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针灸联合镜像疗法在脑卒中后下肢肢体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范文

    缪玲霞

    

    【摘要】目的 在进行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观察针灸结合镜像对患者下肢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针灸联合镜像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常规护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后症候积分、MBI评分及FMA评分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浑身乏力、偏瘫、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浑身乏力、偏瘫、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FMA及MB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FMA及MBI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及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義。结论 针灸联合镜像治疗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关键词】针灸联合镜像疗法;脑卒中;下肢肢体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2

    脑卒中即我们俗称的脑中风,它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发患者缺失脑部神经功能[1]。该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部分患者虽能安全的度过急性期,但却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及吞咽障碍等相关并发症。脑卒中患者下载字体功能障碍会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造成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同时,也给患者生理、心理及经济带来负担[2]。有研究表明,脑卒中的前三个月是减少致残率的最佳时期,患病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对重建患者大脑功能环路及肢体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我院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灸联合镜像疗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针灸联合镜像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针灸联合常规护理法。

    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0.4±3.2)岁,病程0.5~6月,平均病程为(3.56±1.2)月,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1.4±4.1)岁,病程0.8~8月,平均病程为(4.1±2.4)月;从年龄、性别、病程方面,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选取患者标准:患者年龄在53~77岁;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规定的诊断标准;脑卒中患后存在下肢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意识清醒,病情较稳定,且能积极配合锻炼与治疗;排除意识不清醒,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既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非脑血疾病引发的肢体瘫痪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镜像治疗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卧床被动训练及朱国栋训练等项目,指导患者做膝关节、髋关节及足关节的训练。为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加强训练患者翻身、起坐、站立、步行训练,并适当的进行被动牵拉韧带训练。在患者进行锻炼与训练时,护理人员要做好监督与指导工作,训练时间40分钟/天。

    1.2.2 针灸治疗方法

    取患者相应体位,选0.3 mm×40 mm的针灸针,刺入后留针30分钟,30分钟/次,5次/周,一共分为四个疗程。治疗软摊期的患者,需针刺患者颞三针、太冲、足三里、犊鼻、伏兔、内膝沿、鹤顶等穴位;治疗痉挛期的患者,需针刺患者颞三针、阴陵泉、三阴交及鼠蹊等穴位;治疗口角歪斜的患者,追刺患者的地仓、夹承浆及迎香等穴位;治疗有失语的患者,追刺左上廉泉、右上廉泉及廉泉等穴位[3]。

    1.2.3 镜像治疗护理方法

    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掌握动作要领,主要包含以下动作,膝关节屈伸及伸展、踝关节背伸、足大拇指的伸展及抓握、抬膝等动作。具体操作指南如下:

    让患者坐于凳子上,在患者两腿中间放置镜子,镜子正面朝向健肢,镜子背面朝向患肢,在患者掌握了动作要领之后,健肢作出符合要求的康复动作后,患肢也尽量作出相同的康复动作,如患者出现无法完成情况,医护人员需予以协助。每个动作5分钟,30分钟/天,每7天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

    1.3 指标与观察

    1.3.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

    中医症候积分是对患者存在浑身乏力、偏瘫、麻木及走路不稳四个等级进行0~3分的评分,分数高低程度代表患病严重程度。

    1.3.2 比较两组患者的FMA及BMI评分

    FMA为运动能力表,主要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分数高低代表运动功能强弱。BMI主要是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数高低代表患者生活能力的高低。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通过应用SPSS 17.00软件进行分析,以例数(n)、百分数(%)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浑身乏力、偏瘫、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浑身乏力、偏瘫、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FMA及MBI评分 进行比较

    治疗前后,FMA及MBI评分比较,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及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卒中多发于老年人,该病发病率、致残率都较高。现代中医认为,脑卒中发病与脑部,因脑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发患者形成脑部神经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作用[4]。本次研究主要研究针灸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研究表明,通过针灸联合镜像疗法治疗的患者,取得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疗法,有效的缓解了患者偏瘫、肢体麻木、走路不稳、失语等后遗症,加速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镜像治疗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肢体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的护理效果,建议推广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秀华,梁佳红,黄日媚,et al.针灸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8,36(3):208-210.

    [2] 李志鹏,李国徽.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8,v.14;No.201(05):174-176.

    [3] 张小定.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在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20):34-35.

    本文编辑:董 京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6: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