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范文

    赵玉书

    【摘要】目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时间(2018年2月份-10月份),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纽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结果:两组跟踪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跟踪治疗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IL-6、TNF-a、TC、TG、LDL-C、HDL-C),纽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性指标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利于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重症,也是发生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受到饮食、压力等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本文主要选择时间(2018年2月份-10月份),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相关治疗等信息报道如下。1.资料、方法

    1.1基本信息

    选择时间(2018年2月份-10月份),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4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年龄分布33岁-79岁,中位(59.28±4.21)岁;男性与女性比例24:18。研究组42例,年龄分布32岁-76岁,中位(59.82±4.09)岁;男性与女性比例25:17。两组相关信息收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对象无治疗禁忌症,均知情且同意。

    1.2方法

    人院后对相关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指标等进行相关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使用剂量为睡前口服20mg,每天1次。

    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事件起止点为人院前,以及治疗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變化情况,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实施

    本次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前后指标变化

    跟踪治疗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IL-6、TNF-a、TC、TG、LDL-C、HDL-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跟踪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见表2。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重症,也是发生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受到饮食、压力等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卒中类型,疾病一定发生,能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也会有后遗症产生,常见的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使得患者的预后堪忧,心理也备受打击,生活质量也有非常大的下降,所以临床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预后的关键。相关研究表明,血脂异常,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其血管的弹性降低,引发动脉硬化,也是影响临床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随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深入研究,发现炎性因子在疾病的发展中有相关作用,其中IL-6,CRP可以直接反应组织的损伤情况;同时TNF-阿尔法也是一种炎性因子,其特点是对炎性因子的生成,以及内皮细胞的生成,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在冠心病的发展中直接参与作用。临床治疗可以将血脂、血清因子治疗作为靶向目标。

    阿托伐他汀钙是临床常规用药,属于他汀类,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等优势;通过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的抑制,达到机体胆固醇的合成减少的作用;同时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炎性的反应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跟踪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发生。跟踪治疗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IL-6、TNF-a、TC、TG、LDL-C、HDL-C),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性指标均得到有效的改善,利于患者的预后,且安全性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7: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