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中的新战略
范文 唐亚敏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
思想”中讲了六个紧紧围绕,本文认为,第一个紧紧围绕讲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战略。本文具体分析了新战略的三个特点。
关键词:我国经济改革发展 新战略 经济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中讲了六个紧紧围绕,其中第一个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这第一个紧紧围绕讲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新战略。
1.新战略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发展的理念由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新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但以上提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没有否认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这次为何要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习总书记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2.新战略的第二个特点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由十八大报告所讲的两个加快更新为五个加快
这五个加快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1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我国过去30年的奇迹,始于一个产业——农业的市场化,从包产到户开始,结果是什么呢?8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做《谁来养活8亿中国人》,说中国这个国家人很多,耕地又很少,中国人将来吃不饱饭,天下大乱。今天中国不止8亿人,13亿人了,可能有一半人在减肥,至少吃饭不再是问题。同样的一片土地,同样的人群,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国的改革从农业的市场化开始,随后扩展到轻工业、重工业等各个领域。今天中国改革的本质,仍然是怎样去推动市场化改革,来释放生产力。 凤凰《财知道》特约经济学家胡释之:有了改革,解除了对农民的束缚,他能够享有他劳动付出的成果,农民很快就脱贫了。老说扶贫,农民有头有脚,有地有资产,根本不需要谁扶,只要你解除对他的束缚,尊重他的产权,他自然而然就富起来了。其他领域也是一样,政府减少之前的那些错误的管制,还老百姓以自由,老百姓很快就能焕发出能量。老子在《道德经》里就说过,“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为而民自化”,执政者当牢记。”
2.2加快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在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近几年我国经济似乎走进了一个死循环:每当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决策部门往往会加大投资、放松信贷“踩油门”;每当通胀有所抬头,决策部门又往往会减少投资、紧缩信贷“踩刹车”。据统计,在2008之后不到5年的时间里,决策部门11次调整利率、22次调整存款准备金,2008年上半年还在“防通胀、防过热”,2009年又抛出4万亿抗衰退,2010年四季度再次抗通胀,2012年上半年再刺激,下半年扩张政策偃旗息鼓重新防通胀。在踩油门与踩刹车的颠簸行进中,投资猛增、货币超发、产能过剩与垄断加剧、高利贷泛滥、中小企业倒闭潮轮番上演。胡释之:“一会儿放松货币,一会儿收紧货币,从2007年到现在有四次货币政策的大转向,反复地把这种价格信号调来调去,弄得企业摸不清头脑。企业去年炼钢,今年养猪,折腾来折腾去,最后企业成了猪。”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去年之所以出现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很大程度是由于过去几年过度的货币宽松政策和经济刺激计划所致。四万亿刺激计划直接刺激了各级政府的投资欲望,银行信贷不按商业规律进行放贷,造成了信贷的泛滥。大量信贷投入到基础设施、新能源等领域,一旦经济出现下滑趋势,加上央行有意收缩流动性,问题马上就爆发出来。政府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要大幅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真正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从根本上遏制行政审批边减边增问题,严格事中事后监管,管住管好政府该管的事。他举例指出—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是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他说:“这说明,该审批的审批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费力办了事而又事与愿违,还不如已放给市场的。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反思。”而对于服务业的发展,他也分析说,最大障碍是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是金融、通信、物流,还是养老、医疗产业、非义务教育,都存在行政性垄断、审批过多的问题,市场准入的门槛较高甚至很高,而这些产业恰恰是中等收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相比之下,信息消费领域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近几年快速发展,2012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亿人,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2013年一季度达2.4万亿元,同比增长45%,这方面仍有文章可做。
2.3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和十八大报告相比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这部分内容讲得更为具体和透彻。必如:“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2.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但它总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相连。十五大主要是从所有制层面提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十六大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主要是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结合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十七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是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上来加以推进。而十八大提出的“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则兼顾了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内容。
2.5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主要是从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来讲述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家科研资源管理和项目评价机制。”
3.新战略的第三个特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由过去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更新为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3.1我国经济完全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速
针对中国“经济崩溃论”等各种不看好中国经济的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带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社会生产力技术雄厚,生产要素、综合优势明显,体制机制也在不断地完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也将给中国的经济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动力。
3.2我国经济不可能也不必要保持超高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8日在同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表达的观点。说不可能,主要是一味维持超高速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太大,事实上是不可持续的;说不必要,是实现我们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只要年均7%的增速就够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