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范文 姬圣慧

摘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重要职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工作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单位能否有效提供基本的服务。内部控制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单位资产、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举措,旨在全面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稳定社会秩序,因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目标是非盈利性的,无法用具体数字衡量,其内控工作不是简单的成本控制,而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预算,公共预算没有公开透明,很多基层单位出现了资金贪污、挪用等现象,为了树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威,降低运行成本,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逐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新《预算法》的出台,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法律支持与依据,新《预算法》要求部门预算和绩效预算必须全面公开,因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把贪污腐败扼杀在源头,才能达到新常态的工作要求。基层行政单位内控制度是否有效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法治社会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树立全面的内控观念意识
作为非盈利性质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所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往往会忽视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基层单位建立内控制度的重要意义理解不深刻,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观念,想当然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基层单位内的财务进行管理,片面重视单位内财务的发展,却忽视了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甚至一些领导认为内控工作只和财务部门相关,不属于其他部门的工作范围。
(二)尚未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影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执行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单位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专门的内控制度,只有部分与内控相关的财务制度,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初步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能推动自身发展的基本内控制度,还有一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缺乏操作性,没有真正将内控工作落实,无法发挥内控的有效作用。
(三)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执行力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内控理解不深刻,对内控业务流程理解不到位,虽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财会管理制度、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等,但因为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比如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限、工作内容繁琐、工作任务压力大等原因,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甚至形同虚设。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构
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基本的内控制度,但是没有建立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和内部审计机构,即使实施监督也是在纪检部门的领导下实施,缺乏执行的独立性。外部监督是保证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实施效果的利剑。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内控监督操作流程,依靠传统的财务审计已经无法满足内控工作监督的需要,建立系统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任务迫在眉睫。
(五)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相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行为依然按照传统的作风,尚未真正认识到内控工作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发挥的作用,尚未认识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顺利执行是需要相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作为基础的,所以也没有建立匹配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没法真正运作起来。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树立深刻的内部控制观念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实施内部控制工作,要保证内控观念先行,在基层单位自上而下树立内部控制理念。第一,单位的领导者要重视内部控制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大作用,这对维持单位经济活动展开、把贪污腐败扼杀在摇篮里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本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单位领导者要加强自身关于内部控制的素养,学习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知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管理和引导全员学习内部控制的业务流程与相关知识。第二,加强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全员知识培训,使基层工作人员能理解并掌握内控工作的基本原理,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明确工作人员自身的责任,哪些是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认识到内部控制和单位内的每一个员工紧密相连。只有每个员工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为确保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能行之有效,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内控制度,建立全面的内控业务流程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有章可循。基层单位要成立专门负责的工作小组,对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全权负责。首先,要对单位内的领导层机构设置进行优化,明确权责分配,形成合理的分权制衡局面,使得各个业务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关系,所有工作业务环节都囊括在内控工作之中。其次,在单位内树立全员风险防控意识,识别内控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对关键因素进行风险预测与风险评估,并提前制定紧急预案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各部门的岗位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再次,加强基层单位的沟通与信息传递建设。基层单位要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其内控信息能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各部门岗位工作人员,信息沟通环节是顺利实施内控工作的桥梁。最后,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针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风险、规避风险。
(三)加强内控工作执行力,确保内控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首先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到内控对基层单位的重要作用。财务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根据政策的变化强化自身的技能,同时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不做假账。基层单位可以开展内控业务流程的知识竞赛,提高全员竞争意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内控技能,进而提高内控工作效率。设置内控工作流程的关键点,关键点的工作要责任到人,并与考核和绩效挂钩,激励工作人员完成内控目标。
(四)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建设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支内控管理监督工作队伍,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不定期的审计与核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方面的监督,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陷,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问题。对内部控制的结果进行不定期的测评,发现和内控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对内控偏差进行及时纠正和修订,对内控工作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监督决定和纠偏意见要跟踪落实,不断促进基层单位提升内控工作管理水平。基层单位监督部门要对基层单位内其他工作业务开展监督与评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共同推动单位内控工作有效进行。
(五)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和监督体系以后,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促使单位的内控工作完整地开展。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考核与评价,直接和基层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奖金挂钩,并根据考核结果针对不同工作人员的表现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认真完成内部控制工作的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加薪升职的奖励,而没有完成内控工作的工作人员可能会面临降薪降职的惩罚,及时采取奖惩可以有效激励全员开展内控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提升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唐玉梅,林诗梅,桂燕,卢唯.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规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会计师,2015,24:51-52.
[2]崔霞. 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措施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2015,10:203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财经服务中心)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