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研究 |
范文 | 摘 要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既源于经济领域的理论启发,也源于文化领域当前的现实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职能由包办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体现,政府从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到购买者这一身份的转型,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多元供给,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聚合社会力量并打造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关键词 供给侧 政府 公共文化服务 创新 当前文化领域的供给侧和结构性问题,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主体的双向合力,把握好“双效统一”的改革原则,将需求升级作为有效供给的新引导,加强投资引导,为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 一、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型 伴随我国文化事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步伐亦不断加快,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对于认识和理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供给侧思维,就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和保障,通过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和需求消费能力两个维度的调整与完善,理顺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的交互关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整体跃升。 (一)适应社会经济新常态需要,创新供给机制改革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机制创新提升政府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和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效能的重要途径。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强调公共文化供给与公众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这样既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多元化,保证公民获得多样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又能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和人员投入,将政府从繁重的公共服务中解放出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效能。 (二)理顺政府和市场两者之间关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注重梳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提升政府治理的有效性,激发市场的活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求我们既不能单纯依靠政府力量,也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力量,两者要同时发力。一方面,通过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等宏观制度改革让政府回归原有的本位;另一方面,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力量的活力,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中来。 (三)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可以推动政府文化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由政府一元主导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转变;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的改革形成倒逼,加速公共文化事业改革,加大相关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丰富和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诉求 我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起供给主体多元化、资源利用社会化、运行机制制度化、服务对象精准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但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四大困境:一是政府在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提供方面效率低甚至无效率,导致公众满意度不高;二是大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势在必行;三是政府职能由“办文化”到“管文化”转变,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需要不断创新;四是社会力量不断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完善,一个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必不可少。由此,“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成为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路径选择 新常态下,要以供给侧思维来引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明确政府、市场、社会界限,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求关系,可以采取的路径有: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指导理念,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要遵循简政放權、多元参与、优化服务的原则,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虽然政府在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但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职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投融资体制,不适应公共文化发展的需求。现行的投融资体制存在财政投入范围和重点不明确、资金利用率不高、公共文化投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不宽等问题。政府通过转移性支出专门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每年根据群众的文化需求来衡量具体标的,采用动态的菜单订购机制,具体项目明码标价,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淘汰筛选。这样不仅可以使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让群众进行监督,还可以使资金合理流动,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二)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多元供给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但是政府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仍存在不足。这种不足并不是表现在数量上,而是表现在内容上:一是公共文化产品数量多但内容单一。虽然政府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但多为送戏、送电影、送文艺节目等重复的形式和内容,并不是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所以对群众的吸引力不大;二是公共文化产品针对性不强,不符合群众的切实需求。从兴趣层面来看,群众文化活动的兴趣十分广泛,但是政府提供的文化产品形式却较为单一,无非是戏曲、歌舞等文艺表演,与群众广泛的兴趣不能完全相符。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切实需求,造成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群众参与度低,群众的真正兴趣却得不到很好满足的情况。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单一的问题,购买是以群众的文化偏好为导向的,民间的文化形式也可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的购买范畴。 (三)依托平台优势,推动多元主体协调合作机制的形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价值,依靠“共治”局面的形成来为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多样而丰富的资源。按照这一思路,政府在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场域的聚集和协调平台的搭建,拓展公共文化供给对象。 四、结语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搭建,优化要素供给,可以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由单纯的政府一元主导驱动向多元互动创新的驱动转变,推动供给方式由粗放式、垄断式、内闭式向精细式、共享式、开放式转变。 (作者单位为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蒋晓薇(1990—),女,四川绵阳人,硕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管理、产业管理等。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得政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研究——以德阳市为例”(编号:JY2017C01)。] 参考文献 [1] 贺瑀.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统计指标体系研究[D].云南财政大学,2013. [2] 刘志迎,徐毅,庞建刚.供给侧结构改革宏观经济管理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 杨宜勇,邢伟.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研究[J].学术前沿,2016(3):70-82. [4] 范周.关于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N].中国财经报,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