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2019年分类总目录
范文

    专稿

    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

    顾海良 (7-8.4)

    我的“三情” 周远清 (10.4)

    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徐显明 (10.7)

    “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发展 韩 筠 (12.4)

    校长论坛

    以教学信息化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 松 (1.4)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打好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 王焰新 (4.4)

    变革与创新中的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视角

    徐 飞 (6.4)

    产教融合新工科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胡敏强 (6.7)

    落实三全三进

    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几点认识

    屈林岩 (1.7)

    立德树人 玉汝于成 张汉壮 (1.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思政课教材的几个问题 陶文昭 孙志伟 (1.17)

    “马工程”《区域经济学》教材的使用原则和教学建议

    吴殿廷 安虎森 等 (1.25)

    传承西迁精神育人精髓 再铸创新人才培养新辉煌

    李宏荣 高 宏 等 (1.29)

    专家论坛

    交叉会聚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吴朝晖 (2.4)

    面对人工智能挑战 人才培养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郑南宁 (2.9)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思考:厘清内涵、促进交叉、赋能应用 吴 飞 杨 洋 等 (2.14)

    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黄河燕 (2.20)

    未来工程教育形态: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

    徐晓飞 李 廉 等 (5.4)

    依托高水平科技研究 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

    郝吉明 (7-8.12)

    对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思考 李言荣 (9.4)

    论教谈学

    我国新一轮本科教育评估的国际坐标

    李志义 王会来 等 (1.33)

    “庖丁解牛”的解读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陈 怡 (2.26)

    大学生培养:领导力与追随力哪个更重要?

    吴维库 (2.30)

    聚焦基本定位 系统设计和实施学生能力的培养

    蒋宗礼 姜守旭 (3.40)

    一流课程的两个边界 于歆杰 (3.45)

    “世界制造业中心”演变对推进我国高校工程训练改革发展的启示 宋 毅 高东锋 (4.11)

    古代文学教学要维系文化传统 过常宝 (4.15)

    十字路口的我国公共外语教学 蔡基刚 (4.22)

    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 于歆杰 (5.14)

    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

    ——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

    王新生 张欣然 (7-8.20)

    试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教学实现路径

    石 慧 (7-8.26)

    “课堂革命”与“金课”建设

    余文森 宋 原 等 (9.22)

    通识教学是大学语文课的发展方向 陈国恩 (9.29)

    教学学术视野下的教学故事 丁奎岭 (11.4)

    教指委论坛

    数字经济视野下的新工科建设 古天龙 (6.12)

    新时代化工类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夏淑倩 (6.16)

    立足中国绿色发展 贡献全球环境治理

    ——环境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贺克斌 吴 烨 等 (7-8.16)

    “双一流”建设大学英语不可或缺 王海啸 (10.12)

    统计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 曾五一 (11.16)

    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何钦铭 王 浩 (1.39)

    面向“电子信息+”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黄 艳 田伟霞 等 (1.44)

    大数据与智能化领域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王国胤 刘 群 等 (4.28)

    面向新工科的大数据专业课程建设

    吴贺俊 饶洋辉 (4.34)

    大数据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张 燕 刘 鹏 等 (4.38)

    新工科背景下对于计算思维的再认识

    狄长艳 周庆国 等 (7-8.47)

    从虚拟现实技术管窥新兴工科人才培养 赵沁平 (9.7)

    新工科建設发展与深化的思考 顾佩华 (9.10)

    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重构

    梁 军 侯迪波 等 (9.15)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

    姚 琳 石志国 (10.19)

    一流本科教育

    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推动“双一流”建设迈上新台阶

    杨灿明 (3.4)

    引领科学发展需要知识、能力、兴趣和勇气

    ——复旦大学拔尖人才培养思考

    张力群 徐 红 等 (3.8)

    卓越小班化教学的典型特征与教学策略研究

    赵菊珊 廖旭梅 (3.13)

    张 睿 王祖源 等 (2.64)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

    刘 鹤 石 瑛 等 (3.59)

    “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几个问题

    张兴华 (3.63)

    着眼于“辞章”效果的文言虚词教学 童志斌 (3.68)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學科育人体系的构建

    李 琦 徐亦斌 (3.76)

    “4I”课程体系研究与探索 项 聪 (4.46)

    “卓越计划”2.0背景下工程交叉学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杨印生 王 瑞 等 (4.50)

    地方高校“互联网+”课程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刘国买 于再君 (4.54)

    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基础课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陈 强 (5.34)

    基于MOOC 的物理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旭珍 王新葵 等 (5.38)

    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个着力”

    唐 斌 黄蓉生 (6.60)

    软件文化课程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覃 征 王国龙 (6.64)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谭德兴 (6.68)

    场景、设计与人文素养

    ——电影美术课的一种风格化探索 林 玮 (6.72)

    “金课”建设的融合创新策略研究 王 强 (7-8.67)

    智能时代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改革探索

    郝兴伟 张 强 (7-8.72)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化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张 玮 王俊文 等 (7-8.75)

    词汇构成观与现代汉语词汇教学 刘中富 (7-8.80)

    理工科核心课中的课程思政

    ——为什么做与怎么做 于歆杰 (9.56)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触点”和教学体系建设

    秦厚荣 徐海蓉 (9.61)

    “拔尖计划”2.0背景下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化学专业课程教学 郭玉鹏 王 瑞 等 (9.65)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八个统一”的辩证张力

    罗红杰 平章起 (9.69)

    论诗歌翻译方法与教学 潘 洵 (9.74)

    大学理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特点和教学设计 王宝军 (10.37)

    电类基础课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探索 周素华 魏 英 等 (10.41)

    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

    陈雪贞 (10.45)

    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效果与趋势

    ——基于SSCI和ERIC数据库的分析

    王晶心 冯雪松 (10.49)

    建以致用:化工类专业慕课建设升级路径

    丁忠伟 刘丽英 (10.56)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价值引导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建设

    陈志刚 夏 旭 等 (10.62)

    世界史通识课程的教学实践 朱孝远 (10.68)

    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董必荣 刘海燕 (10.75)

    民法要扩张 刑法要谦抑 王利明 (11.33)

    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民法学与公法学科的交叉融合

    孟 强 (11.38)

    论民法学在法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刘坤轮 (11.44)

    以“问”观“学”论 盛险峰 (11.50)

    价值观教育视阈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陈 义 (11.56)

    面向大类培养的程序设计“金课”建设思考

    宋 友 李 莹 等 (11.61)

    虚拟仿真技术在文物建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张剑葳 吴煜楠 (11.66)

    理工科课程中的思政与情感 李骏扬 (12.20)

    基于一致性原则创新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朱征军 李赛强 (12.24)

    教学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梁叶新 谭天伟 等 (1.78)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实施分层次管理

    吴能表 邹士鑫 等 (2.32)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基于本科审核评估实践的研究 范 菁 (3.48)

    建设一流商科:AACSB认证与我国新财经教育

    马 骁 谭洪涛 (4.58)

    国际认证对MPA教学管理改革的启示 俞 卫 (4.67)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

    陈 翔 韩响玲 等 (5.43)

    评估与“金课”建设 蔡映辉 (5.49)

    创新教学管理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

    孙燕华 (5.55)

    新《量表》下校本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贾国栋 王珠英 等 (6.78)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和实践

    尹兆华 (7-8.88)

    普及化阶段我国高校教学质量评价范式的转变

    钟秉林 王新凤 (9.80)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

    周建松 陈正江 (9.86)

    面向教学持续改进的评教系统设计与实现

    洪 玫 孙克金 等 (10.80)

    高校大类培养改革实践:内容、实施与评价问题

    牟 蕾 杨益新 等 (11.70)

    本科教育新时代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变革省思

    洪早青 (11.75)

    大学主管校长谈“大学教学与教发工作”

    郑 力 潘伟贤 等 (12.8)

    教学发展中心核心业务的建设和评估 陈小华 (12.75)

    北京大学新入职教师教学培训项目设计与实践

    王胜清 于青青 (12.80)

    如何构建以助教发展为导向的助教管理制度

    ——基于P大学助教调查的实证分析

    张 林 刘彦林 等 (12.85)

    实验与实践教学

    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 构建化学实践教学体系

    唐冬雁 刘志刚 等 (6.89)

    研究·探索

    我国大学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中国大学教学》1985—2018年期刊文献分析

    王严淞 别敦荣 (1.82)

    一流大学本科教育的目标设定与实践路径探析

    ——国立东南大学的个案 张雪蓉 (2.68)

    问题学习中“六帽思考法”的运用

    王伟芳 温 瑶 等 (2.74)

    新时代“大学”教育理念的文化思考 徐广东 (3.79)

    iSmart外语智能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贾巍巍 (3.84)

    地方院校师生职业态度的差異性调研分析

    李俊晓 陈天勇 等 (3.88)

    基于新工科的知识、能力、实践、创新一体化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孙康宁 于化东 等 (3.93)

    讲授还是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教学法研究

    张 驰 曹 慧 等 (4.72)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创业文化发展透视

    刘 艳 雷世文 (4.76)

    北京大学通选课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邹儒楠 丁洁琼 等 (4.81)

    数据分析助力翻转课堂 精准教学促进思维提升

    ——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 徐 敏 (5.60)

    情感指数对MOOC学生成绩的预测研究

    赵 帅 黄晓婷 等 (5.66)

    认知偏差与批判性思维教育 崔晓红 (5.72)

    本科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西南地区为例 宋乃庆 谢媔媔 (7-8.93)

    从近代翻译史看以文化觉悟为导向的文学翻译教学

    郝翠屏 (10.86)

    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

    高校教师一流教学能力的结构特征及培养路径

    韩 磊 江 珩 等 (2.79)

    高校教师师德他律与自律的互动机理

    陈 帅 徐士元 (4.87)

    教学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探析

    吴 平 曾德军 (5.76)

    智能化时代提升教师对培养模式改革的意愿

    张梦涛 石志恒 等 (5.80)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引领意识提升路向探析

    张慧敏 曲建武 (6.86)

    外语教师发展贵在守正出新

    ——王守仁教授访谈录 黄新炎 (7-8.108)

    新时代课程建设与教师教学评价研究

    李 楠 李正良 (10.91)

    “教”与“学”对本科生专业能力增值影响的实证分析

    杜 嫱 蒋 承 (11.81)

    通过学情研究改进教学 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史静寰 (12.29)

    建立创新式学习体验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关系

    Tamara J.Brenner (12.32)

    伦敦大学学院基于研究的教育

    ——关联课程 Sam Smidt (12.36)

    学生反馈电子问卷在大学的发展和应用 周 菁 (12.40)

    信息技术赋能 实现教与学的翻转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教与学变革

    洪化清 (12.44)

    面向未来的教与学 卢晓云 (12.49)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模式创新

    张兴文 唐冬雁 (12.54)

    教与学中心评估矩阵 Mary C. Wright (12.57)

    为组织在评价与反馈方面的变革创造条件

    Simon Walker (12.61)

    基于多尺度聚类分析的学生评教大数据深度挖掘与趋势分析 杨安康 (12.65)

    MATE多元教学有效性评价工具的设计与检验

    邢 磊 张兴旭 (12.69)

    教材建设

    实验实践类教材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实践

    陈婵娟 张旭辉 等 (1.93)

    无机化学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王 莉 范 勇 等 (2.84)

    论优秀法学教材的特质 左海聪 (2.88)

    世界一流的本科教育依托于世界一流的本科教材

    邢 悦 (5.85)

    从教材出版的视角看高等教育教材政策的历史变迁(1996—2015) 王 军 (5.90)

    打造升级版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自有教材

    王建军 徐 颠 (6.93)

    回顾黄廖本《现代汉语》教材 李行健 (7-8.98)

    三部主要现代汉语教材语气词部分处理的得失

    王 珏 (11.88)

    比较与借鉴

    美国大学教师不当教学行为成因的案例分析

    林 杰 晁亚群 (2.91)

    美国本科化学教育对我国建设一流本科的启示

    朱玉军 李 川 等 (4.92)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LbD教育模式探析

    杨小林 武学超 (7-8.102)

    德国大学工程教育项目教学法及其启示

    刘 和 符 波 等 (9.92)

    来稿须知 (1.68,6.85)

    欢迎订阅 欢迎投稿 (9.9,10.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