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生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研究
范文

    王海英

    【关键词】血流感染;新生儿;耐药性

    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对于心脏、关节等多器官均造成损害,严重可导致休克以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抵抗力较差,发生血流感染时容易合并其他并发症。而及时了解新生儿血流感染情况并采取对应性治疗是保证患儿生命安全的主要手段。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流感染70例患儿,日龄1~118天,平均(72.6±4.6)天,足月产68例,早产12例,男性患儿37例,女性患儿33例。本次临床检查方式获得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协议。

    1.2 方法患儿入院治疗并且未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从股静脉、绕静脉进行采取,每个部位采血2次。采血过程中局部严格消毒,每次抽取1~3毫升血液,血液加入具有树脂吸附剂的血培养皿中,使用BACTE942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取阳性的报警的血培养瓶转种于血平板中,分离纯菌落。

    1.3数据分析方法相关数据均纳入办公软件EXCEL中总结分析。2结果

    2.1病原菌的检出情况70例患儿共检测出41株耐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0.0%,革兰氏阴性菌株占比68%,真菌为2.0%,具体结果见表1。

    

    2.2耐藥性分析41株耐药菌中有8例对于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耐药,为CMLS型,结果见表2。

    

3讨论

    血流感染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的感染,并且症状比较严重,加上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使得感染情况加重,特别是早产儿,血流感染可随时导致患儿死亡。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于各种病毒的抵抗力均较低,容易发生血流感染等疾病。在本次的资料分析中,对70例患儿进行检查分析,革兰阴性菌的感染率较高,提示后续需要加强这类细菌的预防。相关临床研究显示,白色念珠菌、细菌以及抗菌药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可获得,抗菌药物杀死或者抑制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株时,会引发微生态出现失衡,减弱了生物屏障,导致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从而使得菌群失调从而出现真菌感染,本次临床资料中分析出2株真菌,充分证实以上观点。后续临床治疗中对于预防新生儿血流真菌感染,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是一种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大量研究证实,葡萄球菌对于磺酰胺类、红霉素类耐药性均达到60%以上,因此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已经不能够首选红霉素和青霉素等药物。本次临床数据显示,具有8例对于红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菌出现耐药性,为CMLS型,从而说明后续临床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上抗菌药物的使用。

    血培养作为医学检验的一个常规项目,能直接从血液标本中检验出病原菌,可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直接依据。但目前在临床中对于血培养检验不够重视,在血流感染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方法中尚有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学培养送检率较低,采样质量低等。血培养目前临床应用未广泛开展,采样标准以及培养标准尚未有统一的标准,但学培养可直观的获得细菌情况以及耐药菌情况,后续需要加大临床检验人员的培训,加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为医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总之,经本次分析我们建议,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需要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并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意识,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此外避免滥用抗生素或者过度食用抗生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