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试论高校经费来源的基本模式及其借鉴
范文

    李 苏

    [摘要]本文概括了高校经费来源的三种模式,即政府模式、市场模式和学术模式,分析了三种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探讨了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及其与高校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模式

    一、高校经费来源模式的内涵

    现代高等教育制度诞生以来,高校经费来源大致形成了三种基本模式,即政府模式、市场模式和学术模式。高校经费来源的政府模式是指政府直接面向高校划拨经费;高校经费来源的市场模式是指高校通过市场筹措经费,其主要渠道包括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积累办学声望、提高教学质量寻求捐赠,吸引更多的学生并收取学费;高校经费的学术模式主要是指高校通过承担国家和社会的各类科学研究项目和社会问题研究项目,并藉此获取项目经费。

    审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现状可以看到,高校经费来源的三种模式并行共存,只是其间呈现差异,三种模式在高校经费来源中占据的权重各不相同。

    二、高校经费来源模式的国外实践

    美国是高校三种经费模式最早形成,各种模式内部内涵最为丰富,并在当今世界上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大约承担高校全部经费来源的50%;学费、企业收入、社会捐赠和社会服务等项目的收入约占40%;学校通过承担科学研究项目获取的经费约占高校经费的10%。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比例只是美国高校总体的和一般的情形,实际上,三种模式在不同水平和层次的高校中所占权重并不相同。

    英国在历史上主要是政府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校自筹经费发端,g0年代伊始,开始面向本国学生收取学费。同时,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范围,面向世界各国招收学生,并且收取学费。在这一历史阶段,高校开始与企业和社会各界联系,与企业联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高校经费筹措的三种模式。高校经费模式已经从主要依赖政府转向依赖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途径。如果将英国高校大致上分为三类,那么,位于尖端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经费主要源自政府与学术模式;处于中间的一般大学的经费来源则是政府、市场和学术三种模式并重;而位于直接面向企业输送一线员工的职业性高校更多地依赖市场模式获取经费。从总体上看,英国高等学校经费模式与高校的等级结构同构。一流世界名牌大学经费的75%来源于政府,一般性大学的经费大约是三种模式各占1/3,而职业性高校大约60%以上的经费是通过市场获取的。

    澳大利亚高校经费来源同样呈现三种模式并存的格局。与上述国家不同的是,政府支付高校经费的比例偏低,约占30%。正因为如此,澳大利亚高校特别重视学费收入,甚至竭尽全力开拓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广泛吸收外国留学生,并且日益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藉此增加高校经费。目前,澳大利亚全国现有的公立大学36所中,成立公司的大学已经发展到34所。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提供咨询、面向企业提供培训、组织会议、出租学校设施、提供法律咨询、销售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科研合作。大学发展公司的一个趋势是向连锁经营方向发展。作为早已开始收取学费的国家,澳大利亚正在酝酿进一步提高学费标准。从中能够看出,在澳大利亚高校经费来源的三种模式中,市场模式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其实际意义大于是其他国家。

    非洲是世界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免费的高等教育使国家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尽管困难重重,非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积极酝酿从非政府方面增加收入,包括实行贷款计划,学生向校方借款,开始工作后偿还。或以在国家优先考虑的重要领域服务的形式偿还部分贷款;直接争取社会组织的捐助,说服国际组织继续支持;学校从事经营活动增加收入,等等。可以说,欠发达的非洲国家正在由原先的完全依赖政府的模式向三种模式并重的高校经费筹措方向迈进。

    印度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系统最庞大的国家之一,其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投入,政府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约占高等学校经费开支总额的78%-92%。尽管如此,学费、私人捐赠、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收入、科学研究项目经费也是印度高等教育经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日本无论国立、公立抑或私立高等学校,其经费来源均由政府拨款、学费、校产收入、捐款、科研收入构成。其中,在国立和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结构中,政府拨款约占60%以上,学费约占20%左右,校产收入、捐款、科研收入约占20%;私立高等学校经费收入主要源于学费,达到50%以上,政府资助、校产收入、捐款、科研收入近50%。

    综观国外高校经费来源历史与现状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国家尽管社会制度不同,政治体制性质存在差异,文化呈现多元化,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但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意义上各有侧重地并行高校经费来源的三种模式。

    三、借鉴与启发

    客观地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行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经费筹措的三种模式正在逐步形成。1997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学生公费和自费双轨并轨,确立了缴费上学制度,当年普通高等教育支出中,来自学费杂费、校办企业收益、社会服务收益、捐赠、集资渠道的高校经费占到了22.04%,政府拨款比例是72.81%。1999年全国实行高校扩招后,政府承担的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长,从1998年的356.75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40.58亿元,增幅高达近136%。同期,政府高等教育拨款占普通高校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从65%下降至48%。这一变化体现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高校自筹收入增幅强劲,全国普通高校自筹经费收入从1998年的192.5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913.77亿元,增长了3.74倍;占普通高校总投入的比例也相应地从35%跃升至52%,占了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半壁江山。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强化了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多种模式。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高校经费来源的多种模式或多渠道观念并没有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同。一个事实是:尽管高校自筹经费比例和数额增长明显,但是。其中相当大的比例是高校贷款。在高等教育领域,许多人仍然企盼政府扮演高校经费来源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的角色。正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呼吁政府化解高校债务的意见纷呈叠现。建立相对完善的高校经费来源模式的途径实际上并不流畅。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客观地借鉴国外高校经费来源模式及其实践。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经费来源模式或渠道。

    (一)树立并强化高校经费来源多种模式并行的观念

    在当前高校普遍负债的形势下,这一观念显得更为重要。高校应当肩负开拓自身发展的空间的责任,不断壮大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市场声誉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自身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经费来源多种模式并重,并不意味着减轻政府经费负担,相反,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

    (三)社会应当理解三种模式并重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三种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政府的义务,片面地要求高校承担责任

    应当逐步形成普遍的社会意识,表现出社会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行为。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形成合力,并且相互制约,建构起完善的三种模式并重的高校经费体制,高校才能在多种力量的促进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壮大起来。

    (四)高校自身应当准确定位,明确自身的贡献重点和服务方向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和高等教育系统庞大的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内部的各级各类高校,任何国家和政府都不可能承担高等学校的全部经费。进一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模式都不足以支撑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全部开支。高校应准确地确定自身的地位、贡献重点和服务方向,其中,一流大学可致力于国家科学技术和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基于自身的学术声誉赢得国家和社会承认。更多地获取政府的资助;一般性大学可全方位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度关注地方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融入地方社会,获得地方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从而更多地获取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经费支撑:职业性高校可直接面向企业培养人才,高度关注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并且与企业联合,与企业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与使用体系,依托企业办学,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拓展自身的空间,从而更多地获取企业和社会各类机构的经费支持。

    四、结论

    我国三类高校倘若能够形成自身的不同发展领域,不仅可以相对容易地解决经费困境,形成较为成熟的经费模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经费杠杆和经费引导,能够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地适应国家、地方、企业和社会各个领域的需要,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实际上。这是国外高等教育经费模式实践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给予我们的启发。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