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国有企业再融资内部风险控制问题及完善建议
范文 齐祯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加深,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也随之增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加强融资管理,有效进行融资风险管控,是新形势下进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面对复杂的资本市场环境,国有企业如何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进而规避融资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已经成为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建议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如何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并且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对于国企而言至关重要。特别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企业的互相竞争已经跨越了国家界限。国有企业作为“国内工厂”,其生产产品质量和资产等均受到国家的调控,国有企业最大的优势便是省去筹资烦恼,在此种背景环境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国有企业再融资的问题。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步增大,国有企业必须摒弃“铁饭碗”的思维,积极投身于市场竞争的动态环境中,正视国有资金再融资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国有企业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企内部再融资风险管控体系尚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再融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强化国有企业再融资风险管控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必须对再融资风险进行科学规划。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对融资问题的管理和分析,对风险识别手段和风险规避手段的掌握和应用尚不全面,缺乏相关的融资体系构建,加之国有企业刻意追求国企的融资金额,容易忽视经营风险,进而导致风险管控缺位造成的管理失控,出现经营决策失误等行为。
2.部分国企存在过度负债的状况
据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经营状况而言,部分国企存在负债偏高的情况。2016年据财政部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317,174.5亿元,和去年相比增长9.8%,国有企业负债总额为870,378亿元,和去年相比增长近10%,资产负债率为66.08%,其中部分国企的负债率超过75%及以上,甚至有继续升高的态势。但是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维持在48%-55%左右,远远低于我国66.08%的资产负债率水平,我国国企高额负债导致其负债成本率远远高于国有企业内部资产收益率。据财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国有企业目前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国企资产报酬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率,存在负财务杠杆现象。
3.国企存在融资偏好不良的现状
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中,企业的融资渠道更偏向于外部融资和股权融资,并且外部融资比率较高,占融资总额的75%左右。但是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融资来源更倾向于内部盈利,并且内部融资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可占到45%左右,例如日本内部融资比例为47.8%左右,英国内部融资比例为59%左右,德国甚至可高达65%,但是在我国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仅仅占到20%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国企存在融资偏好不良的现状。
4.国企融资的诚信观念淡薄
我国国企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部分国有企业管理者缺乏奖惩机制约束,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甚至部分国企认为向商业银行取得贷款是最佳的融资渠道,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对国企的贷款条件较为宽松,更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支持。部分国有企业拖欠债权人的资金,容易引起债务纠纷,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和《公司法》对国有企业约束能力有限,特别是针对大型国企约束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进而导致国有企业融资的诚信观念淡薄,忽视融资风险。
(二)国有企业再融资过程中问题原因阐述
按照我国现行《公司法》规定,我国企业可利用内部盈余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自行决定企业的投资行为。但是由于我国国企面临着新旧体制的转轨工作,在此过程中缺乏资金,这就使得企业依旧处于长期外部融资的需要。与企业资金融资需求相矛盾之处在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尚未成熟,商业银行的贷款额度和贷款规模仍然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无法完全按照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原则配给资金,在这种模式下必然导致部分国企负债经营。
从国有企业内部经营角度而言,我国国企存在内控制度缺失和控制意识淡薄的情况,管理者多数看重再融资的结果,却忽视前期风险评估环节和风险分析环节。国有企业再融资行为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未将再融资风险放在首位,并且相关内控管理办法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影响了再融资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发挥。
二、国有企业完善再融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企再融资风险内控制度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保证企业规章制度顺利落实的重要保障,也是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若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风险预警机制贯穿于再融资行为的始末。第一,加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机构建设。国有企业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保证风险管理机构成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针对每个项目,从立项至项目完成,实施流程式风险管控,有助于国有企业合理规避风险。我国国有企业在完善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内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培训其独立完成审计工作的能力。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以保留态度面对一切调查事项,具备高度的警觉性、职业怀疑态度,才可发现漏洞;其次审计人员不仅应具备审计学、工程学和会计学等多门专业知识,更要对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生产流程、部门业务管控流程、内部审批制度及融资渠道等熟练掌握,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第二,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风险识别、测评,组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细化风险到每个环节,实行专人负责制,保障企业每一个环节都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增强风险抵抗能力。第三,评价内部风险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定各环节是否按照内部规章流程进行执行,执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满足了企业风险管控的要求,进而评定是否在合理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提升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二)建立健全国企再融资决策行为的监控体系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再融资决策行为的监控体系,制定详细完整的监督流程。例如,国有企业可首先明确企业内部的投资需求,进而制定再融资行为计划,积极寻求国有企业再融资渠道,明确国有企业可利用的资金额度。在明确企业需求基础上,国有企业可核算融资成本及费用,并依据实际需求拟定多个再融资方案,在分析再融资方案风险、费用的基础上,寻找最有利的再融资方案。企业可在逐步细化再融资方案的过程中,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以便分析企业未来的还款能力,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融资方案,建立健全国企再融资决策行为的监控体系。
(三)完善再融资的绩效考核机制
国有企业再融资绩效考核体系是针对项目内部的规范行为,也是确保再融资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可设置再融资绩效考核指标,进而保证再融资绩效考核体系的全面落实,再融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严谨,且不可随意更改,倘若企业出现政策风险或者一系列不可预见的情况,例如市场环境、汇率风险、重大政策变化时,企业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可从项目立项、再融资合同簽订、融资款项使用等环节制定绩效考核机制,国有企业领导者对相关负责人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经考核后兑现预设的奖励措施和处罚标准来激励员工完成目标。
三、结束语
本课题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将国有企业再融资行为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在全面剖析国有企业再融资行为后,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风险控制问题,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对国有企业的再融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适合国有企业再融资内控管理的相关措施,希望实现能为国有企业提供借鉴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立.我国国有企业公司融资方式及政策发展方略[J].现代商业,2016(18):75-76.
[2]楼杰云.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