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范文

    张成凤 蒋光灯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也一直强调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其思想内涵。在这样的现状下,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其思想内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人文素养 结合 大学生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报告当中;党的十八大以后,生态文明建设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文明”的提出无疑是具有积极的、先进的意义的。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破坏自然的活动的一种反思的结果。其实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与生态文明对应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在生态文明的教育当中,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将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人文素养的科学内涵与“天人合一”思想的联系

    人文素养指一个人称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广义)。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体现在民族精神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人文素质培养的根本在于品质的培养,是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认识,是我国传统思想、传统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的文学作品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思想的踪迹,下面将举例说明。“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另外,《庄子·齐物论》中也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内容。

    在如今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这一理念正好将上述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中,我们经历了一个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很好地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但是我们也深深意识到,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我国环境的诸多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不禁要反思我们人类的行为。这种反思就是一种自省,这种自省就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就是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人真的可以任意夺取大自然中的资源吗?这种反思是一种人性的思考和人格的完善的过程,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这一反思正好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在了一起。

    二、生态文明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在地方高校教育中的现状

    第一,在地方性高校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大自然有着深刻的体验,他们深切地体会到如今的自然环境较过去来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一方面,他们是有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的;另一方面,生活的需求又使他们看到,他们的父辈怎样努力地在向大自然要财富——砍树、捕鸟、挖煤、开荒等。他们是矛盾的、迷惑的。他们在理论上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缺乏生态文明的知识和保护生态的行动。

    第二,从中小学到大学,生态文明的教育也是比较匮乏的。在大学里没有专门设置的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很多保护环境的活动都是带有临时性和任意性的。这样的活动很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和习惯,不具有可持续性。

    第三,在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很少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之结合起来,更多的时候是单纯地谈“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源、意义、研究等。与现实状况、国家的政策的联系是不紧密的。脱离现实的状况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四,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将这样的课程安排在人才培养的方案当中,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很多的高校没有既通晓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和实践,又对人文素养的教育有研究的学者;二是在课程设置的意识上,还没有将此内容考虑进来。所以,学生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

    三、生态文明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在地方性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对地方性高校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一,生态文明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生态文明的建设,人类社会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而外部环境的改善是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习惯、自我约束的能力分不开的。只有将生态文明的内涵转化为人自身的人文素养,才会使人的各种习惯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

    第二,当代大学生是现代文明的学习者和传授者,在地方性的高校当中,以凯里学院为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他们的生态文明的意识和人文素养将深深地影响到更为年轻的下一代。教师的所作所为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来说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

    第三,生态文明教育與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可以将生态文明的教育从现在简单的环保活动、社团活动提升到思想意识的层面;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人文素养教育以现实的内涵,增加其可操作性。人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就会对自然生出爱惜之心,就不会以占有自然资源和掠夺自然资源为自己的价值目标了,就可以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的文明人。

    四、生态文明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目前的大部分高校当中,生态文明的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都没有开设专门的课程,要想解决此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在课程设置中,将其列入公选课的范围,每个学期开设,并且要求学生必须选择。

    第二,整合教学资源。将生物环保专业、人文专业等相关专业的老师组合起来,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分章节、分段地由不同的老师来上属于自己专业研究范围的课程。最终弥补高校没有通晓各方面知识的老师的短板。

    第三,根据需要逐步培养年轻教师来担任此门课程的主讲教师,增加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教学效果更好。

    第四,在社团活动中,增加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相关内容,不要仅仅停留在打扫校园环境上,可以举办一些如“让我们拒绝使用动物皮毛制作的物品”“让小鸟自由飞翔”“拒绝使用塑料袋”“我们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等活动,做好宣传,扩大其影响力,让活动真正深入人心。

    第五,结合地方实际,编著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的教材,让课程的内容得到提升和凝练,同时增加其实践部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

    第六,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开设讲座、专题等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

    五、从他律到自律的成功转换

    “他律”是指由外界来控制自身,是非自愿的、被动的;“自律”则是指依靠自身的自我约束来控制行为,是自愿的、主动的。只有形成“自律”,我们的一切文明的言行才会转化为自己自觉自愿的行为,甚至于不这样做反而觉得不自然。

    要达到自律,内因起到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潛移默化。这正是将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自觉自愿行为的有效途径。将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相结合,既是一种探索,也是一种进步。这既是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优秀理念的推动。只有将现代生态文明的外在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良好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让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中既包含崇高的理想、优秀的道德情操,也包含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追求真理的思想,同时还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气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有助于学生成才的教育。

    (作者单位为凯里学院教务处)

    [作者简介:张成凤(1974—),女,贵州黎平人,硕士,毕业于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言学。蒋光灯(1963—),男,贵州天柱人,副教授,凯里学院教务处教务科科长,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2017年一流大学(一期)重点建设项目教学管理团队培育项目“凯里学院教学管理团队”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丁琪,侯军英,南秀丽.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途径探索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8).

    [2] 林青青.浅析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J].科技视界,2014(2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