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城市整体设计中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异质同构
范文 赵松樵
摘要:本文以及城市整体设计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城市整体设计中艺术与公共空间的异质同构。文章主要介绍了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重象同构、变象同构以及文脉同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城市设计的发展探索新的方向,同时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设计艺术异质同构
城市的整体设计中,空间形态的构成亦或是空间与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往往表现为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对形态内在的质、组织、结构内涵等本质因素上升到外在的表象因素,通过视觉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过程,是“形”的物理因素经由人的生理、心理、精神作用而得出的一种对“形”的整体的理解与把握。这种设计形态与城市空间的“同构”对场所精神的构建起到加强和明确化的作用。
一、城市空间设计中的重象同构
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将几种不同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去相互重合系统合成,从而构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使结构相交而成、形相合而成,产生出与原来完全不相同的新的视觉形象,称为重象同构。
重象同构可以使分解的、毫无关联的物体之间产生出一定联系并融合它们之间隐含的转换关系。重象同构在造型设计中的基本方式在于,通过形体之间的相互重合、互借互用、互生互长,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使得各部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转化,从而有效恰当、完美地重新组合形象,创造出表达新意境的重象同构的图形。
在拉维莱特公园中,公共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大量与建筑、景观集合运用,他们具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设计手法,但有相同的构成逻辑。
重象同构不是凭空捏造的,作为规划师还是要在特定的限制中,借助视觉的经验和观念的意识通过联想进行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并通过造型设计的需要而有目的进行同构。
二、城市空间设计中的变象同构
变象同构在造型设计中,是一种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形的相似性,把一种形象逐步变化成另一种视觉形象的过程。依照变相的过程进行同构,注重形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力图从简便的过程中,寻找有意义的结构与创意是变象同构在设计中的主要方式。
巴塞罗那的北站公园是一个富有地域性的变象同构作品。在废弃的火车站及四邻的土地上,美国雕塑家比华利 贝伯 (Beverly Paper)和建筑师安德烈阿利奥拉 (Andreu Ariao1a)及卡门斐奥 (Carme Fiol)联合,完成了一件大尺度的地景艺术。
北站公园并不是一块讨好的基地,在目前草坪掩饰的地下,充满了暗渠和火车地下隧道,对于草木的生长并不容易,贝伯在不宜植树的公园中央,砌起一件隐喻长龙的巨大雕塑,而阿利奥拉和斐奥则在公园南方造起人工的山丘,这样一个可能开阔平坦单调的公园,变得起伏而有生气。
在高迪的威而公园,他用碎瓷镶嵌了曲线玲珑的巨龙长椅,造龙是高迪开启的巴塞罗那公共艺术传统,贝伯呼应了巴塞罗那市民对龙的深恋,用现代抽象手法及大块瓷砖,制造这件尺度庞大由草地伏起的巨龙,可坐、可跨、可爬。
整个公园以伏龙为中心,其他的配置便成了众星捧月,不管是人造起伏的草坡,或是其他公园的设施都是向巨龙聚景,连偏远的小树林,也以螺旋式的同心圆,画成了圆形的剧场,而这个同心圆的阶梯采用了和巨龙蓝色主稠的大片瓷砖,暗示了巨龙回旋的尾翼,所以在这个公园中,已分不清哪些是雕塑,哪些是配景。龙型的延续和变化,而是图时而又是底,图底反转,虚实相生,将公共艺术的空间构成性和艺术性浑然一体而发挥极致。
三、城市空间设计中的文脉同构
文脉,原指文学中的“上下文”(context),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即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广义上,该名词可延伸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文脉关注的并非仅仅继承传统,而是各种元素之间的对话、联系,是一种脉络。因此,设计中的文脉也应包含:“历时的”文脉观念,即公共艺术与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共时的”文脉观念,即与周边环境、所在城市的关系。因此,文脉同构可理解为:在历史性、地方性(民族性)及环境整体性上体现为局部与整体之间外显或内隐的相似性。
这里以上海卢湾区“新天地”休闲消费场所公共环境的艺术设计为例,探讨原有社区建筑形态与公共艺术的文脉同构,和对场所精神的关注。
“新天地”园区的总体设计,是在尽可能尊重和利用上海城市中旧有的“石库门”民居样式和里弄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商业化、时尚化的改造和艺术的再创作。在保留这些建于20世纪初期的建筑群的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空间格局和使用功能,以及建筑周边的环境和设施进行了公共性和艺术性的设计改造。试图以上海地方特有的民居建筑景观、传统装饰符号、家具陈设及商业服务项目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旧时上海消费文化与当代白领消费文化情调相结合,以及本地域市民文化与历史殖民文化韵味相交融的“上海气派”。在旧有街区中又融入了现代形式的水体艺术,植栽艺术和立体化的环境陈设及平面视觉设计艺术。
整个“新天地”传达出强烈的场所意识,一方面营造出使人们感受到“老上海”社区建筑文化的某种强烈的怀旧情感及地方氛围;另一方面迎合了上海国际大都市消费文化中“时尚”的需求,确立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品位和市场定位。在公共艺术和景观设计中,对老上海特定历史时期的风物、景致和生活样式的某种整理与显现,表现出对它的追怀与敬重,同样也构成了场所的特质。
对“地域性”对“文脉”的尊重,加强了人们对场所的感知和认同,同时延续了场所的时代精神。当有关文化艺术的“地方性”与“全球化”问题共同讨论时,人们似乎习惯于把两个范畴对立起来考虑,而实际上它们的存在是一种互补和共存的关系。正是在全球性的背景中,老上海怀旧才会成为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同构体现了“重整体”的概念,强调美学质量,要求构成体自然而又合理,同构图形还体现了重“相互统一”的观念,这个观念指的是合理地解决物与物、形与形之间的对立矛盾,使之协调统一。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有各种各样的功能要求和审美诉求,“同构”概念的引入,对有效解决城市空间中的种种矛盾,达到公共空间“有意义”的场所有积极作用。公共艺术这一更强调大众感知、大众参与的艺术形式,应该更有效的同构于场所的构建。
结语
规划、建筑、艺术,“同构”的最终结果应当也必须是与环境达成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而广泛的社会参与和介入将从不同的角度为问题的解决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线索和可能性。场所的构建,以及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不仅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外部空间环境而且促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场所并非某种目的,它是一种状态和结果,它体现了文明的城市和乡村生活。而在当代充满了各种制约和压力的现代经济社会里,实现理想城市空间的营造,无论对建筑师还是艺术家来说都将是一场严肃而充满困难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明.借鉴深绿色理念的生态性城市设计建构[J].城市发展研究.2008/S1
【2】詹秀琦.论规划管理中的城市景观控管[J].福建建筑.2007/0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