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误区与对策 |
范文 | 梁勇莉 摘要: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采用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但是课件制作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怎样走出这些误区呢?选择好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素材,精心制作脚本及合成,才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 关键词:课件 误区 制作 教学效果 课件制作现在非常热门,许多学校对多媒体课件大力追捧,似乎课堂上只有采用课件授课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固然,课件可以把静态的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声音、图像,但是一哄而上搞课件,却造成课件整体的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很多误区。突出表现为: 1.可行性研究不足 在制作课件前要考虑有没有制作课件的必要,即进行可行性研究。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需要用到计算机,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即投入、产生比。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入力、物力,用课件辅助教学。 2.多媒体充当“黑板”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领会课件一词的含义,生硬地把课本上的知识条文搬到了电脑屏幕上,把原来在黑板上书写的教学内容在课前利用计算机做各种类型的文件,在上课时进播放演示,课堂上看似使用电教媒体,实则媒体充当黑板。 3.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4. 界面过于花哨,内容华而不实 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如色彩过于艳丽的界面、美观好看的按钮、字体变化多样的文本,美化了界面、方便了老师的操作,但却成了学生的视觉中心,影响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课件制作的误区呢?根据我几年来的制作经验,谈以下几点认识: 1.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在多媒体课件设计时必须考虑课件的内容易于更改或扩充,使课件具有为学习者提供继承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空间,使之成为一个专业信息资源库。在比较多种多媒体制作软件后,我认为用网络制作软件在设计上和制作上较容易掌握和操作,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更改、补充。所以我推荐使用PowerPoint、 FrontPage 、Flash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 2.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在素材选择的过程中,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些现成的素材,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素材,还可以把已有素材进行必要的修改,使之成为适合自己课件制作的素材。 许多人往往认为素材就是一些图片、文字、一段视频或音频,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积件也可以作为素材进行选择,积件是制作者对于课本上的某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它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且积件的设计可能比我们自己思考的更为全面和美观。 3. 脚本制作:在制作脚本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对“外在”与“内在”的注重。应该把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软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外在的所谓“美”。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件中把所有的抽象内容都形象化了就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定在特定的场景中,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做到恰如其分,既给学生某些启发和引导,又不至于扼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4.脚本合成:在脚本合成阶段许多课件制作人员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交互与反馈的环节。交互即是使用者与课件之间的交互,是一种超文本功能,它不只是让使用者看和听,还要做,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巩固。交互还要包括对课件的某些控制,如画面的停止和跳转,注重课件的非线性。反馈即在学生完成一定的操作时,要及时给予鼓励或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 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应用是大势所趋,毕竟它有其他常规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在课件开发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界面美观友好,更要适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做到有效讲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幼如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电化教育研究,1998.5 〔2〕 徐业萍.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探讨.茂名学院学报,2007.8 〔3〕 郭成.袁静.浅谈多媒体课件制作及课堂教学.中国地质教育,200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