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管理软实力的提升 |
范文 | 白雪峰 摘要: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伴随高铁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企业管理软实力初步形成,但与海尔等知名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文分析了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差距,将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比作人体的不同功能器官的有机组成,认为应在“大脑、情感、内脏系统、肢体、细胞”等五个方面加强企业的管理,提升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软实力。 关键词: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管理软实力 很多人都在思考海尔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尔在企业管理上的大胆尝试、持续创新,从而打造出强大的企业管理软实力。海尔由“斜坡球体论”、“日事日毕”发展到“高效供应链打造”、“人单合一”等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软实力愈为强大,不断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崭新的“模式”。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已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标杆,海尔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伴随高铁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中国铁路提供了大量高端移动装备,实现了从传统铁路装备制造厂到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的转型,实现了从世界铁路跟随者到领跑者的腾飞,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管理软实力也初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铁路的改革发展,更植根于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创新的强力支撑。近年来,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运用了许多适合企业实际、满足迫切需要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包括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质量“里程碑”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这些管理方法、模式的成效已从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走了一条与海尔同样的通过不断的管理创新来促进企业发展的道路,方向是一致的、发展是成功的,但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 一是管理创新的文化底蕴有差距。海尔只有短短不到30年的历史,但是其管理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歇。铁路装备制造企业有着漫长的历史,但管理创新的实践却较少。在海尔,员工对管理的价值有着较高的认同,对管理创新也大力支持,大家知道这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进步的需要,从而实现了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着企业的发展。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一些不适应发展的陈旧管理思维还有所遗留,还影响着相当一批人,所以对管理创新有抵触或执行不力也是再所难免。要知道任何改革、创新都需要付出成本,都要承担失败的风险。这种包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管理创新的文化底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创新的进程是痛苦而艰难的。 二是基础管理水平有差距。基础管理是其它高层次管理有效推进的根本。海尔采用的“日事日毕”、“人单合一”等基础管理措施,对其管理创新的不断深入和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开始加强基础管理工作,从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到岗位设置、绩效管理等等,基础管理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目前来看还很不扎实,尤其是“体外运行”、“内耗”等情况还大量存在,管理的复杂程度在增大。这就要求企业还要不断研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使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扎实、创新的底座更牢固。 三是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差距。海尔面对的是全球市场竞争,这使企业自然而然形成了内在的压力和成长的动力,在不断参与的商业活动中,海尔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专业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有着国际视野并且了解中国实际,对于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理解得深才能把握的准,企业发展需要“望远镜”和“显微镜”。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由于历史的局限,当惯了“井底之蛙”,缺乏这方面的积累,更缺少专业管理人才。近年来,通过与国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始不断拓宽视野,逐渐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应该说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差距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面对客观存在的差距,必须加快追赶的步伐。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需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方向,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管理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工作,既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更要大胆的实践。如果把企业的各项管理职能比作人体的不同功能器官的有机组成,应该在“大脑、情感、内脏系统、肢体、细胞”等五方面进一步加强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管理,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软实力。 一、“大脑”——坚持战略引领。战略引领好比人的大脑功能,大脑对人来说非常重要,战略对企业来说同样万分重要。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几年来紧跟国家铁路改革步伐,满足国家铁路发展需要,实现了飞跃式成长,成绩的取得源于战略引领思想。目前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还处于企业发展的快速成长期,还未达到成熟稳定期,所以“战略引领”这一管理思想必须坚持。国家铁路发展“十二五”规划为铁路装备制造企业描绘了美好的蓝图,如何紧跟国家铁路改革发展步伐,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考量着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智慧。相信有了正确战略的引领,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一定会走上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二、“情感”——增强对管理文化的认同。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管理创新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员工对管理的必要性认同了,对艰难的过程共同承担了,大家“心齐气顺”、“一呼百应”,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员工对管理文化的认同取决于什么?取决于体制机制,一种鼓励人干事,满足人合理需求的体制机制。目前,铁路装备制造企业都在大力实施激情激励方面的体系建设,采取了多项激励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体制机制,各项措施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但是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短期内在绩效等几个核心领域实现突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效率优先的同时要兼顾好公平,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忠诚度,营造出“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 三、“内脏系统”——搭建适用的管理体系。企业不同的管理体系好比人的内脏系统,具有独立功能却又相互依靠,它包括适应发展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要使各个系统功能协调一致、高效运行,促进企业成为一个健康运行的有机整体。人体任何器官的功能出现问题都会造成整体功能的下降,甚至威胁人的生命。许多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中并存着直线职能制、项目制、事业部制、子公司制等几种组织管理模式,要协调处理好这几种组织管理模式间的关系,使其能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减少管理幅度和管理成本。同时,在定岗定编定员、工作流程捋顺、制度建设等方面也要大力加强,科学合理的设置好、制定好,实现企业高效、有序、低成本的运行。 四、“肢体”——加强基础管理。打牢企业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四肢损伤了是干不出“细活”的。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制造、车辆运维、内部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或不足,重要原因是管理基础不牢。铁路装备制造企业近年来推行了IRIS 认证、人单合一、精益生产等基础管理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要进一步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合力,促进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落地,实现在班组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基础管理方面的突破,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打牢坚实的基础。 五、“细胞”——提升员工素质。每名员工都是企业的一个细胞,细胞发生病变会由小到大影响整个机体的健康。铁路装备制造企业在教育引导、培养锻炼、制度约束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提高员工素质,但还是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固然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提高一个人的素质是一件难事,但是,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毛主席说过“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关键在干部”。企业各级领导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带队伍”,只要各级领导亲自抓、反复抓、科学抓,就一定能把自己的队伍带好,快速、全面提升员工的素质。使每一名员工思想里认同企业的发展、素质上支撑企业的发展,组成一个健康、活力的整体,就一定能够推动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之,有了战略的正确引领、情感的充分认同、各个功能系统的有效运行、健全扎实的基础、健康而又充满活力的员工,铁路装备制造企业一定会创造出各自先进、适用、独特的“管理模式”,成功打造企业的管理软实力,促进铁路装备制造企业的永续发展,为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再做更大的贡献。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