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应用效果 |
范文 | 惠驿晴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逐渐发生转变,加强护理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应用效果的分析,提出护理教育的改革思路,即不断明确护理人文教育的全新培养目标,科学化、合理化地进行护理教育课程安排,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护理人文教育师资力量,并逐步完善护理教育的人文体制构建,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护理 教育 人文精神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1 护理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以人文修养为基本内容,对人文素质予以体现的一种精神;人文精神教育是通过对人文知识传授,即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加强自身实践与环境熏陶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护理工作是以服务人类健康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护士的人文精神将对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起到直接影响 [1]。在 21世纪,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护理模式也不断发生转变,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对于传统的护理教育而言,则面临全新的重大挑战,怎样不断加强护理人文精神教育,成为护理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1 护理模式转变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护理模式也不断进行改革,在整体护理的模式下,要求以现代化的护理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护理程序作为研究框架,以促进患者的康复为总体目标,将患者视为护理的主体。在传统的护理教育中,始终沿用医学教育的模式,将生物科学作为重点,而忽略了人文科学;将医疗作为重点,而忽略了护理;将疾病的治疗作为重点,而轻视了心理方面的护理。在现代护理教育发展中,将护理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体系,在对护理专业教育予以高度重視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同时将心理、美学、人际关系、人文以及社会等诸多学科,统统纳入到护理教育的体系当中,使护理从业人员既具备专业素质,也具备人文素养,以便为患者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服务,有效促进整体护理的长足发展。 1.2 发展护理教育,看齐世界水平 在我国护理教育当中,对于社会学、文学、人际交往学等有关于人文精神的学科设置存在明显的不足,大约只占护理教育总学时的 8%。而与国外相比,国外的医学课程则主要由社会人文科学、自然以及医学这三部分共同组成,并且人文医学课程时长比例最高的国家为美国与德国,其中美国 20%,德国 25%[2]。 2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2.1 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许多医学当中的人文精神教育已经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即树立全新的医学观念,对医学与社会进行全面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与品质;以人文知识与方法为基础,发展学生的临床相关技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管理能力。由于我国的护理人文精神教育起步较晚,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尚不明确,且教育的基本模式还是以医学院校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对于人文社科的课程设置较为单易,且主要以意识形态类的教育为主,该种模式同国际化的护理教育模式相比较,产生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各类护理院校的教师只是将教学当中一种任务,对于人文精神教育的目标与意义尚不清楚,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不清楚,这样一来对于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2 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如今,我国护理教育总体而言偏重于生物学层面,对于精神、心理、行为与社会等重要因素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存在问题如下:人文课程的科目设置不足,在总体护理课程的结构设置中所占比例偏小。即便我国的护理教育提出应以人文课程的设置为标准,然而对于科目以及课时的设置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要求,致使医学院校没能够加强重视,在人际沟通与交流、人类学等一些方面的课程的设置缺乏。据不完全统计,在诸多的护理课程设置中,医学人文的课程较少,最多设置 8们,约占总课程数目的 7.5%,在学时数方面,医学人文课程最高时也仅占总学时数的 2. 7%,最低时则为 0。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与其相反,在发达国家中,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以及人文社会课程的比例各占 33.3%[3]。 2.3 教学方法不科学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的比例较小,且没有确定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致使人文课程教学方法中仍然沿用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即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且其中 58.5%是采取大班授课形式,23.6%采取小班授课形式, 对于开展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方式仅占 0.5%,而运用电教化的教学模式尚不足 50%。从人文精神的角度而言,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要比伦理说叫的教育方式更加有效,对学生的影响力度更大,虽然传统教育对课堂上知识灌输的重视力度更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出来,然而却由于缺乏师生互动,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作用,在学生的能力培养、潜能挖掘等方面有所欠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会渐渐对上课失去兴趣,人文社会学科并不重要,思想方面更加懈怠。 2.4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护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仍较低,与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资格仍具有很大的差距,相应学历进行相应学制教学的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诸如此类问题在护理人文精神教育中尤为突出,在我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当中,护理人文精神教育大都是由相应的护理专业教师或是人文社科部门所承担的,而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无法满足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需求。专业的教师常常缺乏相应的人文素养,人文科学的教师对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又不够充分 [4]。除此之外,在人文精神教育的交流问题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内各个护理学院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也缺乏长期的交流;对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学术思想缺乏交流与沟通等。如此一来,我国的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发展,就会面临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梯队发展缓慢等问题,使护理人文精神教育发展迟缓。 3 护理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思路 3.1 明确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护理人文精神教育中,重点内容即为以人为出发点,以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的行为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为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养成而服务,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良好职业道德。我国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以下几点。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品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加强职业道德培养,规范道德行为,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情操。第三,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扩展眼界、启迪智慧、净化心灵。第四,加强学生心理知识的学习,塑造健全人格,以便更好地为患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第五,鼓励学生多与社会接触,积极参加社会的实践活动,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面对突发事件的分析与解决能力。第六,通过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无止境的真实内涵,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与信念,不断从新的知识中获取新的人生领悟,更好地适应医学改革与社会的发展進步。 3.2 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精神课程 我国护理人文精神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如何科学化合理化地设置人文精神相关课程,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最新的观点认为,应当在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构造更为科学化、体系化且完善的护理人文精神教育体系。结合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三大课程:即公共基础性人文课程、基础护理性人文课程、综合实践性护理人文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为,一是将护理人文学课当中的核心内容予以明确,即为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社会学、护理美学。其中,学生可以通过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掌握更多人际交往的技巧,以便于更好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不同的护理计划。二是在护理人文精神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阶段地开设人文素养、护理礼仪以及人际沟通等辅助性课程,提高学生内在品质与修养,养成良好的气质与习惯。三是定期举办与护理人文精神相关的知识讲座,对临床当中较为典型的护理案例进行收集与整理,对提出的一些新的观念、方法进行讨论分析和学习。 3.3 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理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探索。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需要对科学化的理念予以进一步明确,即教育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合作与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满足教师与学生同时参与。因而教师需要对主体性的教育进行积极主动的实施,并运用教学相长的方式进行教学,大胆鼓励学生对有疑问之处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对于自身不成熟的意见或看法要勇于放弃,同时对于自己合理、创新的想法要做到勇于坚持,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予以充分的调动。加强社会实践性教学,开展多种情境教学的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举办人文实践类活动,在浓厚的人文精神氛围中使学生得到熏陶,以达到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弋冰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D].福建医科大学,2007. [2] 王强,石超明 .基于人文精神与质量安全的美国护理教育 [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18(1): 30-35. [3] 祝娉婷,张维,毛鸣,周娇娇 .美国护理教育模式对中国人文护理教育发展的启示 [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0):7890-7891. [4] 朱丽 .人文护理在护理教育中价值及伦理思考 [J].中国卫生产业,2016 (1):153-15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