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研究
范文 孙乐 冯吉祥


摘要:结合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特点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军民融合背景下信息化建设项目采办管理和工程管理方法,旨在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我国军民融合信息化专项投资的项目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国家信息化专项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拖、涨、降、少”等常见工程问题,为国家投资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项目 采办管理 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以来,我国中央财政大力投资进行军民融合信息化专项建设,但成本超支、工期延长、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工程建设当中普遍存在,始终困扰着项目投资管理者。目前,还没有见到成熟适用于大型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体制和方法。为避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此类问题,本文结合近十年来国家专项投资管理经验,摸索并建立了一套“两主两辅”的管理体系,通过该体系在国内某大型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中的有效运行,为国家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1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及主要方法
现代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可用四个维度描述。一是知识维度,包括项目的综合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集成管理、组织管理、决策管理等内容;二是过程维度,包括项目的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结束过程等;三是文化维度,包括科学层(硬技术与支撑能力)、艺术层(软技术与行为能力)、哲学层(思维与环境能力)等;四是时间维度,包括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收尾阶段等。
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包括采办管理、工程管理等内容。它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项目管理内容具有方法整体性、应用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信息化建设的“全系统、全寿命、全方位”;二是项目管理组织涉及面广,与项目投资方、信息化建设责任部门、用户、有关建设单位等都有关联;三是项目管理体制需适应目前投资体制和用户编制体制的发展变化,制度上要求具有较高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程度,应能服务于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等多个环节。
2 采办管理
采办这一概念是从美军引进的,是指军方根据战争任务需要,完成所需武器及系统的概念研究、立项、设计、开发、测试、生产、部署、保障、改良及报废的过程。采办管理是指为完成项目采购和建设任务所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主要涉及管理体制、规划计划、过程控制、评估管理等工作,一般始于项目的规划论证,中间经过研制建设、试验验证、部署保障等活动,直到项目退役后的处置和清理。它的目标是防止“拖、涨、降”,避免项目周期一拖再拖、项目经费一涨再涨、项目质量一降再降,确保实质性地降低项目采办的风险,提高项目的价值和能力。
管理体制,是实施项目采办管理的基础。任何项目启动之前,均应建立相应的项目管理体制,明确有关各方的责任,确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成立项目组织领导机构,约定项目管理模式和协调机制。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管理体制可以通过项目投资方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予以明确,规定项目管理原则、项目组织机构和职责、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项目建设管理、项目监督管理等内容。
规划计划,是实施项目采办管理的依据。包括项目的立项论证、顶层设计、规划与计划制定等工作内容。只有制定了有效的规划、计划和策略,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和途径,才能保证各项采办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使项目建设获得成功。根据各建设单位信息化建设需求,重点开展建设项目总体规划的制定,明确项目发展目标;同时,强化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设计,按年度编制项目实施计划,通过实践不断探索信息化建设规律,注意适时调整信息化建设项目阶段目标,为引导信息化建设步入正确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过程控制,是实施项目采办管理的手段。通常在建设项目全寿命过程中,都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设置多个发展阶段和审核管理决策点,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主要通过项目的报批程序、报审程序、招投标采购管理制度等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而降低项目的采办风险。
评估管理,是依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准则,对项目管理工作与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的过程。一般可按照评估时期的不同将项目评估划分为:项目前评估、项目中评估、项目后评估。三个阶段的评估工作有不同的要求,项目前评估主要关注如何“做正确的事”;项目中评估主要关注如何“正确地做事”、是否“获取正确的阶段结果”;项目后评估主要关注是否“获取正确的结果”。
目前,采办管理主要有两个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注重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不断促进采办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二是基于仿真的采办发展很快,它将新的采办程序、采办环境、采办文化融为一体,注重在项目采办过程中推广使用“产品与过程的综合”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大型复杂系统项目采办之中。
3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指把项目建设需求转换为实际可用系统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标准化管理、质量可靠性管理、综合技术保障等工作。其目的是为项目的工程实施提供技术管理手段,保证建设项目按照总体技术设计和综合集成的要求,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任务就是要使各个组成部分能够按照互连、互通、互操作要求实现综合集成,形成體系能力。
随着电子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项目建设变得日益复杂、费用不断增长,只有在项目建设中采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才能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给定的任务要求和资源约束条件下,合理地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要求,选择出合理的技术状态,全面地管理项目建设进度,正确地验证项目的技术性能,并使信息化建设项目顺利地投入使用,发挥出经济、有效、可靠的综合效益。
目前,采用计划手段和控制手段是实施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工程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项目工程管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项目范围的确定和控制、项目性能管理、项目软件开发管理、项目研制建设综合保障管理工作等,在这些方面,我国政府、军队和民用部门都已经建立了规范化的管理程序。
4 管理创新应用
经过十年来的管理实践,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已形成国家某军种信息化建设投资专项管理体系。该体系创立了一整套与部隊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军民融合电子信息系统管理体制,包含了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活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生产力,解决在信息化建设中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形成了国家某军种“两主两辅、分层管理”的管理模式。其优点是追求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按照统一的目标、协调一致地组织开展大型复杂信息系统建设,做到了统一协调、多方结合,提高了整体效益。
两条主线即:体系管理和工程管理;两条辅线即:与体系管理和工程管理相对应的项目监督和工程监理,见表1。
第一条主线,体系管理。即:加强以项目审批单位为主、项目监督单位为辅的体系建设管理,其主要职责是在体系管理的框架下,进行最终决策、协调保障、计划管理、制度建设等管理活动。根据部队使命职责、作战需求和资源条件等制约因素,组织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年度计划,低费用、短周期、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与其相配合的,是项目监督辅线,责任单位是项目审批部门委托的项目监督单位,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监督工作。项目监督职责是贯彻依法监督、科学评估两个机制,服务于项目的全系统把关、全方位监督、全过程检查;一是通过项目的三报三批(总体规划报批、实施方案报批、项目验收报批)程序、年度工作报审程序、项目招投标采购管理制度、项目监督管理制度等措施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二是通过四种评估方法,即基于内容的评估方法、基于价值的评估方法、面向过程的评估方法、面向水平的评估方法,对项目进行了技术评估和应用评估,支撑了项目决策工作。
第二条主线,工程管理。即:以项目建设单位为主,项目监理单位为辅,其主要职责是把具体需求转换为实际可用系统的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技术管理工作,即: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等,按照项目审批单位的要求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建设任务。与其相配合的,是工程监理辅线,责任单位是监理单位,其工作的核心是采用“五控五管一协调”的工作模式,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变更控制、风险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在该项目管理体制中,上层“三方体”由项目审批部门、项目监督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组成;下层“三方体”由项目建设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组成。“分层管理”体制中,起领导和决策作用的是项目审批部门,即国家财政部门,起主导作用的是建设单位,及军种单位本身;管理体制中的各方目的统一,职责明确,见图1。
5 对于未来军民融合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军民融合项目管理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项目管理评估发展很快,逐步应用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它是依据项目建设目标和准则,对项目管理工作与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的过程;主要任务是给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估结论,为“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获取正确的结果”服务,支撑项目管理决策。二是通过实践探索,项目管理又创新发展了许多新领域,包括项目创新管理、项目知识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文化管理等,并且还在不断拓展不同行业的项目管理应用。
对于我国政府、军队信息化专项建设而言,我们建议应重视两方面建设:一是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其中第一类为政府已有政策法规,如《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第二类是项目审批部门针对项目特点颁布的制度、办法等,如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监督办法、项目验收办法;第三类是各建设单位,即各军种单位制定的本单位建设制度,如采购制度、人才培训制度、作战训练制度等。二是注重管理支撑手段建设,主要包括:建立完善专家系统,负责咨询、审查、评估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方向和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完善文件管理系统、评估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将全部过程电子化管理,合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等辅助支撑手段;强化工程“四性”标准研究、建立等级验证体系,并尽可能地通过仿真系统进行验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周宏仁.信息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李军,王积鹏.武警信息化建设[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