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
范文 | 王晓 摘要: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审计工作正处于改革推动阶段,对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对绩效审计的内涵及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并对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对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将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逐步融入经济管理中,使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开始转型升级。然而由于事业单位的复杂性,管理方式和绩效也有较大差异,较高的管理成本未必能带来较高的效率,因此,在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尽快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成为一个重点内容。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与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能否顺利开展存在必然联系,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指标的设置工作极其复杂,大部分事业单位都缺乏完善健全的审计评价体系,故而,建立高效合理的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绩效审计概述 绩效审计最早是给予政府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出的,绩效审计的具体过程是对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将获得的审计结果提供给决策部门以供参考。绩效审计的目标首先是为了强化监督职能,严格控制权力失衡导致的腐败,以此有效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绩效审计的概念于上世纪70年代被正式提出,其核心理念是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后来又纳入了环境性和公平性。绩效审计要素主要包括主体、客体、目的和方法,其本质是一种受托责任,在市场经济规模扩大的同时所需求的受托责任也不断加大,从而促进了绩效审计的形成与发展。目前,对绩效审计的研究已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如公共管理理论、新民主政治理论等。但在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发展与实践应用上,我国相对晚于其他国家,审计监督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提高财政资金利用率并调整政府职能而开展的,审计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审计评价体系。 二、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作用 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其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更多侧重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管理职能,导致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存在问题,缺乏较高的部门效率。近年来,事业单位因受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而将职能的调整力度适当提高,大部分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过渡为了提供服务,而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开展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并且还提供了技术上的手段,因此,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其二,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管理绩效的提升。对于事业单位而言,绩效审计的开展所体现的主要意义是计划辅助功能,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能够推动管理目标的分化,并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事业单位的工作由计划阶段转为实施阶段时,绩效审计能够对是否成功进行有效判断,能够推动组织内部绩效意识的形成,从而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激发提高绩效的动力;其三,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形象与信誉。对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一方面能够全面准确地将事业单位的综合情况进行反映,借助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加大社会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公开缺点和不足,促进事业单位透明政务的实现,另一方面能够将事业单位为提高绩效而做的努力和结果展示给公众,使公众对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够进一步加深了解、强化监督并参与其中,从而赢得公众的理解、认同与支持,加深公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 三、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设计 首先,应对绩效审计的设计原则进行明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始终将经济与社会绩效统一作为原则进行设计,指标构建中应同时兼顾经济与社会指标;始终将个性与共性相结合作为原则进行设计,指标设计不但要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绩效情况,同时也应着重把握事业单位的绩效差异和特性;始终将以人为本作为原则进行设计,对公共服务效率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还应将指标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适用性、实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纳入原则,以此开展指标设计。 其次,应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在设计绩效审计指标时,以定性、定量为方向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定性指标因属定类标准,一般情况用作分类汇总,定量指标设计可运算、汇总主要数据,结合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资料则有助于科学反映事业单位的总体情况。 再次,在設计指标时应充分考虑能对其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例如经济绩效因素中的经费支出、资产评估和账户盈亏等,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绩效因素,如民众评价、生态评价和职能评价等。在设计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要对各方面评价因素给予充分考虑,并与相关审计原则相符合,才能完成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准确绩效评价的设计。 最后,个性指标和共性指标相统一。由于事业单位的分布极为广泛,因此要对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的统一给予重视。个性指标相对于各类事业单位的关注点和审计目标更为突出,而共性指标则是对事业单位共性中的公共支出等层面进行评价。结合两者能够更加明确地发现问题,并给予合理的评价决策,以此确保指标的实用客观。故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建立时不但要将个性指标与共性指标相统一,同时还应以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特点为依据进行区别对待。 四、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方式方法举例 (一)资料审阅法 资料审阅法是绩效审计中最基本、最直接的一种收集审计证据的方法,该方法是指审计人员翻阅、审查事业单位管理部门相关文件,以此获得相关证据资料。而这些文件中不但应有财务资料、年度审计报告和统计数据,同时还包含会议记录、决议、备忘录或是相关政策制度、报告等。不但包括了历史和现阶段的资料,同时也包括对未来预测的资料。例如通过对事业单位经费开支情况资料的审阅,同时结合以往年度审计报告,能够充分了解其基本情况,以此查找被审计单位面临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作为绩效审计对象选择的依据。另外,通过查阅与事业单位有关的资料,例如研究人员、新闻媒体和网络等报告或报道,能从全新的维度了解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重点关注方向,并合理、有效地提出建议。 (二)现场观察法 例如,审计人员现场实地观察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与聘用、合同流转和经费开支等运行过程,获得最初阶段的资料便是现场观察法。该方法不但能对相关证据直接收集,同时还能够补充采用其他方法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夯实。 (三)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 绩效审计的开展与财务收支审计相辅相成,否则就难以准确地对项目经济效益作出评价。两者相结合,指的是财务收支审计内容与公共投资的效果性、效率性和经济性相结合。将绩效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的关键点在于视角的变换,应以绩效的角度对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剖析。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以被审计事业单位特点为基础,以绩效审计目标为中心,确保科学、全面、实用、客观,不但要对事业单位的特殊性给予充分考虑,同时也要确保评价体系与绩效审计要求相符合;不但要对收集资料的质量给予充分考虑,同时也要对分析评价的决策环境进行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方面,始终坚持科学性原则。各项国家赋予的职能任务是事业单位必须高效完成的,对社会公众服务效果的关注也是其不可忽视的。影响事业单位绩效的因素过于复杂,评价体系应确保能将各个相关要素的关联和相互作用真实全面反映。另一方面,结合经济与社会绩效进行设计。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事业单位有着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因此,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与一般企业有着较大差异。事业单位的经济绩效评价应更加注重公共管理的绩效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应以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为根据,结合社会与经济绩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评价对象进行差异化体系设计。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