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如何解决少年宫的资金瓶颈问题
范文

    周小荣

    摘 要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地少年宫都面临陷入资金匮乏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困难?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争取使少年宫成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积极争取民间教育投资;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消费。

    关键词 少年宫 资金 公益 投资 家庭教育消费

    少年宫是少儿教育的重要校外基地,然而民间资本大举介入校外教育,使得这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少年宫在两个方面面临严峻的资金压力:一是同行竞争使得少年宫的教育收费标准无法提升,还因为陷入价格战而降低;二是设备更新、员工工资正常提升、场地修缮等对教育资金提出了持续增加的要求,使得少年宫保持收支平衡遇到了极大困难。如何为少年宫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这是摆在少年宫管理经营者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筹措资金。

    一、争取使少年宫成为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

    在新一轮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中,事业单位分为行政类、生产经营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目前,少年宫的改革究竟是归为公益一类还是公益二类,还没有结论。

    公益一类是指由国家设立的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承担基础性公共服务职能、没有收费职权的事业单位,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去向基本保持不变,是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影响最小的类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全额供给的地方财政拨款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指有收费职能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其改革方向是:其职能如果能被社会或者市场代替,将会被推向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如果职能不能被社会或者市场代替,将保留职能及单位,或者剥离后部分推向市场,不能或者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其职能部分转由其他公益类事业单位或者行政机关承担。这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差额或者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集中的类型,改革力度较大,改革方式多样,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影响最大,也最难确定最终归属的单位,有保留的,有合并的,有整合的,有剥离的,也有直接改企的。

    目前来看,少年宫似乎属于公益二类,但如果按照此类单位性质进行改革,少年宫的发展前途肯定会出大问题。因此,公益一类单位应该成为其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成为公益一类单位,少年宫的资金才有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少年宫进行了多次改革,资源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营自主权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是政府直接和全额拨款的财政支持模式逐渐转变为差额拨款甚至自负盈亏。政府或者群团组织与少年宫的基本关系模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少年宫仍然属于国有,编制仍需组织部门审批,人员也基本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乃至产权归属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当前新一轮的改革中,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少年宫在青少年课外教育方面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以及培育城市下一代竞争力的使命,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理解,探求少年宫明确的社会定位和发展方向,努力争取让少年宫成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逐步按照非营利机构的工作模式来开展和规划今后的工作任务,使得政府拨款成为少年宫运营的重要来源。在具体项目方面,努力争取社会支持,从项目运作模式、工作手段、资金筹集等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作为少年宫发展的重要补充。

    二、积极争取民间教育投资

    尽管我国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校外教育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民营机构看准这一市场机会,开办了一系列教外教育培训机构,而且实现了盈利。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个人财产成倍增长,民间投资潜力和投资需求并存,只要引导正确,居民资金中的相当份额就可以转化为教育投资。笔者认为,可以推出“教育股份制”来争取民间投资。

    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是一种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股份制企业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至少三人)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企业经营管理职能强化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借鉴经济领域的股份制理论和实践,20世纪末,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股份制尝试,人们称其为教育股份制。教育股份制的内涵是指以入股融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利益和承担风险。“教育股份制”能够极大地调动公众投资教育的积极性,使用这些资金的经营者没有还本的压力,这就可以把校外教育的收费价格定在公众普遍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扩大生源的广度,做到薄利多销,尽可能利用少年宫的场地多开班,使得培训收入能够进入稳步增长的正面循环。

    “教育股份制”还具有增资扩股功能,使得少年宫发展所需的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充分满足,以便根据市场需求添加设备,增设课程。由《公司法》规范的股份公司财务制度与分配制度,也可以使少年宫正常运营所需的经费得到充分保证。根据《公司法》,实施“教育股份制”可以明确少年宫的法人地位,为少年宫遵循教育规律自主办学提供了制度保障。

    股份制少年宫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资金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可以吸收全国的资金来壮大少年宫的发展,关键是要做好引导,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努力提升家庭教育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代的发展,家庭投资已经成为教育投资的最大主体。目前,全体国民对校外教育的需求正处于高速扩张时期,解决教育经费供给不足与教育需求无限扩大之间的矛盾,需要开辟广泛的教育经费来源。家庭作为校外教育成本分担和补偿的主体之一,它对教育的投资是教育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少年宫经费欠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校外教育投资的重要来源。那么家庭教育投资的来源是否稳定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体制发生巨大转变,经济利益格局迎来了大调整。在此过程中,国民收入不断向个人倾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分配比重不断上升,而国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持续下降。这样的分配格局使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国家单一负担教育经费的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取而代之的是多渠道负担教育经费的体制。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6413元,增长7.6%,是平均数的92.8%。从收入分配结构上看,2018年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7%,收入分配结构进一步改善。[1]

    那么,如此众多的收入又有多少会花在教育上呢?《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51.24%的家長认为孩子的教育消费比家庭其他消费更重要。50%的家长每年为孩子在线上教育花费1000~5000元。接近九成的孩子上过辅导班,超过九成家长在在线教育APP上花过钱。早教费用基本和学费持平,56%的家长在早教费用方面的花费为5000元左右。[2]上述数据表明,由家庭和个人分担部分教育投资,不仅符合我国目前国民收入的新格局和居民消费习惯,在现实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少年宫所从事的校外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少年宫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仍然应该是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国家拨款仍然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企业、法人投资和家庭教育投入也是重要补充,三者缺一不可。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逐步建成,未来国家、企业、个人用于教育消费的资金会逐年增长,包括少年宫在内的校外教育机构肯定能够突破资金瓶颈,获得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深圳市少年宫)

    参考文献

    [1] 统计局:201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DB/OL].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9/0121/10/E61N4DCO00258105.html,2019-01-21.

    [2] 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投资教育费用占主导![DB/OL].搜狐号:云南教育网,http://www.sohu.com/a/214664294_507444,2018-01-0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