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温针灸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范文

    胡纪可

    【关键词】温针灸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该病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现阶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还未明确。有关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与血管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与代谢异常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均是该病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以温针灸法为重点,研究了该治疗方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的治疗效果,现做如下报道。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的年龄为40~71岁;男性有24例,女性有19例;研究组43例患者的年龄为41~72岁;男性有23例,女性有20例;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给予患者30mg尼莫地平片口服,每天两次;给予患者500ug维生素B12口服,每天三次;给予患者维生素B1口服,每天三次;持续治疗两个月。研究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法治疗,选穴:太溪、外关、曲池、阳陵泉以及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选穴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垂直进针,进针方法为平补平泻;进针得气之后,选择艾条插在针柄处,艾条长度为2cm;每天一次,每周治疗6次,持续治疗两个月。

    1.3评价指标观察记录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腱反射感觉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腱反射感觉恢逐浙恢复;无效:治疗后以上症状无显著改善。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最后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在处理时计量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用P值进行判定,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治疗效果研究组4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优良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4.4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神经传导速度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在治疗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相比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均显著增快;研究组患者相关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目前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采用药物扩张血管,对血糖进行控制;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随着中医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逐渐应用中医治疗。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机制为瘀血阻络、阴虚燥热等。所以中医治疗该病以活血化瘀、清热养阴为主。中医治疗选择温针灸的治疗方式,用艾条加热能够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选穴中的太溪穴主治手脚无力,三阴交穴调治脾胃虚弱,足三里穴有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阳陵泉穴行血祛瘀,调治下肢麻痹。以上诸穴共扎能够起到理想的活血化瘀作用,刺激患者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从整体上调节身体糖脂代谢。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4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两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在治疗前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相比无显著区别;治疗后均显著增快;研究组患者相关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结果可知,温针灸法治疗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温针灸法治疗效果理想,治愈率高;提升患者的神經传导速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