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通络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范文

    吴昕 陈俊杰 卢雯莉 黄天赐 骆玉玲

    

    摘要:目的 观察通络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收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加服本院自制膏方通络膏进行治疗,疗程4周,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膏治疗气虚血瘀、痰浊阻络中风后遗症效果较好。

    关键词:通络膏;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痰浊阻络

    中图分类号:R255.2 ? 文献标志码:B ?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6-0033-02

    中风病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因此防治中风病仍是现今医学界工作的重心。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风病病人在急性期得到有效的救治,绝大多数神志可恢复,但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等三偏症状及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日常活动能力障碍以及大小便障碍等,其中约15%的存活病人需要照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中风病后遗症的治疗是当今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但目前国际上尚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中医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笔者根据中风后遗症以气虚、痰瘀互结为主要证素的特点,自拟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通络膏治疗该类患者,能够明显恢复患者神经组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服药方便、依从性好,临床中患者容易接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62.5岁,病程8~30 个月,平均病程(17.48±5.20)个月;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3~77岁,平均63.0岁,病程9~31 个月,平均病程(17.52±5.14)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诊断(试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于1996年提出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诊断为脑卒中病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男女不限;②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③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配合并坚持治疗者;④发病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上、下肢肌力在Ⅰ~Ⅲ级;⑤自愿接受本疗法,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標准 ①符合本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但无明显中风后遗症症状的患者;②病情危重或急性期病情尚未稳定,伴有意识障碍或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或伴有完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者,或伴有中风后抑郁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糖尿病,或有严重出血倾向;④病程小于6个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络膏治疗。①组成:炙黄芪50 g,红花10 g,川芎25 g,桃仁15 g,郁金20 g,续断25 g,淮牛膝25 g,当归20 g,赤芍25 g,地龙10 g,丹参30 g,石菖蒲20 g,桑枝25 g,伸筋草15 g,甘草10 g,阿胶15 g,党参25 g,浙贝母20 g,瓜蒌皮25 g,木糖醇15 g。②制备:上药由河源市中医院中药制剂室加工制成膏方200 g。③服法:1日2次,每次20 g,热开水调服。

    1.5.2 对照组 基础治疗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脑出血病人给予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脑梗死病人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等治疗。疗程:均观察28 d。

    1.6 疗效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发“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的“病类诊断标准”记录2组治疗前评分和治疗后评分,计算百分数折算值[病类疗前评分与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再参照“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恢复:≥81%,6分以下;显著进步:≥56%,<81%;进步:≥36%,<56%;稍进步:≥11%,<36%;无变化:<11%;恶化(包括死亡):负值。)评定临床疗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中医证候积分采用(x±s)描述,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采用(%)描述,行χ2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总有效率63.33%。2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3 讨论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存在着明显的四高一多(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现象[1],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不尽人意,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一定的优势[2],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起效比较缓慢,治疗时间较长,许多病人不能坚持长期服用中药汤剂,依从性差,而中药膏剂在中药制剂的发展上不但有利于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又可提高中医药的使用率,提高疗效,方便病人,减轻患者服药痛苦和长期服药的不便。

    中医指出,中风后由于正气耗损致使气虚无力,血脉瘀阻,阴阳失调,经脉失养,导致肢体偏废,即为后遗症[3]。因此,中风后遗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阻络,在治疗上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则。根据该理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自拟出通络膏用于本病的治疗,并为方便患者及提高治疗依从性制成膏方。方中黄芪、党参具有补脾益气、祛瘀通络、气旺血行等功效;当归具有活血化瘀、养血而不伤血的功效;地龙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牛膝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并佐以川芎、赤芍、红花以及桃仁等,可以提高活血祛瘀效果;浙贝母、瓜蒌皮、石菖蒲具有化痰通络的功效。诸药合用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的作用,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观点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体现了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光.针药结合治疗脑中风后遗症7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65-66.

    [2]毛美安.头风摩散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63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9.25(5):56.

    [3]伍先华.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3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4):14-15.

    (收稿日期:2019-02-2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