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当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
范文 | 彭涟枝 摘 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在,众多社区的和谐构成整个社会的和谐。对于当前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对指导和谐社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当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区 建设 问题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人口数量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突出。和谐社区的建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社区建设过程中凸现了很多问题,必须予以解决,否则,必将阻碍社区建设,社会进步。 1.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社区也有了突破性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前期社区管理工作经验积累不足,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规模又在短期内迅速膨胀,导致相应的管理理念、制度跟不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阻碍了社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解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总体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主导和新形势下的社区发展之间不协调 社区作为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其目的是为居民自我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化水平,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的行政主导影响,导致自我定位出现重大偏差。具体表现为:未能适应制度上的上一级行政部门对社区工作是指导而非领导的规定,缺乏自我管理的主人翁心态。发生了“自组织”向被“被组织”的退却。实际上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疲于应对上一级行政部门指派的各项任务和种类繁多的考核,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挤占社区有限的为民服务资源。同时,社区管理者的业绩考核不是由被管理者考察,而是由上级行政部门评价,导致管理者丧失为民服务的动力,宏观表现为自治能力不足。自治功能不足,进一步导致政府强行介入,更进一步的依赖成了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难以跳出的怪圈。 1.2、社区成员参与不足 目前居民对社区的活动和事务大都表现出冷漠情绪,缺乏主动性。在长期的行政型社区管理体制下,社区居民对行政任命的社区管理主体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导致缺乏参与各种社区活动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单位制养成的对国家,对单位强烈的依赖感,认为自己不去做政府和单位也会做得很好。另一方面,社区组织自主性的缺失,以及行政化的管理方式的强行介入进一步加剧了居民对政府的依赖,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部门的事,而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对社区管理也就表现出了理所当然的冷漠。 1.3、社区建设目标错位 在当前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目标错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a.忽视社区的人文社会特点,把社区管理单纯的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b.不能准确把握定位发展目标,错误的把高度的物质文明作为终极目标,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本末倒置。无疑这种思维是和以人为本的今天相抵触的。 1.4、社区观念和管理理念滞后 由于社区的理念真正进入普通百姓生活是在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加快,城镇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居民聚居缺乏组织性而促生了我国的社区管理体系诞生与发展。由于缺乏经验,社区管理大都沿用以往的行政管理方式,没有建立独立、健全的居民自我管理制度,社区观念和管理理念滞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 a) 社区管理者队伍薄弱;呈现出人员少、老龄化、专业素质低等特点。 b) 社区建设管理的理论研究不足,体系不完善,分工不明确。 c) 社区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存在法律盲区和漏洞。 1.5、社区经费不足 伴随社会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对于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环境的要求的逐步提高,这就对社区的“软件”和“硬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社区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升级”以满足社区综合功能提高的要求。同时,由于城市化加深加快,对于社区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必须提高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以适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区发展。引进高素质人才需要改善社区管理者的待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等这些都受到资金缺乏的严重限制。 2.解决方法 2.1 体制创新 陈旧的社区行政管理模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进行必要的体制创新改革,体制改革中应以以下几点为改革纲要: a. 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由于短期内社区管理水平不可能迅速改变,所以政府还必须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主要但当指导角色。引导社区管理向一个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 b. 社区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完善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同时树立服务理念,使管理与服务实现本质的统一: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服务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管理。 c. 专业服务队伍与群众实体相结合。专业的管理服务队伍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但是也容易使居民产生依赖感;要切实的和群众结合,实现管理的互动。 通过体制创新,逐渐脱离政府行政管理,促进社区管理系统的独立与成熟,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民主自治。 2.2大力培育和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一个基本连接点,必须明确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社区中的国家、社会意识。社区的民主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组成要素之一,公民的民主权利也是从社区民主开始的。在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社区的同时要为社区建设注入精神元素,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提高居民对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积极性。 2.3 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区的硬件水平,丰富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水平,引进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人才是关键,引进文化水平较高的管理人才可以有效的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发展社区社会工作, 实现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是解决社区建设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利于社区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促成社区向独立民主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可以更好的把握社区发展方向,使社区建设更好的和和谐社会建设相统一。 总之,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的主要栖息地之一,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发展的好坏不紧切实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同时决定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目标能否实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特色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玉. 区域政策执行的制度分析与模式建构 [D]南开大学 , 2006 . [2] 喻剑利,辛静,曲波. 新公共服务视角的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J]长白学刊 , 2007,(01) . [3]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2002,(10 [4]左兵团,沈承诚. 和谐社会框架下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考量[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04) .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