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释放全球华人竞争力
范文 张小平

"我的心理年龄只有3岁,世界在我的眼中永远都是新鲜的。"66岁的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在北京亚运村汇欣公寓一个显得有点狭小的房间里接受了采访。
左耳朵里的助听器,似乎一点都不影响他的高谈阔论和奇思怪想:女性当领导要强于男性,再过一、二十年,全球企业老总一半以上恐怕会是女性?如果台湾买下亚马逊网站,不就可以改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如果将篮球架的高度增加一米,我想美国人也很难把球一下子扣进去了吧……
石滋宜一直在用高分贝的音量和无比兴奋的目光,阻击着我们的疑惑。提供的佐证的还有他那些曾经的辉煌:
他于1973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去了加拿大。加拿大那时正面临一波高学历者的失业潮,所以他不管是用博士、硕士,还是本科的文凭,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后他动用了台北工专的文凭,才在一家公司找到一个品管检验员的工作。
当时的同事们都信奉着这样一句话:"不要开口,做你的工作和等收你的工资。"石滋宜不以为然,年薪6000美元的他却一直认为自己是无价的。进工厂不久以后,他向老板递上了一份改善作业流程的报告,老板半信半疑地一试,想不到竟然一举节省了300万美元。于是在三个月之内,石滋宜的薪水连跳了三倍,职务也升到了副厂长。
1978年任加拿大GE公司高级制造工程部经理时,石滋宜提出在三个半月内购置一套CAD/CAM(电脑辅助设计和制造)设备的计划。但要命的是,这套设备没有放样软件,必须自己来开发。公司为了慎重起见,请来了IBM的电脑专家参与评估。专家听完报告后,对所有参与评估会的人说:"我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能按计划完成,我就徒步走过安大略湖。"石滋宜不顾嘲弄,说服老板投资150万美元购进了这套系统。在执行过程中,石滋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常常一周飞往硅谷三次--晚上下班后从多伦多飞到底特律看望派去学习的同事们,第二天一早又飞回多伦多上班……经过努力,系统最后如期启动。
石滋宜在1980年陪太太回台湾探亲时,曾应邀参观了台湾的很多企业。针对台湾劳动密集型经济已经达到顶峰的情况,石滋宜提出尽快实现自动化的建议。当时台湾的"经济部长"赵耀东和"财政部长"徐立德等人力劝他留下推进这项工作,并承诺:只要他签字,三年将把250亿台币的贷款贷给企业。
在他就任台湾工业自动技术服务团团长和中国生产力中心总经理之后,开始率领工程师对台湾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辅导,每年演讲超过180场以上,训练的人数高达6万人次。当年规模才到几百万台币的鸿海精密,在搞自动化之前曾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石滋宜极力劝说它的老板专心发挥自己的专长。那位老板最终放弃了进军房地产的想法,一心一意把模具产业做大。到如今,鸿海精密已达到了3000新台币的规模……
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完成了快速转型,并拓展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而经石滋宜手贷出去的250亿台币,也只有1400万台币没有收回来。
在台湾推进自动化的十四年,为石滋宜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和成就,但也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在帮助企业创造巨大财富时,他自己却没有想着去赚一分钱。等到觉悟后的1998年,石滋宜才在朋友的资助下,成立了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并自任董事长。
面对"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质疑,石滋宜挥动的手势坚定有力:"我现在想得最多的是挣钱。我要帮企业发财,同时我也要发财。当年我在台湾也可以变成亿万富翁,但那个时候我没有那个想法,现在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但观察石滋宜这几年的举动,更多地是进行着"布道"式的演讲,对企业的介入连国内一般的咨询公司都比他更深入和实际。在面对中国大陆一些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时,石滋宜的答案总显得有点貌似无隙可击、实则很难执行。比如在谈到中国零售业如何抗衡沃尔马这样的世界巨头时,他回答:"应该把中国的中小卖场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大卖场或全国连锁店。" 知易行难。要想真正在大陆赚得真金白银,恐怕会比他每天坚持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难度大得多。但这个拥有婴儿一样无所畏惧目光的老人,能够以拯救全球华人中小企业为已任,理应赢得我们的尊重与期待。
(本刊有删减)
责编:王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