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会计方法选择对R&D投入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王月敬++任海云 【摘 要】 随着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实行,开发支出可以有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成为广大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文章以我国A股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R&D会计处理方法与R&D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不相关。这一研究结论意味着生物制药业管理者的短期倾向并不明显,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并未有效刺激研发投入。相比R&D投入资本化带来的利润增加,生物制药业的管理者或许更偏好R&D投入费用化带来的税收优惠。 【关键词】 R&D投入; 会计方法; 资本化; 费用化; 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018-05 一、引言 在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而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研发投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创新活动能否顺利开展。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活动,有关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也成为企业的重要会计事项。2007年1月1日起,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再次成为广大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很大的改动,国内众多学者围绕新准则与企业R&D投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有少数学者对研发费用有条件资本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这一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动究竟对企业R&D投入有怎样的影响,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或者是没有影响,目前没有定论。 本文将探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对开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R&D投入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以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讨论R&D会计处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更好地进行研发投入提供实证支持,并由此推动企业的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二、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一)文献综述 国外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研究方面可查阅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但是查阅到的研究都认为资本化处理有利于研发投入。早期的研究是在1974年颁布SFAS2后,关注的焦点是新标准的经济后果。他们主要根据证券价格的变化和新标准对R&D支出的影响来估计新标准的经济后果。Ball评价Dukes等的研究,认为其研究因为受70年代中叶经济危机经济衰退的影响,无力探测到新标准对R&D活动的影响,只能给出模棱两可的结论。Nix和Peters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0%的主管表示当期的公司利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期的R&D支出。52%的主管表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当期的利润不满意,短期的研发支出就会下降,长期的R&D支出也会被削减。有67%的主管表示会计准则中关于R&D支出费用化的规定对公司的R&D支出产生了消极影响。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实证数据检验的支持比较少,而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其中支持新会计准则R&D会计处理方法对R&D投入有积极的影响主要如下: 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凌辉贤通过分析,认为研发经费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如果把研发经费支出列作费用支出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并非是永久性的,管理者不愿因为业绩下降而引起投资者的不满,于是就只考虑当前而减少研发经费支出。这样虽然暂时满足了所有者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却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资本化处理则会纠正这种倾向,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使企业保持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李金花、马广奇以及黄珍文也支持上述观点。刘晓春等的研究也指出,新准则下R&D的会计处理有效避免了企业管理者短期操纵利润的现象,对企业开发新技术,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从企业盈利角度来讲,胡立新、王丽新通过对中兴高科技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强调,全部费用化的处理,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经营业绩会随着R&D投入的增加而减少,对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负面影响较大。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能够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兼顾了谨慎原则和配比原则,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有利于调动企业R&D投入的积极性。但该方法需要明确区分研究阶段何时结束或开发阶段何时开始,由于界定往往很困难、不易操作,由此可能会带来会计处理的随意化。徐修乾等认为新会计准则改变了以往将企业R&D支出全部费用化隐藏到管理费用中的处理方式,通过部分投入资本化,使企业账面经营利润提升,提高企业对R&D投入的积极性。金涛认为开发阶段的费用在一定条件下予以资本化,将会使该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表现出开发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因此,有利于企业进行R&D投入。王芬、陈昆玉、汪戎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认为我国2007年实施的新R&D会计准则取得了较大改善,对R&D盈利能力的提高短期内表现显著。 另外,龙淑华认为研发支出费用化影响了企业自有资产的形成,如果研发费用采用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化处理,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高新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研发费用投资获取贷款的能力。付丽娜以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经济事实为依据,指出新准则将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的予以资本化的规定,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鼓励颇有成效。王松芝则从多角度分析,认为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合理的核算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这些方面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罗玉阳对2008年沪深两市电子信息技术行业中30家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表明,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而言,R&D支出水平与资本化率显著正相关,表明开发支出有条件的予以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确实有利于企业加大R&D支出力度。 但是,彭喜阳、左旦平指出,由于开发过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条件比较严格,为了达到这些条件,企业在研发项目选择以及资金配置方面可能会有所顾忌。这使得企业的研发决策可能出现短期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王松芝、袁艳红以及梁莱歆和赵娟的研究也支持上述观点。 (二)假设提出 结合以往学者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笔者认为,研发经费本质上是资本化支出,具有明显的后效性,如果把研发经费支出列作费用支出核算,该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引起本期利润的下降,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因此,如果管理者出于不愿因为业绩下降引起投资者的不满的考虑,就有减少研发经费支出的倾向;另外,国家大力支持创新,如果管理者出于希望享受创新投入带来更多的税收优惠的考虑,则有增加研发经费支出的倾向。对于研发费用在总成本和费用中占很大比例的企业,不同的企业由于受不同利益的驱使,其对同样的研发费用会作不同的处理。如果管理者更在乎业绩,研发支出的费用化或资本化处理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那么研发费用的有条件资本化处理则有利于纠正管理者的短期倾向,不过纠正的程度和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探讨。 企业管理层在确定会计决策时,通常会倾向于选择使报告收益偏高的会计决策。根据预期理论,上市公司高管作为理性经济人,其作出决策取决于该决策是否能够帮助他对自身的利益形成稳定的预期。因此,高管是否作出R&D支出行为,取决于其预期自身是否能够从这一行为中获得好处,而采用有条件的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对高管形成的预期将不再是本期费用的飙升,在这一决策不会给短期业绩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高管的预期才会重点转向R&D所带来的日后收益上。因此,要想高管加大企业R&D支出水平,必须以高的资本化率为支撑。因此,提出本文第一个假设: H1: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正相关。 另外,何淼指出新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虽然研发投入费用化意味着当期利润的减少,但是同时带来的是税收的减少,所以从税后收益的角度,企业也有可能更倾向于将研发投入费用化,高的资本化率也就不一定会刺激管理者进行高的研发投入。 而且从获得的数据可以看出,样本中大部分生物制药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低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优惠带来的收益相比较,高资本化率带来的利润认可或许不再那么重要,就意味着管理者更倾向于将研发投入费用化,高的资本化率不一定刺激管理者进行高的研发投入。因此,本文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不相关。 三、会计方法选择对R&D投入影响的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择了我国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 为了尽量消除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差异和不同上市规则和市场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研究从A股主板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中选择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一是在2009—2011年已经在A股主板上市并且对外公布了相应的2009—2011年3个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二是在2009—2011年3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中可以查到公司在这3年连续的研发投入支出总额。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网、和讯网、国泰安数据库以及样本公司的公司年度报告等。本研究所有R&D数据来自财务报告附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量”栏目中的技术开发费、研发支出、研发费用、科研试验费、科研经费、科研开发费等项目,通过手工搜集整理所得。开发支出资本化率来自财务报告附注“无形资产”项目中的开发支出或公司开发项目支出披露的相关数据,通过手工搜集计算整理所得。数据处理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8.0软件。 (二)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R&D投入强度:由于本文采用混合截面数据,样本涉及时间较短以及数据限制,不便于计算R&D存量,对R&D投入本文拟采用R&D流量来度量,并且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中,大都选用相对指标表示投入强度。在以往研究R&D强度的测度方式中,主要有R&D支出比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利润、股票市场价值或企业总资产等。本文则选取研发支出额与当年营业收入之比来表示R&D投入强度。 2.解释变量 资本化率:为验证前面的假设,并合理量化有条件的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笔者选用资本化率作为解释变量。在测度方式上,本文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比期初开发支出与本期研究与开发支出之和。 3.控制变量 由于R&D会计处理方法变更不是影响R&D投入的唯一因素,把以下因素列为控制变量: (1)高管是否持股。代理理论认为需要用风险收入来激励高层管理者,对于实行股权激励的企业来说,经理人为实现较高的未来股票价值,必须致力于提高企业的未来业绩。因此,选用高管是否持股来控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2)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国有股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性可能引发道德风险,经理人员有可能利用其所控制的资本为自己谋取利益。因此,选用第一大股东是否为国有股作为控制变量。 (3)企业规模:小公司和大公司在创新中具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将企业规模列为控制变量之一。 (4)是否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有一定影响。 (三)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假设及变量设计,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R&D=a0+a1CAP+a2ST+a3STO+a4SIZE+a5HIGH+ε 四、会计方法选择对R&D投入影响的实证结果 本文选取了A股主板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OLS回归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显示,样本公司R&D投入强度的均值在这三年中不断增加,从2009年只有1.65%,没有达到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2%的水平,到2010年的1.73%,再到2011年的2.12%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维持生存的2%的水平,再次说明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样本的R&D投入强度的确在增加。而资本化率的极大值和均值在2010年比较低,可能是因为2010年投入比较多,研发支出有滞后效应,从而在2011年达到很高的水平。 (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在前面进行分析时,预期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可能有相关关系,但是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示相关程度较低。而R&D投入跟企业是否是国有控股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另外,看出R&D投入跟高管是否持股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D投入跟企业规模有弱的负相关关系,与企业是否为高新企业几乎不相关。 (三)OLS回归分析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 R&D=a0+a1CAP+a2ST+a3STO+a4SIZE+a5HIGH+ε 从表4、表5可以看出,R方为0.153,F值为2.172,Sig.值为0.069,模型在0.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F检验,但是未能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拟 五、结论及讨论 以下对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作一分析和讨论。 本文以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推翻了假设1,验证了假设2,即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对生物制药业而言,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并不能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这与以往学者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物制药业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希望享受更多税收优惠的角度,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将研发投入费用化,那么高的资本化率就不一定刺激管理者进行高的研发投入。 2.由于很多公司并没有披露R&D数据,且各企业对开发支出的处理并不是完全一致,有些公司在附注里并没有开发支出这个项目,使得本文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加之行业的单一性,说服力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3.各企业披露的口径也不是很一致,大多数企业在附注里以“开发支出”和“开发项目支出”进行披露。但是,“开发支出”一般指的是公司开发阶段的支出,而“开发项目支出”是包括了研究阶段支出在内的多种项目支出,这使得开发支出的具体数额不精确,有可能带来误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样本的R&D投入基本不受企业资本化率的影响。但是,资本化率反映了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成无形资产的程度,资本化率越高,企业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越多,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致力于提高资本化率还是很有必要的。而R&D投入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自然不可忽视,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大R&D投入刻不容缓。政府则需要用更好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 Dukes, R. E., T. R. Dyckman, and J.A. Elliott.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supplement):1-26. [2] Ball,R.Discussion of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7-37. [3] Nix.Paul E.and Richard M.Peter. Accounting for R&D Expenditure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88, Jan/Feb:39-41. [4] 凌辉贤.新旧准则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比较及账务处理[J] .会计之友,2006(7):27-28. [5] 刘晓春,高倩,宋蕊.新准则下企业R&D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32-33. [6] 胡立新,王丽新.内地和香港R&D会计处理差异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兴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7(1):30-32. [7] 徐修乾,等.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6):64-68. [8] 王芬,陈昆玉,汪戎.R&D会计处理变更与R&D投入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证券期货,2010(4):12-13. [9] 龙淑华.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7:40. [10] 付丽娜.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4. [11] 王松芝.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研究综述[J].化工科技,2011,19(3):84-86. [12] 罗玉阳.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对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 新财经(理论版),2011(6):379. [13] 彭喜阳,左旦平.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4):104-120. [14] 袁艳红. 现行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J]. 会计之友,2009(8):69-71. [15] 何淼.新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处理对盈余操控的有效约束[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66-68. (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在前面进行分析时,预期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可能有相关关系,但是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示相关程度较低。而R&D投入跟企业是否是国有控股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另外,看出R&D投入跟高管是否持股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D投入跟企业规模有弱的负相关关系,与企业是否为高新企业几乎不相关。 (三)OLS回归分析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 R&D=a0+a1CAP+a2ST+a3STO+a4SIZE+a5HIGH+ε 从表4、表5可以看出,R方为0.153,F值为2.172,Sig.值为0.069,模型在0.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F检验,但是未能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拟 五、结论及讨论 以下对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作一分析和讨论。 本文以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推翻了假设1,验证了假设2,即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对生物制药业而言,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并不能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这与以往学者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物制药业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希望享受更多税收优惠的角度,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将研发投入费用化,那么高的资本化率就不一定刺激管理者进行高的研发投入。 2.由于很多公司并没有披露R&D数据,且各企业对开发支出的处理并不是完全一致,有些公司在附注里并没有开发支出这个项目,使得本文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加之行业的单一性,说服力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3.各企业披露的口径也不是很一致,大多数企业在附注里以“开发支出”和“开发项目支出”进行披露。但是,“开发支出”一般指的是公司开发阶段的支出,而“开发项目支出”是包括了研究阶段支出在内的多种项目支出,这使得开发支出的具体数额不精确,有可能带来误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样本的R&D投入基本不受企业资本化率的影响。但是,资本化率反映了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成无形资产的程度,资本化率越高,企业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越多,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致力于提高资本化率还是很有必要的。而R&D投入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自然不可忽视,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大R&D投入刻不容缓。政府则需要用更好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 Dukes, R. E., T. R. Dyckman, and J.A. Elliott.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supplement):1-26. [2] Ball,R.Discussion of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7-37. [3] Nix.Paul E.and Richard M.Peter. Accounting for R&D Expenditure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88, Jan/Feb:39-41. [4] 凌辉贤.新旧准则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比较及账务处理[J] .会计之友,2006(7):27-28. [5] 刘晓春,高倩,宋蕊.新准则下企业R&D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32-33. [6] 胡立新,王丽新.内地和香港R&D会计处理差异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兴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7(1):30-32. [7] 徐修乾,等.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6):64-68. [8] 王芬,陈昆玉,汪戎.R&D会计处理变更与R&D投入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证券期货,2010(4):12-13. [9] 龙淑华.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7:40. [10] 付丽娜.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4. [11] 王松芝.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研究综述[J].化工科技,2011,19(3):84-86. [12] 罗玉阳.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对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 新财经(理论版),2011(6):379. [13] 彭喜阳,左旦平.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4):104-120. [14] 袁艳红. 现行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J]. 会计之友,2009(8):69-71. [15] 何淼.新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处理对盈余操控的有效约束[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66-68. (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在前面进行分析时,预期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可能有相关关系,但是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示相关程度较低。而R&D投入跟企业是否是国有控股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另外,看出R&D投入跟高管是否持股有弱的正相关关系,R&D投入跟企业规模有弱的负相关关系,与企业是否为高新企业几乎不相关。 (三)OLS回归分析 对构建的模型进行OLS回归分析 R&D=a0+a1CAP+a2ST+a3STO+a4SIZE+a5HIGH+ε 从表4、表5可以看出,R方为0.153,F值为2.172,Sig.值为0.069,模型在0.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F检验,但是未能在0.0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拟 五、结论及讨论 以下对本文的实证检验结果作一分析和讨论。 本文以生物制药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推翻了假设1,验证了假设2,即企业R&D投入与资本化率不相关。实证结果表明,对生物制药业而言,开发支出条件资本化这一会计处理方法并不能激励企业加大R&D投入力度,这与以往学者对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生物制药业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从希望享受更多税收优惠的角度,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将研发投入费用化,那么高的资本化率就不一定刺激管理者进行高的研发投入。 2.由于很多公司并没有披露R&D数据,且各企业对开发支出的处理并不是完全一致,有些公司在附注里并没有开发支出这个项目,使得本文研究的样本数量有限,加之行业的单一性,说服力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3.各企业披露的口径也不是很一致,大多数企业在附注里以“开发支出”和“开发项目支出”进行披露。但是,“开发支出”一般指的是公司开发阶段的支出,而“开发项目支出”是包括了研究阶段支出在内的多种项目支出,这使得开发支出的具体数额不精确,有可能带来误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研究样本的R&D投入基本不受企业资本化率的影响。但是,资本化率反映了企业研发投入转化成无形资产的程度,资本化率越高,企业自主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越多,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致力于提高资本化率还是很有必要的。而R&D投入更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自然不可忽视,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大R&D投入刻不容缓。政府则需要用更好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 Dukes, R. E., T. R. Dyckman, and J.A. Elliott.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supplement):1-26. [2] Ball,R.Discussion of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sts: the impact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7-37. [3] Nix.Paul E.and Richard M.Peter. Accounting for R&D Expenditures[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88, Jan/Feb:39-41. [4] 凌辉贤.新旧准则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比较及账务处理[J] .会计之友,2006(7):27-28. [5] 刘晓春,高倩,宋蕊.新准则下企业R&D费用会计处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32-33. [6] 胡立新,王丽新.内地和香港R&D会计处理差异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基于中兴高科技上市公司的分析[J].会计之友,2007(1):30-32. [7] 徐修乾,等.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9(6):64-68. [8] 王芬,陈昆玉,汪戎.R&D会计处理变更与R&D投入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证券期货,2010(4):12-13. [9] 龙淑华.企业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会计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07:40. [10] 付丽娜.论研发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4. [11] 王松芝.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研究综述[J].化工科技,2011,19(3):84-86. [12] 罗玉阳.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对R&D支出影响的实证分析[J]. 新财经(理论版),2011(6):379. [13] 彭喜阳,左旦平.我国企业研发(R&D)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4):104-120. [14] 袁艳红. 现行会计准则下研发费用的信息披露[J]. 会计之友,2009(8):69-71. [15] 何淼.新会计准则研发费用的处理对盈余操控的有效约束[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1):66-6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