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QCC对实验人员素质提升适用性思考
范文 徐晓毅 范晓文 叶青
摘要:QCC是工作相关人员自发组织,注重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管理工具,通过实践表明效果明显。通过对QCC特性、工作模式认识和分析,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QCC模式对实验人员素质提升适用性。
关键词:QCC 实验人员 素质提升 适用性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学术交流和科研的重要场所[1],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场所,对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目前普遍反映的高校实验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医药卫生行业开展QCC对品质管理提升的成功实践经验,思考QCC在提高实验人员素质、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过程中的适用性。
1.思考的背景
根据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提出的强化实践育人重要指导精神,各高校就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验室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伴随实验手段的现代化,在培养正确价值观、科学世界观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管理质量和功能有效发挥受处于实验室管理中心地位的实验人员决定,实验人员是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动力,离开了实验管理人员,实验室内其他管理要素都无法自动或有效运行。
如何调动实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主动性,强化质量意识,提升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各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结合自身的特点,从细化实验人员业绩考核、岗位评定、师资培养等制度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发表了众多的见解。但如何能让实验人员自觉主动地去提高管理质量,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并从内心深处有归属感,却没有开展多少研究。
要使实验人员拥有归属感,自觉提升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学习意识,需要有让实验人员自觉主动参与,有别于传统管理的工作模式。QCC管理模式通过实践已经证实在医药卫生领域及图书管理等方面的质量提升和团队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如果把QCC管理模式引入到实验室管理和人员素质提升是否适用并产生良性效果呢?
2.QCC的概念及特点
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 又称品管圈,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 1962 年首创,后来在英国、法国及韩国等地得到广泛应用,它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通常为3~10 人),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2]。
我国于1978年开始引入QCC,1993年时有个别医院开始在护理质量改进上运用QCC模式,2000年后快速推广,目前在图书馆综合管理,医院药房综合管理和效益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中广泛应用,并以医院药剂科综合管理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践中效果最为明显。通过不断实践,发现QCC具有自主性明显、目的性明确、科学性严密、群众性广泛及高度民主和运作灵活等特性,在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改进意识,开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现场的各项管理水平,树立员工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弘扬集体主义精神,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能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QCC在管理中实践,相关科室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显著,通过发表的文献表明QCC模式有效促进了工作人员才智发挥、激发创意,提高了工作乐趣,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切实增强了工作人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强化了工作人员间人际协作及沟通,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QCC在开展实验人员素质提升过程中的适用性
通过在医药卫生和图书馆管理领域的广泛实践证明QCC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并解决问题,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结合当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如何应对?
3.1组织观念不高,团体意识不强
高校实验管理人员工作岗位一般在建制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岗位往往是以学科为依据,管理与学科、专业技术关联较大的实验室,且大部分教学型高校的对相关学科往往只配备一名专职实验人员。由于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程度较低,跨学科管理难度较大,加上导致实验人员各自为政,团队意识不强,相关实验人员会对自己了解学科的实验室更加关注,对其他学科实验室及管理人员关注程度不高甚至不关注;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的工作动力源自于岗位压力和领导的行政手段推动,学科间缺少沟通和了解;通过组织团队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实验室管理中问题的活动相对较少或无法组织。
3.2岗位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知识老化,能力水平较低,弱势心态普遍
在岗位设置和聘任方面,实验管理人员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属于辅助人员,工作内容主要是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准备,高校在人员引进或岗位聘任时要求相对宽松,不需要像专任教师、卫技医护人员等岗位一样有职业准入要求;此外没有合适的进修、培训渠道,实验教师个人提升受限制。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实验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加上部分教师对实验岗位有职业歧视,实验人员的待遇偏低,导致高水平人员流失现象普遍,在职人员学习提升和努力工作积极性不高。
3.3质量管理意识不强,考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工作效率不高
相比较专任教师,有关实验人员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不合理,部分实验教学人员属于“收容对象”或是“家属团”,部分实验管理人员对岗位性质和岗位职责不清楚,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责任心不足,质量意识不强;许多高校对实验人员的岗位职责模糊,对实验人员工作业绩考核标准不明确,影响到报酬分配不能有效体现实验人员工作效果,致使部分实验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情绪致、抵触情绪和职业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实验室管理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
从存在的问题中可以发现除了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外,实验人员还受到工作经历单一、角色体验不足、发展过程不完善等限制,致使出现进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足,自我提升的意愿不强,缺乏个性,组织观念淡薄。
当代管理理论大师克瑞斯·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作人员参与,采取以工作人员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作人员具有多种工作经历,多重角色体验,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依靠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3]。由此可见,要让实验人员能自觉主动进行自我素质提升需要为实验人员创造一种不同于传统模式的活动方式和工作环境,强化实验人员的组织观念,促使实验管理人员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
相比较传统的人员管理模式,QCC不同于由领导通过行政手段推动或单纯基于质量绩效考核等被动的质量提升,它是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的原则,侧重于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立足于平时工作的“小改进”,由点及面,由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来推动整个部门质量的提升。QCC注重于消除不良产品、 改善产品质量、 提升工作效率的质量管理组织方式,让工作人员实现多角色体验、自我管理,实现从不成熟到成熟。QCC组织特性和活动方式能有效消除实验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的不利因素,在提高管理质量和人员素质提升方面能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成为传统管理模式的有效补充。
4.开展QCC提升实验人员综合素质需处置的问题及对应措施
QCC活动在实验室管理中开展甚少,可借鉴的经验主要来自于其他行业,要使QCC活动在实验室管理中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需要妥善处置以下问题:
4.1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强化对QCC活动的认识
培训是开展QCC活动的第一要务。有资料表明,QCC活动开展的效果,取决于对参与人员的素质教育和QCC内容培训。对实验管理人员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增强实验管理人员对实验管理岗位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激发实验管理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质量意识,是QCC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对实验管理人员开展QCC内容的培训,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升实验管理人员对QCC活动的参与让全体主动参与度,确保 QCC活动有效开展。组织有关人员到开展QCC活动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吸收和消化QCC活动的先进经验,为QCC活动顺利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4.2 QCC活动参与人员选择、活动方式制定、活动目标落实
QCC活动的开展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圈长做后盾,尤其是圈长的综合能力及对活动热情度对活动开展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搭建完成QCC活动组织结构后,就需要选聘部分责任心强、工作积极主动、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为圈长负责组织圈活动,确立活动的大致方向和目标,圈员根据活动方向自主参加活动圈。各个活动圈组建完成后通过“头脑风暴法”确定工作主题,充分利用实验室各种资源,通过不断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提出问题、研究对策,边摸索边总结,提高管理质量。
QCC活动的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根据不同的阶段调整和完善活动方案,通过实际成绩扩大影响面,提高实验管理人员参与程度。
4.3建立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QCC活动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QCC活动有序开展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如QCC组织成立规则,组织登记、注册要求,经费保障和运行制度,研究课题方向选择,工作业绩考核及考核结果效用管理、考核激励制度等,通过完善的制度,使QCC活动开展有章可循,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保障QCC活动正常开展。
5.结束语
QCC 活动是由工作有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的活动,把QCC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实验室管理领域,旨在通过各位实验管理人员相互讨论,一起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提出改善方案,进而提高整个管理水平;通过体验工作中不同角色,丰富工作经历,强化工作责任,调动工作主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使实验管理人员发展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不断提升实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实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能有效保障实践教学质量。QCC活动目前还没有在实验室管理中开展的记录,活动实施的效果还有待在实践进行检验,为实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文钰,甘焕英,杨凯.从团队管理看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的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06):209--211
[2]史聪慧.QCC 在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08):188--191
[3]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