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及发展探析 |
范文 | 荆 利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改制现有企业、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及加速成果转化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校办企业;企业管理 起源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高校校办企业,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试验田和产学研结合的载体。它的出现,促进了高校的教育改革,为改善办学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的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高校校办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一、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不分的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许多高校的校办企业在人事、财务等方面都存在按事业方式管理的问题,校办企业的经理、董事长大多由学校委派或任命,拥有校、企双重身份。校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因经营不善引起债权、债务纠纷或拖欠银行贷款等事件发生,学校不仅将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且还将会严重影响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校办企业必须校企分开,让高校企业成为企业的法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参与社会企业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二)产权关系不明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高校校办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产权关系问题。由于产权关系不明导致了学校行政对校办企业的多方干预。他们一方面寄希望于校办企业的发展壮大、服务于学校;同时又不放心校办产业的经营与管理,处处干预校办企业的内部事务。另外,产权关系不明晰促使某些领导人将校办企业管理与学校的行政管理合二为一, 既有开发经营又有行政管理,往往还把行政意愿强加于企业, 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违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影响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学校的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企业资金匮乏,发展规模受学校资源配置制约 从目前状况来看,校办企业活力依然不够,还不能真正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和实际需要去自主经营,资金匮乏也是长期困扰校办企业的难题。国家拨给高校的事业经费不能用于校办企业的投资,而高校计划外收入为弥补教学、科研经费的不足,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已花费殆尽,不可能大笔资金投入校办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学校要发展,要扩大规模,向更高层次迈进;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发展,要形成规模效益,如果双方同时扩大规模,必然导致在学校资源配置上的矛盾,不能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制约了双方的发展。 (四)用人方面的不合理,制约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高校企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学校的事业编制人员,很多享受的是学校的待遇,其经营好坏与个人关系不大;有相当部分科技企业的高管是科研人员,不懂经营管理,缺乏市场经营决策和运作的经验,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和利益激励机制,难以鼓励有科技专长的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到科技园区和校办企业从事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创办高新技术产业。 二、高校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限制了校办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解放思想,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的方针,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的新体制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管理和发展。 (一) 产权明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产权清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基础。高校要划清经营和非经营资产,剔除不良资产,要理顺校办企业产权关系,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独立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担负起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依法保护学校合法权益。 (二)对现有全资和集体企业进行全面的改制,依法组建国有独资企业性质的高校资产公司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学校不应再成立新的全资企业,现有全资和集体企业应进行全面改制,全部改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非改即撤”的原则,制定学校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总体规划。依法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管理学校的经营性资产,其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法人独资公司。这一新型的管理方法是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经济和法律风险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学校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都要进入资产公司,由其负责经营和管理,确保国有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高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学校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代表学校履行学校资产公司出资人职责,行使资产公司股东权限。 (三)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多渠道吸纳社会投资 校办企业的发展壮大,要以人才资源为契机,加强与资本的合作,拓宽校办企业融资渠道,建立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最优配置的多种产、学、研长期合作模式。首先通过公司制改造,可以扩大校办企业与社会优势企业的强势联合,优势互补,这样一方面弥补了校办企业资金不足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另一方面弥补了社会企业在技术上的不足,是实现双赢的结合。其次,介入资本市场有助于高校校办企业引进全新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为高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此外,通过资本市场解决后续融资能力问题,高校产业可以形成持续开发、持续获益的良性循环。最后,由于高校产业一般来说都是一些优质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之后将有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资产质量。 (四)加速成果转化,培养科技企业 高校高新技术企业与学校有着“血缘”关系,企业背靠学校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及成果来源。高校要支持企业发展,认真搞好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连接。在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方面应根据学校的优势和科技成果适宜区域特点,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把科技成果产业化,培养高校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以大学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使命。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可望创造出大量具有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生长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在2009年度直属高校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月13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