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T型账户解析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
范文 | 黄秀南 【摘 要】 有关教材一般采用列表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但按照教材的方法授课,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运用T型账户,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金额与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两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这样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T型账户; 未实现融资收益; 长期应收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060-02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是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时,应收的款项实质上具有融资的性质,就涉及到“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举例如下。 一、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一般做法:列表法 大多数教材介绍运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收益时,首先用公式将各期应分摊的利息收入计算出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然后根据这个表格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例1:A企业2011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B企业销售甲产品20件,每件售价60 000 元,税率17%,甲产品每件成本40 000元,根据合同约定,假设增值税在销售时收回,其余价款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分3年付清,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年利率)为5%。 (1)计算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及未实现融资收益 (2)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假定A企业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因此应收合同价款的折现率5%即为实际利率。A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表,如表1。 虽然采用列表法显示计算结果很清楚,但是还要记住各列数字之间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很难掌握,也很容易遗忘。主要难点:难以理解和掌握计算“应收款摊余成本”,因此,运用T型账户核算出各期期初摊余成本,这样既形象又直观,能使题目化繁为简,容易掌握。 二、运用T型账户分析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和“长期应收款”账户都属于资产类账户,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属于资产性质的跨期摊配账户,它是“长期应收款”账户的备抵账户,因此,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长期应收款”账户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而“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这两个账户期初余额可以通过T型账户计算取得,从而,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例2:承例1,在前期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即确定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已经确定收入入账价值、未实现融资收益及分摊时的实际利率),可以开始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月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1 200 000元,2011年1月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07 2 00元,因此,2011年1月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1 200 000-107 200=1 092 800(元)。 (2)2011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800 000(1 200 000 - 400 000)元,2011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52 560(107 2 00-54 640)元,因此,2011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 800 000 - 52 560 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747 440×5%=37 372(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7 372 贷:财务费用 37 372 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400 000(800 000-400 000)元,2012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5 188(52 560- 37 372)元,因此,2012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400 000-15 188=384 812(元)。 (4)2013年12月31日,收到第三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分析:由于最后一年未实现融资收益要全部摊销完毕,因此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就是“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将其分摊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期末余额将为零。从图2可以看出,“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为15 188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B企业 4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5 188 贷:财务费用 15 188 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3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0(400 000-400 000)元,2013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0(15 188-15 188)元,因此,2013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0(元),这说明该收回的款项已经结清。 三、结论 通过上述例1、例2分析可知,运用T型账户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比列表法进行核算更直观、更形象,简单明了,与会计实务工作更贴近,这对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T型账户法计算每期确认的融资收益只要查找“长期应收款”账户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T型账户余额即可计算出来,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而列表法必须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就一次性全部计算列示,以后年度要不断查看以前的计算资料,且还要重新计算核对,核算工作量大。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列表法仍需通过尾数计算调整求得,而T型账户法最后一年要分摊的融资收益只需查看一下“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年初余额即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3-215. [2]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37-342. [3] 范雅玲.浅议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J].会计之友,2009(7):42-43. 【摘 要】 有关教材一般采用列表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但按照教材的方法授课,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运用T型账户,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金额与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两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这样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T型账户; 未实现融资收益; 长期应收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060-02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是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时,应收的款项实质上具有融资的性质,就涉及到“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举例如下。 一、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一般做法:列表法 大多数教材介绍运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收益时,首先用公式将各期应分摊的利息收入计算出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然后根据这个表格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例1:A企业2011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B企业销售甲产品20件,每件售价60 000 元,税率17%,甲产品每件成本40 000元,根据合同约定,假设增值税在销售时收回,其余价款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分3年付清,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年利率)为5%。 (1)计算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及未实现融资收益 (2)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假定A企业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因此应收合同价款的折现率5%即为实际利率。A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表,如表1。 虽然采用列表法显示计算结果很清楚,但是还要记住各列数字之间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很难掌握,也很容易遗忘。主要难点:难以理解和掌握计算“应收款摊余成本”,因此,运用T型账户核算出各期期初摊余成本,这样既形象又直观,能使题目化繁为简,容易掌握。 二、运用T型账户分析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和“长期应收款”账户都属于资产类账户,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属于资产性质的跨期摊配账户,它是“长期应收款”账户的备抵账户,因此,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长期应收款”账户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而“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这两个账户期初余额可以通过T型账户计算取得,从而,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例2:承例1,在前期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即确定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已经确定收入入账价值、未实现融资收益及分摊时的实际利率),可以开始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月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1 200 000元,2011年1月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07 2 00元,因此,2011年1月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1 200 000-107 200=1 092 800(元)。 (2)2011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800 000(1 200 000 - 400 000)元,2011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52 560(107 2 00-54 640)元,因此,2011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 800 000 - 52 560 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747 440×5%=37 372(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7 372 贷:财务费用 37 372 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400 000(800 000-400 000)元,2012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5 188(52 560- 37 372)元,因此,2012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400 000-15 188=384 812(元)。 (4)2013年12月31日,收到第三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分析:由于最后一年未实现融资收益要全部摊销完毕,因此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就是“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将其分摊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期末余额将为零。从图2可以看出,“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为15 188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B企业 4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5 188 贷:财务费用 15 188 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3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0(400 000-400 000)元,2013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0(15 188-15 188)元,因此,2013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0(元),这说明该收回的款项已经结清。 三、结论 通过上述例1、例2分析可知,运用T型账户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比列表法进行核算更直观、更形象,简单明了,与会计实务工作更贴近,这对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T型账户法计算每期确认的融资收益只要查找“长期应收款”账户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T型账户余额即可计算出来,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而列表法必须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就一次性全部计算列示,以后年度要不断查看以前的计算资料,且还要重新计算核对,核算工作量大。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列表法仍需通过尾数计算调整求得,而T型账户法最后一年要分摊的融资收益只需查看一下“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年初余额即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3-215. [2]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37-342. [3] 范雅玲.浅议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J].会计之友,2009(7):42-43. 【摘 要】 有关教材一般采用列表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但按照教材的方法授课,学生觉得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文章运用T型账户,对未实现融资收益摊销金额与长期应收款、未实现融资收益两账户余额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析,这样既形象又直观,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T型账户; 未实现融资收益; 长期应收款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7-0060-02 “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是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租赁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未实现融资收益。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品时,应收的款项实质上具有融资的性质,就涉及到“未实现融资收益”。如何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金额,举例如下。 一、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确认融资收益的一般做法:列表法 大多数教材介绍运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收益时,首先用公式将各期应分摊的利息收入计算出来,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然后根据这个表格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例1:A企业2011年1月1日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B企业销售甲产品20件,每件售价60 000 元,税率17%,甲产品每件成本40 000元,根据合同约定,假设增值税在销售时收回,其余价款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分3年付清,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年利率)为5%。 (1)计算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及未实现融资收益 (2)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假定A企业按照应收合同价款的现值作为公允价值,因此应收合同价款的折现率5%即为实际利率。A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编制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表,如表1。 虽然采用列表法显示计算结果很清楚,但是还要记住各列数字之间的关系,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很难掌握,也很容易遗忘。主要难点:难以理解和掌握计算“应收款摊余成本”,因此,运用T型账户核算出各期期初摊余成本,这样既形象又直观,能使题目化繁为简,容易掌握。 二、运用T型账户分析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 账户按照经济内容分类,“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和“长期应收款”账户都属于资产类账户,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属于资产性质的跨期摊配账户,它是“长期应收款”账户的备抵账户,因此,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长期应收款”账户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而“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这两个账户期初余额可以通过T型账户计算取得,从而,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例2:承例1,在前期工作完成的前提下(即确定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已经确定收入入账价值、未实现融资收益及分摊时的实际利率),可以开始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根据上述(1)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月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1 200 000元,2011年1月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07 2 00元,因此,2011年1月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1 200 000-107 200=1 092 800(元)。 (2)2011年12月31日,收到第一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根据上述(2)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1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800 000(1 200 000 - 400 000)元,2011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52 560(107 2 00-54 640)元,因此,2011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 800 000 - 52 560 应确认的融资收益=期初应收款摊余成本×实际利率=747 440×5%=37 372(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37 372 贷:财务费用 37 372 根据上述(3)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2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400 000(800 000-400 000)元,2012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15 188(52 560- 37 372)元,因此,2012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400 000-15 188=384 812(元)。 (4)2013年12月31日,收到第三笔分期应收款项并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分析:由于最后一年未实现融资收益要全部摊销完毕,因此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就是“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将其分摊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期末余额将为零。从图2可以看出,“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在最后一年的年初余额为15 188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B企业 400 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5 188 贷:财务费用 15 188 根据上述(4)的会计分录登记“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T型账户(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可以看出,2013年12月31日“长期应收款”账户余额为0(400 000-400 000)元,2013年12月31日“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余额为0(15 188-15 188)元,因此,2013年12月31日应收款摊余成本=0(元),这说明该收回的款项已经结清。 三、结论 通过上述例1、例2分析可知,运用T型账户分摊未实现融资收益比列表法进行核算更直观、更形象,简单明了,与会计实务工作更贴近,这对会计人员特别是会计初学者来说通俗易懂,T型账户法计算每期确认的融资收益只要查找“长期应收款”账户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T型账户余额即可计算出来,减少会计核算工作量,而列表法必须在确认销售收入时就一次性全部计算列示,以后年度要不断查看以前的计算资料,且还要重新计算核对,核算工作量大。最后一年分摊的融资收益列表法仍需通过尾数计算调整求得,而T型账户法最后一年要分摊的融资收益只需查看一下“未实现融资收益”账户的年初余额即可。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13-215. [2]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337-342. [3] 范雅玲.浅议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摊销[J].会计之友,2009(7):42-4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