资金用于补贴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开支,使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减少对生活压力的负担,增强其学习的集中程度。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薇. PPP模式理论阐释及其现实例证[J].改革,2015(01):78-89.

    [2] 于本瑞,侯景新,张道政. PPP模式的国内外实践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14(08):15-17.

    [3] 原青林,王艷玲.国外基础教育PPP模式新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07):8-13.

    [4] 唐祥来,倪琳.国际基础教育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论争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04):88-95.

    [5] 王秀芹,梁学光,毛伟才.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J].国际经济合作,2007(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