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大型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沟通分析 |
范文 | 赵毅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市政工程建设最新组织形式,结合管理沟通、组织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联系我国政府、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对如何有效地建立起组织管理高效、资源配置合理、文化氛围和谐、工程质量可靠的项目沟通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 管理沟通 需求层次 沟通策略 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需要由多层级、多类型的组织共同完成。项目指挥协调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就在于大量的管理沟通工作,其沟通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和工期能否按计划达成。为此,项目管理人员有必要较好地把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规律,并在实际工作中准确运用,以便更有效率地实现既定组织目标。 1.大型市政工程沟通特点概述 在一个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除了业主、施工、设计、监理等常规机构以外,为更有效地统驭全局、指导工程建设、把控质量和工期,越来越多地采用“重点项目指挥部”这一组织形式,从各个市直部门抽调多专业人员组成若干组。本文即是基于市级项目指挥部这一层面,进行管理沟通方面的探讨。 与一般企业管理沟通相比,大型市政项目沟通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1沟通涉及范围广 从涉及面来看,项目指挥部更多地承担着和上级(一般是市领导)、平级(县区政府和市直部门)、下级(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等众多外部沟通对象建立联系——这一点和以内部沟通为主的组织内部管理沟通存在较大差别。 1.2沟通难度较大 项目指挥部的沟通对象来自多个社会阶层,受价值观、理解力、文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决定了我方与其沟通的顺畅程度,以及对方反馈的及时程度等都不尽相同。在大型市政项目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沟通对象,指挥部成员常产生困惑,相应地对其沟通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 1.3内部沟通相对高效 由于项目指挥部是依附于某个大型市管项目而临时产生的,其成员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且目标非常明确,加之互无本质利害关系,使得项目指挥部执行力相较一般组织更高,更有助于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 2.项目指挥部沟通特征分析及策略 项目指挥部沟通与平日单位内部沟通不同,并非只按照固定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按部就班的交流,而是更多地进行外部社会层面的沟通,主要呈现“发散型”特征。这种沟通难度相对大、不确定因素多,项目指挥部人员选择恰当的沟通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1下行沟通 2.1.1沟通目的 下行沟通主体包含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主要沟通目的在于:将政策方针、任务计划等进行传达贯彻,做好思想政治动员;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 2.1.2沟通策略 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互换。由于基层单位处在一线,掌握着第一手资料,作为指挥部管理者,首先要站在“倾听者”而非“发号施令者”位置,善于收集信息,做到“先听后说”。只有正确地调查研究,才能据以做出正确决策。 选择重点沟通对象。沟通是存在成本的,包括人力,时间、机会成本等,在工程管理中更是如此。因此不宜事无巨细,不分对象盲目沟通。在基层管理沟通中,要注重发挥核心人员作用。 2.2平行沟通 2.2.1沟通目的 在大型市政工程项目中,项目指挥部的平行沟通对象,主要是起协同作用的相关职能部门,包括区、县级政府、市直部门等。沟通主要目的在于: 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一项大型市政工程,绝非依靠单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 实现信息互补。相关部门各有所司,其掌握的信息共同构成了工作的整体,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尽量做到信息共享,避免因信息传递不畅造成政出多门、推委扯皮; 2.2.2沟通策略 重视事前沟通。平级间沟通要本着相互尊重、注重细节的原则。如参加汇报工程进展情况的市政府例会,有必要于会前与相关部门再沟通一次,明确哪些事项可以汇报,哪些事可再商量,不急于提交领导,最大程度地避免犯“告状”大忌。 以正面沟通为主。无论是日常沟通,还是有上级在场的会议,首先要多用正面激励方式,对平级工作予以肯定。若有问题或困难,也应多作自我批评,分析我方在沟通、协同配合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以利增进团结,共促项目推进。 2.3上行沟通 2.3.1沟通目的 决策执行效果反馈。决策效果反馈是上行沟通极为重要的一个目的,通过“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的螺旋上升式循环,可使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决策质量; 听取上级进一步指示。上行沟通中,项目指挥部不仅是“汇报者”,同时也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上级经过了解、分析情况之后,做出新的决策,并通过当面指示、会议纪要、批阅件等书面和非书面方式,对下一步工作予以部署; 2.3.2沟通策略 上行沟通应以服从为主,做到上下有序。上级若提出批评,首先应诚恳接受,勇于承认,不顶撞强辩。譬如一次重要会议,某施工负责人迟到,不表歉意,反当众百般辩解,指挥部领导即予以当众严厉批评,此人从此再不敢迟到。 有事及时汇报沟通,包括正面消息与负面消息,只要是涉及,特别是直接涉及领导决策制定的信息,都应及时沟通,做到事不过夜。 3.沟通对象心理特征分析 在对沟通对象层级分析之后,下一步从相关理论出发,对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心理进行分析,力求从更深层面,进一步抓住管理沟通中不同类型信息接受者的沟通模式,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3.1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状态认定理论 有关需求的理论有很多,包括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理论、麦克里兰的三重需要理论等,但影响力最大、应用范围最广、最为人所熟悉的还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强度并不是相等的,而是可分为五种类型,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心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在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工程管理而言,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自我状态认定理论,是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建的,该理论基于交往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 TA,或称交流分析、沟通分析),是以人际互动为基础的心理治疗。指出自我状态存在三个阶段:父母(P),成人(A),儿童(C)。日常生活和管理活动中,常由于上述三类沟通模式与实际情况不匹配,造成沟通过程中的挫折。这在指导工程管理实践中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2项目管理各方需求层次和自我状态分析 一项大型市政工程,参与建设各方层级不同,分工各异,各自所处的环境及相互间利害关系有很大的不同,信息传递双方只有正确洞悉对方需求,同时摆正自我状态,才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有力地推动工程建设步伐。 3.2.1劳动粗放型参建部门沟通分析 此种类型的参建单位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基础环节,也是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如期完成的根本所在,以各一线施工单位为典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要素;与其它部门相比,人员文化程度和所处社会层次相对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管理上存在难度。 此类部门和人员的心理,按照需要层次理论和TA理论分析,主要处于较低层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层面,其主要目的在于经济利益最大化,且心理一般处于儿童(C)状态。因此,作为项目指挥部,对于施工班组,可适当采取“父母式”沟通方式,不总是一味寻求“一团和气”。越是对于需求层次较低的部门,有时“父母式”的沟通方式反比“成人式”沟通效果更好。 3.2.2知识密集型部门沟通分析 此类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起到智囊的作用,其对技术和智力的应用程度非常大,主要以设计、业主及工程监理单位为典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投入的生产要素中,脑力劳动的投入比例高于体力劳动和资本等其它要素;与其它部门相比,人员文化程度和所处社会层次相对较高;人员相对稳定,沟通交流障碍较小。 此类部门和人员的心理,主要处在归属和爱心、尊重、自我实现三个较高层次和成人(A)状态,以完成上级任务和实现自身价值为根本目标。因此,在与此类部门沟通时,除了必要的外部制度的约束,必须将非物质激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项目指挥部与其站在平等角度,强调其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增强其对工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励其勇挑重担。 4.结语 工程项目内部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是一个复杂而又必须予以解决的问题。项目沟通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因而研究项目沟通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吕书梅.沟通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张自慧.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陈云玲.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人力资本管理创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