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及对策 |
范文 | 杨 楷 摘 要: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体现在相关规章制度中的各种控制措施、方法和程序。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意识和内部控制各个环节都比较薄弱和欠缺。需要加以改进,本文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资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财务控制 成本费用控制 一、中小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欠缺,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表现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根据内控制度的原理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容职务应当分离,建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既密切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内控机制。但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点,在授权批准、业务经办、财产保管、会计记录等环节上有分工不明、相互脱节和失控现象,甚至有会计兼出纳,出纳兼稽核的情况;有的中小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或虽有机构却附属十其它职能部门。这种经济业务由一人承办又缺乏制约的情况,不仅不利十经济业务正常开展,还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二)表现在会计核算上。中小企业大多数由十在业务上发展迅速,使企业老板经理更多地关注十业务的拓展和销售业绩好坏,而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自身管理的完善和提高,特别在会计控制上投入不足,没有制定统一会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行为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如货币资金支付、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环节,在审批、复核、支付和账务处理上,纸漏百出;凭证和记录的控制不规范,如凭证编号编写不规范、记录核对无索引等。 (三)表现在财物管理上。中小企业大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让一个员工身兼数职,造成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企业财物管理很混乱。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各个环节缺乏监控,错弊丛生。有的单位财产长期不进行清点,财产不实,账实不符,特别是闲置资产风吹雨淋,无人问津。 (四)表现在往来账款上。供销业务及其货款的结算,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纸漏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在采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及结算等环节上,缺乏协调和监控,一些不良或违规行为频频发生。以应收账款为例,管理上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一些账龄较长、内容不清的债权,变现能力差,容易沦为坏账损失,并诱发出一些挪用、侵占、贪污公物公款等违纪违法行为。此外,在投资决策上,中小企业由十规模制约,组织结构没有形成纵向发展使得总经理权利过十集中,对其制约措施不力,导致投资不经过集体商讨,也未经可行性研究,凭个人意向,多处投资新项目,经营风险过高,造成经营失败。 二、改善内部财务控制的几点建议 内部财务控制是从企业整体出发的,是一种管理规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根据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和针对中小企业常见的问题,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做到既严密合理,又切实可行。 (一)对货币资金的管理。 这是公司企业涉及面较广的经济活动领域,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最容易出现纸漏的环节。2001年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货币资金》,对岗位分工、授权批准、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票据及印章的保管以及监督检查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小企业管理者虽然很重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但是在实施管理控制时,往往很不规范,建议中小企业在货币资金的中请、审批、复核、支付上都应当按规定程序办理,并明确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特别要防止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设账的违纪现象。对十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要实行集体决定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以防范贪污、侵占和挪用公款行为。 (二)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这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大多数中小企业无严格的财产管理控制,对财产的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及处置环节设置的控制程序过于简单和随意,对此应当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对物资的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减少采购风险。并建立实物清点制度, 清点结果要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对企业的一些闲置资产要加强管理,防止浪费和流失,并根据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引起的资产火失现象和舞弊行为进行追究,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会计资料的记录。 中小企业虽然都设置了专门的会计部门,但是在会计核算程序和规范控制上给予的关注不够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环节所在,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及时和合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内控管理上要切实做到: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具有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并据以编制记账凭证,按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进行账务处理。每一张内部凭证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经责任人员签名盖章,对凭证的真实性、正确性负责,并按规定程序传递。所有内部会计凭证必须连续编号,按顺序控制使用,印章和空白凭证由专人保管,作废的支票和发票要保存备查。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不得随意外借,移交时要办理交接手续,由双方及监管人盖章。 (四)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的收益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企业都想方设法增加企业销售收入。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把收入提高就能增加收益,忽视了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而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在一个竞争比较完全的市场中,提高销售收入的难度要远大于对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因此,中小企业当务之急是如前所述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重点是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订成本费用标准,分开并落实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要及时做好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分析经济活动成果,对一些失控现象和薄弱环节进行披露,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能只图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要协调好周边关系,注意不可测因素和经济活动中的或有事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由于内部制度是一种具有可操性的管理规范和准则体系,涉及面广,覆盖面大,除上述各个环节极需加强外,还要重视对外投资风险、工程项目决算、各种筹资活动以及预防违法违规行为诸多方面的内控制度的建设,特别要注意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机制。中小企业应致力十做好这些基础建设工作,构筑一个比较完善、科学的企业内控框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管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促使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 王广如:《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改进措施》,经济师,2005年第4期。 [2] 王静:《中小企业标准化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顾影,《中小企业创业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