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
范文 | 屈奇 摘 要 本文重点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以及为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分析,针对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村经济 金融 农业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随着我国加强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政府逐步引导建立各种各样的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大量的社会资金。在过去,农村经济发展最大的难题就是难以获得社会融资,由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在面对农民的贷款中,往往认为农户的贷款数量较低,且我国规模化较小的农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容易导致银行存在着较大的坏账和烂账,因此传统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资金的融通。 通过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能够为需要资金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从而提高我国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资金支持,这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农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打通了农业与社会资金的衔接渠道,从而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化也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农业乃是一国之本,只有农业得到健康发展,才能为一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解决后顾之忧,才能保障人民最为基本的生活问题。长期以来,农业依靠农户自身资本积累,难以获得改善农业生产率的资金,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生产率无法获得长足提升,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加强引导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能为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以及机械化程度提高带来支持,也能加强农户面对市场时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破产的概率,从而为我国农业经济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措施 (一)准确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差异化经营 农村金融机构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之间的差异,这些差距包括在各项业务的操作运转能力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银行的市场运营中面临着知名度不足、业务较为单一的等的差距,以及在客户资源的优劣上存在着差距。农村金融机构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这些不足,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通过差异化经营,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实现长远发展。 而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定位就是要专注于“三农”的服务,提高对“三农”业务的专业化程度,努力成为对接“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中介机构,要积极构建好市场资金与农户、小微企业的桥梁,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农户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资金的支持。这就要求银行要根据当地“三农”的具体情况,量身订制适合解决“三农”的业务和相关产品。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要改进相关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授信审批流程,通过各方面的改进,是自身努力成为良好的农业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适合专注于“三农”方面的建设,努力打造成农业金融的良好品牌,以专业的服务,成为这一细分领域的强者,做到真正扎根于广大农村地区,为农村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得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 (二)加强风险自控能力,降低银行运营成本 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所以控制各种风险是一个金融机构所必需的能力。农村金融机构能否有效控制各方面的风险,是农村金融机构能否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自控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流程,在各个环节上把控好风险系数,实现有效的风险调控,降低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信用风险和管理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银行进行授信业务时所产生的风险,这就要求村镇企业从其他优秀的银行中引进相关的风险调控系统,从而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其适应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规模有限,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比不上那些发展多年且规模庞大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拥有一套先进的风险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防控银行系统内部所出现的风险。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动态掌控各个授信客戶资信变化情况,以及信用额度和信用等级的变化等。而且标准化、流程化的授信流程,能有效降低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程度不足引发的,部分是由于员工的风险意识不强,业务操作不当,从而导致风险的出现。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要努力完善银行内部的相关制度,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降低相关的业务操作风险。同时,对于员工的工作职能要进行合理的划分,能有效降低因越位而出现的风险的可能。 (三)加强对银行内员工的素质培训,形成良性的职能培训机制 一个企业内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在初期要加大人员培训,提高银行员工的职业素养,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定期的员工培训机制,要在固定时间内对员工面对不同业务时进行培训。随着国家金融制度的深度改革,银行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立适时的培训机制就是为了加强员工在面对银行业发生变化时的应对能力,确保员工素质能适应银行业的变化。 农村金融机构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要因人制宜,不能一刀切的进行大众化培训。银行要根据各个岗位的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培养员工与岗位相适应的熟练技能,提高相应的业务能力。在加强员工培训后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效率,推动银行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制度,大力推动信用体系的构建 农村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发展历程所致,系统内蕴含的风险较大,而规避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建立监督制度,有效的监督能够为银行信用的规避产生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机构完善信用监督制度,重要的是要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将监督蕴含在银行流程的方方面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各项业务安全进行。通过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将各项银行业务所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量化处理,用各项指标对各项业务进行监督,达到标准才能进行,若不达标准就要重新制定业务。 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监督,一方面要靠银行内部的体制机制来规避,一方面需要引入外来的第三方监管,这样才能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中。这就要求银监会要制定详细的监督条例,督促银行遵守,在各项指标都能达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相关业务。 (作者单位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参考文献 [1] 冯旭.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02):116+120. [2] 王信.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3] 顿雁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基于河南省的实证分析 [J].特区经济,2010(04):183-185. [4] 杨刚,管福泉,许丹丹.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动态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5(07). [5] 刘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J].商,2016(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