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
范文 | 汤志平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均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下,慢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尤其人们的医疗防控意识不断提升,慢病防控力度不断提升,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于慢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加之医生的诊断精准性偏低,难以满足慢病管理需要。在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背景下,慢病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现,“互联网+”慢病管理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朝着更高层次发展。本文就“互联网+”慢病管理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推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老龄化 慢病管理 现代医疗 中图分类号:R 197.1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慢病人数逐渐增长,在损害居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严重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尤其是在当前老龄化趋势逐步加快背景下,人们患慢病几率随之升高。到2050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超过4亿人,慢病主要是以老年人群体为主。由于未能得到有效的防控,我国已经进入到慢病高负担阶段,在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同时,加剧社会的疾病负担。而互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为新时期的慢病管理带来了新的可能,有助于提升慢病管理的有效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此看来,加强“互联网+”慢病管理探究,是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1 我国慢病管理现状 1.1慢病管理主要模式 慢病是一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疾病,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慢病管理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种: 生物医学管理模式。生物医学管理主要是筛查社区内患者的慢病史,为慢病管理建立档案资料,其中包括慢病患者的疾病发展进程、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可以通过用药干预和教育宣传方式,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以便于提升治疗效果[1]。 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此种模式主要是在生物医学管理模式基础上衍生而来,可以改善生物医学管理模式缺乏疾病的有效管理,通过干预实施,定期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可以了解慢病危害和防控及相关知识,以便于正确把握慢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潜在关系,引导患者可以不断提升和改善自我,规范行为举止,逐渐朝着易于治疗的生活方向转变。 心理动力干预模式。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可能面临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障碍,积极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以便于针对性地提供指导,而此种方式即为心理动力干预模式。通过心理干预,在社区服务中提供专门的心理指导和服务,通过谈话方式进行干预,有助于提升慢病患者疾病的认知和重视,提升医疗服务依从性的同时,尽可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身体健康[2]。但是,心理动力干预模式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2慢病管理防控工作现状 針对慢病管理防控工作,为了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积极颁布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慢病防控体系,促使后续相关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慢病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促使二级医院朝着慢病医疗机构转型,糖尿病和高血压作为切入点,制定分级诊疗路线图,促使慢病患者可以停留在基层康复治疗阶段,优化治疗服务链,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3]。 2 慢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层医疗机构职能缺失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慢病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和组织者,承担着慢病预防、医疗和保健等职能。但是,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特性,将资源大量倾向于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却并未配备专门的慢病管理医生,加之医疗设施和设备配备不充分,配套的政策和制度不健全,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职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2群众慢病认知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 慢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慢病知识认知不足,导致人们逐渐养成不良生活习惯,促使慢病患病几率不断增加,严重情况诱发其他并发症[4]。在治疗周期中尽管制定了相应的疾病控制需求,但是由于患者不良习惯养成,对于不良习惯难以有效克制,依从性较差,缺乏合理的自我管理能力,严重影响到慢病管理有效性。 2.3监测数据精准性不足,诊疗质量偏低 借助现代化技术建立慢病管理系统,是后续慢病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影响,导致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效果较差,缺乏配套的慢病患者电子档案,难以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医生不了解患者的病史,难以为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5]。与此同时,居民健康档案尚未形成统一信息软件以及慢病防治信息平台,医生对慢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活行为了解知之甚少,无法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致使慢病患者诊疗过于大众化,不利于做出合理准确的诊疗方案。 3 “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分析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智能化软件和装置涌现,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在慢病管理领域。“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优势较为突出,主要是采用单一的APP模式、产品+服务+支付平台模式、智能硬件+后台算法+APP模式等多种模式。 3.1单一APP模式 此种应用模式需要患者将自身情况输入到系统中,提供相应的生理指标数据,具备数据记录提醒、健康教育和咨询、记录指标趋势和预约等功能,但是线上和线下之间的联系较少,很少组织线下活动。此种模式可靠性较强,适用于切入慢病管理[6]。 3.2产品+服务+支付平台模式 此种平台型模式,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有助于慢病管理产业链一体化运营和发展。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结合慢病患者实际情况开发智能产品,实现对慢病患者的生理特征自我监测,促使医生可以把握慢病患者的动态生理参数,可以为后续的慢病监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并具备高危预警功能;通过网络远程诊疗服务,有助于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网络诊疗后,结合医生制定的慢病干预方案,定期推送用药提醒和注意事项,促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大大提升;医药电商根据医生处方技术将处方送入到患者手中,并形成互联网医患互动社区。在网络诊疗服务期间,可以通过网络支付相关费用。此种平台型模式实际应用中,由互联网医疗服务商提供,有助于优化就医流程,缓解就医压力的同时,切实提升社会医疗服务水平。在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大型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此种模式不断创新和完善。 3.3智能硬件+后台算法+APP模式 此种模式要求患者穿戴智能设备,并借助特定的APP结合使用,可以自动化采集患者的生理特征,将其同步传输到云端,科学分析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为制定合理的诊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7]。此种模式的应用,主要是医疗器械厂商、硬件厂商和药品厂商联合发起,尤其是智能血糖仪的出现,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粘性,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线上线下资源O2O模式同样有所应用,结合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慢病管理开辟通道,在线下资源支持下,提升线上服务质量,便于人民群众获取医疗服务。慢病预约、咨询到远程诊治,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慢病服务水平。 4 “互联网+”慢病管理模式 4.1慢病数据采集平台 为了可以提升慢病治疗水平,应该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以便于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诊治方式更加连续,定期反馈患者的身体变化。建立慢病数据采集平台,借助智能化医疗设备和穿戴设备采集数据,在获取相关信息基础上,建立慢病患者电子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患者的诊治提供全面支持,针对性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4.2建设慢病管理干预平台 建立慢病管理干预平台,具有健康管理、远程复检、远程诊疗和医药电商服务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日常健康管理,通过慢病网络数据采集平台来获取充足的数据信息,为后续的慢病患者医疗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并结合医生处方通过网络数据形式推送给患者,以便于监测提醒、复检提醒和用药提醒等,促使用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大大提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慢病管理工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8]。二是日常远程复检,慢病患者可以借助网络签约家庭医生,借助物联网健康终端设备采集和传输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可以实时监控患者的发病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APP和电脑等途径进行远程咨询,及时诊治。三是重症预约转诊,慢病患者如果有特殊需要,借助慢病管理干预平台提供挂号服务,将患者转向更高级别的医院诊治。四是医药电商服务,结合医生处方,可以借助医药电商平台提供咨询服务,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 4.3建设慢病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 通过建设慢病管理大数据分析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患者数据信息提取和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建立分析模型和医学本体知识库,实现对卫生服务的全面掌控,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适当选择干预措施推动慢病防控工作开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优势更为突出,有助于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實时掌握患者的疾病进程,结合慢病患者的个性化需要,为慢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慢病管理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王力,陈康,等.互联网+全程慢病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慢病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药,2018,40(12):1803- 1806. [2] 石钰,陈艳,等.互联网+专科护理门诊提高患者慢病管理水平[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6):13- 15. [3] 贾师捷,于学伟,等.互联网+家庭自测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慢病管理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8,39(1):43- 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