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范文 | 李凤春 摘要:高职电子专业属于一个基础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如电路原理、电子工艺管理、数字电子、模拟电子、PCB设计等等。将跨课程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子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分析高职电子专业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策略与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职电子专业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 改革 高职电子专业属于一个基础性专业,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以下,各个地区高职院校也开始根据自身的区域经济情况与行业情况来设置电子专业。这一专业的定位就是培养电子产品生产岗位、辅助设计岗位以及测试岗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专业知识,如电路原理、电子工艺管理、数字电子、模拟电子、PCB设计等等。就目前来看,各个高职院校在电子专业教学中也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教学成效一直都不高,因此,必须要对现阶段的高职电子专业进行改革。 1.跨课程教学模式的提出 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之下,基于独立课程的项目教学法也成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中职教学强调知识教育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强调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体系之间有着系统性与连贯性的特征,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之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注意到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性,一直在借鉴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一个课程的项目化教学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但是这些联系性往往是不会与其他学科产生拉关系的,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缺乏积极探索的主动性,如果未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必然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基于这一因素,教学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的来建立起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打通相关的教学课程,提升知识的连贯性与动态性,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建立好相关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 在电子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相关的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改革,制定出完善的课程总体设计规划,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设计项目库,所有的项目均由课程群来协作完成,具体的课程则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在课程群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整个项目即可完成。 要注意到,跨课程项目的核心是项目编排,只有做好编排工作,才能够将所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密切的结合与有机联系,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2.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2.1强调总体规划,注重岗位联系性 课程群的规划与专业方向有着相通之处,其更加注重岗位与岗位之间的联系性,跨课程项目化教学能够实现不同教学内容的延伸,有效扩大教学项目的范围。此外,课程群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这就有效的突出了教学活动的人性化特点,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2.2注重课程联系,强调整体效果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十分注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后续的教学活动需要建立在前期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如果前期教学活动效果不好,将直接影响后续教学活动的工作量与难度。基于这一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各个相关课程的教师需要加强沟通与协作,提升课程之间的动态性联系。 2.3重视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传统的教材、教案与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增加实训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时,课程就变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实训环节,考试的标准也是建立在项目完成情况的基础之上。此外,跨课程项目化教学活动也十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也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 2.4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跨课程项目化教学可以将不同的课程类型紧密的衔接起来,每一个教学阶段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的,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动态联系更加的紧密,这就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将传统分散化的教学课程系统性的统一起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高职电子专业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设计方式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课程有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CAD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制作、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生产工艺几门课程,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这些课程可以使用项目化教学的模式进行。但是,这些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各类项目中的动态联系导致很多课程都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会造成一种性循环。 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与电子专业的教学现状,可以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项目化设计,将电子专业跨课程项目分为电子工艺与管理、电子产品制作与设计、电子技术实训、CAD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几项课程,并对这几项课程进行关联试点。根据电子生产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绘制PCB图以及电路原理图进行教学,再基础课程教学完成之后,即可开展电路板焊接、电路板加工以及电路板调试的教学,再以项目为基础开展习题调试、产品设计等教学活动。采取这种循序渐进以及联系性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且各个教学环节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具体特点来科学的规划教学项目库,项目库中应该包括超声波测距、智能小车系统、语音万年历、电子称、单片机系统板等电子产品项目,并根据每一个项目的特征将其拆分到具体的课程中,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 例如,在CAD应用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从这些项目库中选择好制定的项目,要求学生来合作完成PCB图的设计、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等工作,并组织学生来完成样板的加工以及检测工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效用;在电子工艺与管理课程之中,教师可以以具体的项目为出发点来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可以为后续实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好坚实的基础,在实训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操作要求来开展元器件的分拣、加工、焊接与调试工作。在这一个学习阶段之中,教学重点已经从硬件设计开始转化为软件开发,这正好与电子企业的设计与加工过程相一致。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软件编程能力,此时,即可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合作完成综合设计工作,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上是帮助学生理清楚知识脉络,并实现软件的设计与调试。这一阶段的活动与以上两个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建立在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在课程完成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就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结语 总而言之,将跨课程项目教学法引入电子专业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当然,该种教学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需要注意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如项目库编码与企业生产的结合、实验活动与实训活动的安排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诉求与学习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整教学进度,遵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才能够让跨课程项目化教学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湘桃,刘冬香,赵华军.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13(03):286-287 [2]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3(05):69-71 [3]李东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基础工作及模式[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01):328-329 [4]刘咏松,王家骐,刘美言.基于“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动漫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5):421-4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