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与路径选择 |
范文 | 任剑欣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开启新一轮改革,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做了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在国有企业这一具体领域践行的要求与路径做了剖析,以期为国有企业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审计系统伴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得到快速发展,审计理论研究、法规体系建设、审计实务发展、队伍职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发展步入升级版,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先后提出一系列指导我国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战略。这些理论、思想和战略必将在新时期、新阶段和新常态下影响和推动我国审计系统的新一轮改革。2015年,中央两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办法,我国审计系统的改革大潮已经来临。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系统传统三驾马车之一,也应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断开创内部审计新的发展历程。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国家从战略发展的全局高度,与时俱进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从五大支柱性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十个重点转变,从八项规定的出台到“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的开展,从“一带一路”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到“双创”新引擎的提出,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眼下全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动力转换期,国家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空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得到增强。这些新形势为审计系统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和舞台。 (二)新的形势任务 2015年,国家着眼推动审计系统体制机制改革,陆续出台《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审计行业将开启新一轮深刻变革。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在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进程中也将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与大变革,给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带来了难得机遇。 1.抓住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这个核心。公司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成为内部审计未来的主要职责定位和基本发展方向。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机制不活、治理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国企改革发展,国家目前提出新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监管模式和监管方式变革,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国有资本的引领和放大功能得到提升,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本投资收益提升将成为未来重点,这些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 2.紧扣服务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目标实现这个基本。国家加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消化过剩落后产能,推动绿色、节能、环保、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国有企业是既是市场主体,也是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的主战场和主阵地。内部审计必须在服务保障国家改革发展目标落实方面大胆探索、积极作为,要善于从“观大世”、“察大势”和“谋大事”中思考谋划审计的定位、方向、布局和目标。 3.扭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发展这个关键。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整治腐败、推进党的建设,陆续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先后制定八项规定、严肃整治“四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级干部到省市乡镇村级干部,一大批大老虎、小苍蝇受到严厉惩处。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机体是否健康不仅事关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全局。内部审计要始终亮出反腐利剑,加大对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力度,不断促进国有企业规范管理、正确履职、防控风险、堵塞漏洞,助推国家反腐倡廉工作全面深入发展。 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解读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指导审计系统健康发展的总精神指引和根本价值取向。鉴于国有企业目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内部审计组织及人员弘扬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这不仅对于新时期促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具有积极指导促进作用,对于内部审计在新的历史阶段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阐释 2014年初,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概念,明确指出“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是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1]。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概念,六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自成一体。其中“责任、忠诚、清廉”说的是审计人员自身必须具备的价值品格,“依法、独立、奉献”说的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要求。从整体上看,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又体现出审计人员价值品格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审计人员职业建设要求是关键和核心的逻辑思考,最终体现出人与事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不断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职业素养建设,使核心价值观成为国有企业审计人员工作生活学习、为人处事待物的基本价值原则。 (二)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涵丰富,从六个方面对审计人员的基本价值取向进行界定并提出要求。 ——责任,就是要有审计的使命感和职业担当意识,始终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整体利益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为审计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历史担当。在审计过程中,始终聚焦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始终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目标要求的实现,始终关注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敢于披露、勇于揭示国有企业存在的违纪违法违规行为。 ——忠诚,就是要从事审计、热爱审计、尊重审计,把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责视为实现自己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的价值平台,忠实于这份事业、诚信于这份职业,严谨求实、务实细心地开展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坚持原则、坚持立场、坚持底线,既不能碍于人情世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不能编造事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要始终发扬审计人员刚正不阿、表里如一、坦荡清白的职业信条。 ——清廉,就是要保持审计人员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崇高品德和良好风范,积极面对并努力改变国有企业内部“重生产经营、轻监督管理”的不平衡现象,积极创造有利于内部审计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正确看待国有企业内部不同程度存在的“贫富差距”。在审计过程中,既不能借助审计工作“吃拿卡要”,也不能利用审计机会谋取私利、中饱私囊。审计人员不能得“红眼病”,要耐着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抗得住清贫,审计人员要有风骨和气节,要通过不断锤炼自己的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实现审计人员的高尚情操。 ——依法,就是要遵循国家、行业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规范及基本程序要求开展工作,一切审计工作的开展都要按制度、按权责、按流程、按要求实施,保障审计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在审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工作量、审计对象、审计范围与重点等重大事项时必须履行必要的请示汇报审批程序,审计实施中的调查取证、谈话问询、分析记录等环节要按照内部审计准则要求开展,审计报告阶段的问题定性、人员定责、惩罚奖赏等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要求实施,在组织实施审计的各个环节都不能掺杂个人“情绪”,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不可“任性”。 ——独立,就是要坚守审计工作独立开展的基本要求,独立自主、排除干扰、不受影响的实施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主观意识、思维判断和分析思考等精神活动不能受到外界的任何干扰和影响,只能独立于审计业务工作本身,审计人员要克服“打招呼”、“托关系”、“讲人情”等影响职业思考判断的外部因素,在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选派等方面要规避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关系、潜在利益等影响因素,审计过程中要主动杜绝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发生的住宿餐饮、交通供给、闲暇观光、送礼送物等情况。 ——奉献,就是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要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职业自觉,始终把企业的兴衰成败与自己的前途命运和职业使命紧紧相连,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地开展审计工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知情于企业实际、着眼于企业难处、用实实在在的审计成果服务企业发展,审计工作不可成为“表面文章”、“面子工程”。审计人员要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职业精神,始终抓住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不回避、不躲避企业的矛盾焦点,主动出击、最大限度发挥出审计人员的智慧热情。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2],是指导审计人员做人、谋事、创业的基本原则,为审计行业的发展明确了基本价值遵循,是全国审计战线所有从事审计工作者必须树立的价值典范。 三、国有企业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宣誓和学习培训考核机制 建立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入职宣誓机制,所有入职审计行业的人员都要宣誓遵守和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杜绝一切违反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行为;建立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学习培训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核心价值观学习交流、座谈研讨、写作研究,组织各类型核心价值观专题培训,开展核心价值观考核奖惩,使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精神成为审计人员自身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3]。 (二)建立践行或违反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体系 加强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检查是贯彻落实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国有企业要把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具体解读和细节要求加入到企业内部审计章程中进行明确,要结合企业实际,从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办法和违反核心价值观的内部戒律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约定。企业所在地的审计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要定期对国有企业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遵守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践行核心价值观表现积极优秀的审计组织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个人案例或负面典型进行通报警示。 (三)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为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创造环境土壤 要探索建立企业内部审计与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纪委纪检等机构之间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日常性的业务沟通协调,增强互动联系和支持配合;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上下级垂直管理体系[4]和考核奖惩体系,实现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发展、工资待遇、考评奖惩等方面的相对独立;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人员委派制,建立外出审计经费预算机制,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四)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创造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要加强对内外部大环境的分析研判,善于抓住企业一个时期改革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着眼大局、立足全局的谋划推动工作,实现动一而牵全身的效果。审计人员要发扬韧劲和钻劲,审计工作不能只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能“看到实质”、“切中要害”、“戳到痛处”。内部审计工作要统筹处理好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财务审计与非财务审计、审计发现与审计整改、问题揭示与建章立制等方面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审计工作深入发展。 内部审计始终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要积极践行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静下心、沉下身、脚踏实地、勤勉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就一定能在新时期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特殊的历史角色和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彦,高霞,武琪瑾.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研究[J].北京:中国证券期货,2012(12). [2]张海丽.社会主义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研究[J].黑龙江:经济研究导刊,2013(30). [3]仇海红,樊晓晶.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构建途径探讨[J].湖北:财会通讯,2014(04). [4]魏薇.探索构建审计核心价值理念新途径 [J].湖北:审计月刊,2012(05). (作者单位:西安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法务部)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