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甘肃省中医院注射用血栓通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范文 刘效栓 肖正国 刘军刚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血栓通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内容包括患者信息、药物信息、药物使用信息。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122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10 947条用药记录。不合理用药主要为适应证不恰当(21.11%),给药时间长度不合理(1.87%),给药剂量过大(0.9%)。回归分析显示:①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險增加8.725倍;②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风险增加1.799倍;③与消肿止痛合剂、健胃消食合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联合用药,可能是血栓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 注射用血栓通临床不合理用药因素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适宜、给药剂量过大和用药疗程过长;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患者过敏史、合并用药、给药剂量过大有关。
关键词:注射用血栓通;合理用药;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6.032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6-0125-04
Analysis on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in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Xiao-shuan1, XIAO Zheng-guo1, LIU Jun-gang1, ZHANG Min1, LI Li1, WANG Jiong1, LUO Yan-yan2
1. Pharmacy Department of 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50, China;
2. Pharmacy College of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CM Xueshuantong Injection on the clinical benefit and risk factors; To promote rational medication. Methods HIS system of Gan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used, and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who used Xueshuantong Injection from August 1st, 2015 to August 1st, 2016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patient information, medicine information, and medicine application information. SPSS19.0 software statistics was used for rational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Xueshuantong; two-clas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look for adverse reactions related factors. Results Totally 1229 patients with 10 974 medical record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Irrational use of medicine was mainly for inappropriate indications (accounted for 21.11%), time of unreasonable administration (accounted for 1.87%), and too large dosage (accounted for 0.9%).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1.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allergies to food, medicine, and other substances, increased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8.725 times after application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2. The medicine combination increased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1.799 times; 3. Medicine combination with Xiaozhong Zhitong Mixture, Jianwei Xiaoshi Mixture, ossotide injection, cobamamide, dextran injection, polyene lipid phosphoryl acid choline injection, and 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may hav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for adverse reaction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Conclusion Clinical irrational medicine use factors of Xueshuantong Injection mainly manifest in the indications are not suitable, the dosage of the drug medicine is too large and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s too long. Adverse reactions occur mainly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history, combination of medication and large dosage.
Keywords: Xueshuantong Injection; rational applica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isk factors
注射用血栓通以三七主根提取物——三七总皂苷制成,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伤科及眼科等疾病的治疗。已有文献报道,随着血栓通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不良反应(ADR)发生也随之增加[1-2]。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分析,研究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效益与风险的相关因素,对减少或避免ADR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回顾性分析,利用甘肅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病历,用基本统计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合理性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3]探索其效益与风险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运用甘肃省中医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5年8月1日-2016年8月1日使用注射用血栓通的患者病历与医嘱,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个人及家族过敏史、配液放置时间、溶媒种类、用量、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及合并用药等34个观察单位,重点调查发生ADR的病例,详细记录ADR调查表。
1.2 数据处理
根据文献方法[4],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血栓通临床应用做合理性分析,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最大似然估计(MLE)法,分析ADR的是否发生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1.3 评价标准
以《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卫医政发〔2008〕71号)、《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手册》[5]及药品说明书为依据,评价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选择及联合用药等项目是否合理。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6]判断ADR发生的关联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共纳入1229例患者、10 974条用药记录,其中男性630例(51.30%),女性599例(48.70%)。平均年龄(51.52±15.33)岁,18~65岁占80%,其中男性平均年龄(48.61±15.66)岁,女性平均年龄(54.57±14.41)岁。男女年龄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病种分布
病种以骨伤为主,包括骨折471例(38.32%)、腰椎间盘突出233例(18.96%)、双膝骨性关节炎91例(7.40%)、颈椎病84例(6.83%)、骨肿瘤49例(3.99%)、软组织损伤40例(3.25%)。详见表1。
2.3 批号、给药时间长度、频次、给药剂量
本次统计共18个批次的药品,使用频率最多的是2014080314(57.4%),平均给药时间为(8.75±4.98)d,有23例超过21 d,与药品说明书不符,判断为不合理用药(1.87%)。在给药频次中,每日给药1次1228例(99.9%),2次1例,判断为全部合理。单次给药剂量超过500 mg/d为91例(7.4%),超药品说明书剂量范围。换算为体表面积每日给药剂量均数为[(520.49±107.76)mg/m2],超过843.77 mg/m2为11例(0.9%),判断为超剂量用药。
2.4 溶媒种类、用量、配制后放置时间、静滴速度、静配浓度
在溶媒选择方面,只有19例(1.5%)配伍溶媒用果糖注射液与说明书不同。用量、配制后放置时间、静滴速度、静配浓度均符合要求。回归分析显示,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关系(P值分别为0.764、0.053、0.353、0.426)。
2.5 联合用药
有25例(2.0%)为单独使用;联合用药种类最多的是合用30种,平均6.7种。本次监测到的所有联合用药共103种,联合使用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是注射用三七皂苷钠、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氨酚羟考酮片、骨肽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参附注射液、损伤散胶囊(院内制剂)、注射用头孢硫脒、利多卡因注射液及消肿止痛合剂(院内制剂)。
2.6 不良反应风险因素
本次研究纳入23例ADR,发生率按人数计算为1.87%,其中面部水肿3例(无排尿困难)、心悸多汗2例、皮疹瘙痒8例、恶心寒战2例、头痛头晕寒战2例、静脉炎4例及全身大面积丘疹、臀部腋窝严重2例,无严重不良反应。将数据录入SPSS19.0统计软件,以是否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个人过敏史、家族过敏史、批号、配液放置时间、溶媒种类、用量、单次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及合并用药在内的18个相关因素为自变量;给药剂量换算为按体表面积计算[单位:mg/(m2·d)],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主要危险因素。见表2、表3。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对食物、药物及其他物质有过敏史的患者,应用注射用血栓通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6.041倍[OR=8.725,95%CI:1.987~18.368,P<0.001];②合并用药使注射用血栓通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1.785倍,其中增加风险的合用药有消肿止痛合剂(院内制剂)、健胃消食合剂(院内制剂)、骨肽注射液、腺苷钴胺、右旋糖酐注射液、多烯磷酰脂胆碱注射液、盐酸氨基葡萄糖片;③过敏药物种类每增加1种,ADR发生风险增加2.56倍;④单次给药剂量超过500 mg时,ADR发生风险增加1.021倍。
3 讨论
3.1 超适应证用药
本次统计发现,超适应证用药很常见,如骨折、静脉曲张、慢阻肺、高血压等,这可能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辨证施治为依据,只要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则并不局限于西医诊断[7-8]。回归分析显示,尽管根据西医诊断超适应证用药占21.11%,但与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具备相关关系(P=0.162)。
3.2 用法用量
在用法用量分析中,笔者使用了体表面积法。药品说明书明确指出静脉滴注250~500 mg/次,1次/d,但仍有91例(7.4%)超过500 mg/次(1次/d)。因患者身高、体质量不同,给药剂量应有所区别,因此将患者身高、体质量换算成体表面积。按统计学方法,超过单侧限度(—x±3s),即超过843.77 mg/(m2·d)有11例(0.9%),判断为不合理用药。根据本文统计结果,注射用血栓通最大剂量应以718.013 mg/(m2·d)即(—x±2s)为警戒线。
3.3 溶媒使用
有19例(1.5%)用果糖注射液与说明书不同。尽管患者有糖尿病等并发症,不适合使用其他溶媒,而且在试验中并未发现使用果糖注射液为溶媒与不良反应有关,但毕竟尚无证据支持这种溶媒稀释的安全性,因此,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尚未确认的前提下,本文不建议用果糖做血栓通注射液的溶媒。
3.4 不良反应的原因
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因素。本文讨论的药物因素包括产品批号、溶媒选择及合并用药。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批号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0,P=0.928)。有文献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溶媒的关系密切[9]。但本研究检测了包括溶媒种类、单次溶媒用量、静脉配药浓度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共关注检测了103种合并用药,其中8种药物与注射用血栓通分别联用后,与ADR的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内有文献报道,多种ADR与患者年龄、性别相关[9-11]。本研究集中检测了患者民族、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个人过敏史、个人过敏性疾病史、家族过敏史、诊断、是否首次使用等因素。结果显示,血栓通A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只是个人过敏史及合并用药。
3.5 不良反应种类
23例ADR中大部分为过敏反应,无严重ADR。由于本文收集到的样本量有限,不能采用更精细的分层,没有进一步说明年龄和用药时间长度及个人过敏史中过敏源的种类与ADR的相关性,因此,相关工作还有待今后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尹梅兰.血栓通针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 10(6):80-81.
[2] 陈旭,吴旭霞,赵喜荣.注射用血栓通联合抗生素引起五例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2):102-104.
[3] 丁峰,石庆平,姜晓东,等.Logistic模型和ROC曲线对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预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7):1404-1409.
[4] 石庆平,姜晓东,桑冉,等.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7):587-589.
[5] 刘效栓.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208-216.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手册[EB/OL]. [2003-12-05].http//www.cdr.gov.cn/xzzx/hyzl//hyzl2013nd/201304/20130426-5436.html.
[7] 刘晶,朱立勤,孙鹤.辛伐他汀调脂疗效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药房,2012,23(l2):1072-1074.
[8] 张倩,居文政,郭建明,等.2013-2014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和理性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748-754.
[9] 王军.苦碟子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分析[J].中国药事,2014,28(2):215-217.
[10] 吕滨,侯志辉,蒋世良,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碘过敏反应的注册登记研究单中心结果报告[J].放射学实践,2015,30(7):746-750.
[11] 黄毅婷,阳丽梅,黄旭慧.158例青霉素皮試阴性致过敏反应的文献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5,15(4):294-298.
(收稿日期:2017-03-23)
(修回日期:2017-04-26;编辑:梅智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