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国民航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范文 | 胡兵 摘要: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百废俱兴,民航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市场化发展,民航事业在这种背景之民航事业在制度健全、规模扩大、航线布局以及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惊人的突破和发展。 关键词:中国民航 发展 机遇 挑战 民航业作为全球化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世界各地的联系过程中发挥这巨大的作用,也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方向。因此,只有抓住机遇,积极地面对国际间的竞争和挑战,积极发展中国民航业,才能使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才能在国际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当前我国航空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1.1 我国空中管理体制的制约 在我国,空中的交通管制是能够确保我国空中运输相对安全稳定的指挥枢纽。现阶段我国的空中管制交通事故采取分别指挥、统一管制的形式,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空军在国家空管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之下,对国家的飞行进行统一的管理,军用飞机由空军以及海军共同指挥;我国的民航切实指挥民航飞机;在飞行指挥区和管制区上民航和空军是各自划分各自管理的。虽然如此,在我国的空军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军航和民航的飞行管制区域的划设并不统一,除此之外,不合理的地方还体现在空域结构的不规范,我国的空域大多由军方独自享用,这就造成了我国的空中资源并不能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飞行指挥混乱,一个空域中有多家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如若航空器遇到了紧急的情况,需要临时改变飞行状态时,在指挥混乱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错误从而酿成失误。另外我国的航空设备老化不统一,更新进度慢,在一定程度上给空中交通的通畅和效率造成了不便。 1.2 空管技术和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的落后 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管系统的各个方面,如管理水平以及设备技术等,都有很大的差距。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民航事业起步比较晚,技术储备方面比较欠缺,尤其是空管系统,所欠缺的地方是最多的,这就严重滞碍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而在国外,空管已经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而空管系统在我国并没有使用或者广泛应用。就像航行系统、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等。当下,我国的东部已经达到全雷达覆盖,相对地实行雷达管制,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原因并不能够有效地达到全面雷达覆盖,因而相对来说程序管制也就显得落后了。在国外来说,空管管理相对精细化,而我国则相对显得粗放。 2.我国空管所面临的机遇 2.1 促进我国空管发展的积极因素 对于我国国内航空市场来说,航空运输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发展潜力很大。随着我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航空服务所覆盖的范围不断扩大,这使得我国国内航空所服务的范围就可以扩大,并具有更长久的增长潜力。随着国内外联系日益密切,以及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我国的航空运输业将会面临着相对较多的市场群体。在未来的二十年里,我国的民航事业的客运量将会以百分之十的增长比率飞速发展,从2011年到2020年,增张速度预计有百分之十二,从2021年到2030年,年增长速度将有百分之八。这也就是说,到2020年,民航的客运市场的人次将达到八亿,人均乘机0.57次;而到了2030年,航空客运市场的需求人次将会达到十七亿,人均乘机1.2次。 国际航空发展市场的空间非常大。伴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紧密频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作为联系国际交流的民航运输事业所起到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外出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出国旅行的人数,增长速度更是相当之快,这也是一种潜在的航空需求。 通用航空的飞速发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在2010年颁布实施,该指导意见在参考外国经验的前提下,对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采取了分布快速开放的措施,对空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有效管理低空自由飞行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用航空的发展。 2.2 积极因素所产生的机遇 虽然在航空管理体制中,我国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这也有利于我国抓住机遇着重理顺好航空管理体制机制。实行业务与行政结合的传统双轨制为单一有效的军民空管一体化形式,细分空管服务,优化运行制度,为空管一体化的实现打好一切所需的政策以及技术方面的基础。 抓住当前机遇,进一步优化我国空域资源。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要项目之一。我国需要切实加强军民航协调机制的建设,稳步推进我国的空管体制改革。这些主要包括:实施空域分类,推动空域机制创新,调整优化空域结构,实现空域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增大航路运行容量,完善全国航路航线网络,提高运行效率,优化协调飞行线路;推广区域导航技术的应用,提高空管保障设施薄弱地区航空运输的保障能力。 目前,紧紧把握住当下的机遇,更深一步提升空中管理的技术并及时更新空中管理的相关设备,提高其质量,尤其是新航行系统的研发和实际应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同时也能有效保障飞行安全。 参考文献 [1]苏繁;我国民航业客户维系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鲁琳;我国民营航空公司低成本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3]郑显伟;中国民航业进入壁垒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