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 |
范文 | 黄雨婷 王华 樊志敏 摘要:目前,旅游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医药产业发展已列入国家战略,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江苏省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优势。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优势及现状分析,提出相应开发建议,为推动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006-03 Research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 HUANG Yu-ting1,2, WANG Hua3, FAN Zhi-min4, ZHU-Jia5, QIN Kun-ming1, BAI Fa-ping1, CAI Bao-chang1,2 1. Nanjing Hai Chang Chinese Medicine Group Corporation, Nanjing 210061, China; 2.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3, China; 3. Ta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zhou 214504, China; 4. 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01, China; 5.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risen into a national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CM industry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TCM culture and touris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wealth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with uniqu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dvanta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al tourism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CM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Keywords: TCM 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旅游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行业发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引擎,逐渐成为全球经济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1]。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铸造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与传播的窗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发展中医药首要就是振兴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形成,将文化渗入传统中医药产业中,使思维和意识的东西以经济人文化的形式得以传播。一个国家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也便失去了强大的吸引力[2]。中医 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重点规划项目(16TAAK003) 通讯作者:蔡宝昌,E-mail:bccai@126.com 药文化旅游是中医药文化及中医药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产物,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和挑战性的新兴优势产业。 1 江苏省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的优势 1.1 历史悠久,名医辈出 江苏中医药发展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医辈出,医学著作更不胜枚举。据统计,从后汉到民国的2000年间,江苏籍医家见于著录的有4150人,各种医学专著3715部,数以万卷,人物与文献数量居全国第一[3]。东晋医家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南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编有《本草经集注》等80多种著作,温病学派重要代表叶天士、吴鞠通等著名医家。民国时期,有医术高超、赫赫有名的“金陵四大名医”——张简斋、张栋梁、杨伯雅、隋瀚英,以及随后涌现出朱金山、陈寿春、洪立升、曹光普、傅宗翰、濮青宇、丁辅廷、刘郁周、朱子卿、随建屏等大批名家[4]。同时医学流派纷呈,如“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苏州吴门医派与常州孟河医派,以及淮阴山阳医派、南通外科学派等。除此之外,温病学派、澄江针灸学派等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 1.2 中医药教育及非物资文化遗产资源成果丰硕 20世纪50年代,江苏省汇集各方名医成立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今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开启了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先河,亦产生中医界二位学部委员(院士)承淡安教授和叶橘泉教授,为现代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9年以来,在国家遴选的60名国医大师中,江苏省有5位,即周仲瑛、朱良春、夏桂成、干祖望和徐景藩,是新一代中医药传承者终生学习的楷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传承工作[6]。江苏省已先后四批确定了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主要包括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唐老正斋膏藥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方法、季德胜蛇药制作工艺、五妙水仙膏制作工艺、王氏保赤丸制作工艺等,为推动江苏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1.3 中医药自然资源与历史遗迹独具特色 江苏拥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自然资源,有国家级旅游景区2万多家,其中A级景区3610家(5A级景区66家,4A级景区1162家),5A级景区数量全国第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纤巧清秀与粗犷雄浑交汇融合,可谓“吴韵汉风,各擅所长”。江苏有13座城市根据中药资源区划可分为5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的2级区划系统,拥有1600余种中药资源,其中植物类1416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88.5%[7]。全省已记载中药材种植企业名录408家,中药材种植行业发展迅速,规模庞大。如“中国药材之乡”射阳洋马镇是全国最大的菊花、丹参等中药材生产基地,亦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十里菊香景区被评定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菊花茶和菊花枕等都独具特色[8]。此外,邳州市银杏种植基地、长江药用植物园、吴江中药材种植基地、镇江三明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京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等均覆盖有特色中草药资源。漫长的中医药发展历程也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文物,包括中医古籍文献、中医医疗用具、中药炮制工具、建筑、遗迹等,如药瓶、药罐、砭石、针具、外科器械、制药器具、教学模型、串铃、古代中草药及植物标本、药书、药目、药店牌匾、广告招贴画等,陈列于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吴门中医药博物馆、孟河医派陈列馆等各地博物馆中。江苏省中医药历史古迹众多,如镇江张云鹏故居、陈实功故居、致和堂、雷允上药铺等,使人们能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年诸位名医的生存环境、思想状况,进而了解一个时代的中医药历史风貌及发展轨迹。 1.4 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目前拥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家、省级基地6家,各基地把历史名人遗迹和历史古迹同中医药文化宣传结合起来,如充分彰显江苏地方特色,集收藏、展示、科研、教育、交流、服务于一体的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全面传承与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孟河医派陈列馆及古物遗迹,建设了一批有古迹、有展馆、有文物、有文献、有讲解、有活动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时,江苏省拥有溧阳天目湖、阳澄湖半岛、镇江茅山风景区、江宁汤泉、东海温泉等多家以中医药养生理念为主题的养生康复观光休闲基地。此外,江苏省还成功打造集养生、保健、体验、学习及培训等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泰和堂国医馆及南中医丰盛健康城,为“医、药、养、游”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平台。 2 存在的问题 2.1 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挖掘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9]。古代医家的著作、故居、遗址的开发和传播程度远不及其本身历史地位和价值,多系医学流派的研究和传承工作未能完善,金陵中医药文化、茅山道教等中医药特色文化的解读仍不够充分,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缺乏系统挖掘整理。 2.2 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缺乏有效的规划和运营 目前,江苏旅游业虽已形成“新三角”“新干线”“南京都市圈”等多个区域旅游联合体,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旅游资源的衔接仍不到位,各项目属不同地区和领域,未全面统筹和规划。项目体量小、分布散、同质化,旗舰型、龙头型及引擎型的重大项目不多,中医药文化旅游发展后劲不足。景区中医药文化商演项目仍旧不多,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旅游产品少见。体制机制不顺也制约了融合发展,如市级层面大多尚未成立中医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兼具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使国家中医药文化名城等特色资源和品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彰显。 2.3 中医药文化旅游和养生医疗游等缺乏融合与创新 从本质上讲,中医药文化旅游应属高档配套医药保健旅游,但目前仍以观赏、疗养为主,层次较低,与医疗旅游较发达的新加坡、印度等在硬件设施、服务能力和休闲的结合点上还存在很大差距[10]。目前仅以温泉和传统休闲基地为基础,缺乏文化体验活动及健康管理服务等综合配套功能,如中医药诊疗、健康资讯等特色服务。资源未得到实质性开发和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营销宣传力度较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业发展。 3 发展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3.1 创新开发特色中医药文化旅游产品 结合本地实际,挖掘江苏省丰富的人文资源,如历史名人遗迹、中药材种植及康疗养生基地等,结合丰富的中医药自然资源,依托科技与产业优势突出的扬子江药业、康缘药业、南京海昌中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的中药产业化基地,积极发展中医药购物旅游、观光旅游、体验式旅游、工业旅游等;引入香薰馆、水疗、中药养生休闲、禅修保健、运动康体等项目,以及开发药膳、药茗、书籍、保健食品、美容产品等中医药旅游附加产品[11],放大江苏省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旅游健康产业的发展。 3.2 深入挖掘与整理中医药旅游资源 基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充分挖掘和整理各类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把握江苏地域的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及医学流派等特色文化,包括古迹故址的深入考察,民俗风情的考证开发,企业与中医药文化的开发利用,将自然赋予的优质生态资源与历史遗留的中医药瑰宝紧密融合,重点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與旅游相结合的精品路线,把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江苏省旅游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3.3 加强中医药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 聘请顶级专家和策划团队,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特质和旅游资源的挖掘,制定缜密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培养中医药文化旅游专业型人才——具备中医药专业知识、旅游服务能力及必要的语言能力,将中医药文化旅游的精神和意义传达给旅客。打造专业中医药旅游营销管理团队,转变单一宣传方式,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完善中医药文化旅游体系。这些精品人才团队的建设,对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4 制定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整合组织资源、政策资源、人才资源,联合江苏省中医药旅游龙头企业,研究制定江苏省及各地区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开发品牌项目,培养专门人才培养,制定投融资政策等,建立以中医药观光旅游、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服务为核心,辅以文化体验、医疗旅游和综合配套等功能的江苏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链,顺应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中医药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引领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复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皖蜀.拉动内需 旅游先行——中国旅游业将成为拉动内需的先导产业[J].成都发展改革研究,2009(3):49-53. [2] 施玉蓉.求特、求精、求变、加强旅游文化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2, 10(20):165-166. [3] 顾奎兴.江苏历代医家,医籍及其地域分布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5(4):233-235. [4] 陆翔,戴慎.民国时期江苏籍中医医家的历史地位及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151-155. [5] 陈仁寿.江苏主要中医流派分类与特点[J].中医药文化,2009,4(4):19-22. [6] 李昕.科技创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东岳论丛,2012,33(8):138-143. [7] 段金廒,钱士辉,袁昌齐,等.江苏省中药资源区划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4,25(2):5-7. [8] 冯小雨.十里菊香写《本草》——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查[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48):42-44. [9] 程鸿飞,陈涛,陈兵.江苏农民合作经济之路[J].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3(27):50-53. [10] 刁宗广.中医药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社会科学家, 2010(1):95-97. [11] 罗中华,云立新,王志宏,等.甘肃省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2):11-14. (收稿日期:2017-03-05) (修回日期:2017-11-25;编辑:梅智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