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海岛型校园台风灾害下应急管理与对策 |
范文 | 莫一贝等 摘要:随着人类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海岛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海岛型校园不断增多,而台风灾害严重威胁了海岛型校园的人身财产安全。本文根据台风灾害条件下应急疏散的一般性原则,研究影响应急疏散的因素,进而分析海岛型校园在台风灾害下的应急疏散对策,为防台工作实践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台风灾害 海岛型校园 应急疏散 影响因素 近几年,很多位于海岛上的校园都受到了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从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和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在台风灾害下提高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减少在台风灾害应急疏散时的事故风险是十分重要的。在紧急灾害发生时,采取正确的应急疏散策略可以大大提高疏散效率,而国内对针对海岛型校园应急疏散能力的研究较少涉及。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现阶段在台风灾害时校园的应急状况,掌握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通过合理分析影响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对策,从而提高台风灾害下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以更好的保证学校的进一步的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将以浙江海洋学院为实证对象,分析影响台风灾害应急疏散能力的因素,找出合适的对策来提高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 1. 校园受到的台风灾害的影响 台风往往伴随着暴雨,台风登陆之后,降雨中心一天之内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所导致的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来势凶猛,波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大[1]。台风还会产生风暴潮,台风的低气压与强风使海水向海岸方向不断堆积,导致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朝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五至六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岸溃堤,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被冲毁,城镇和农田被淹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也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2]。尤其是海岛地区,往往遭受浪潮风暴比大陆沿海更加恶劣更加险峻。2013年“海燕”台风对菲律宾这一海岛型国家所造成的影响远超大陆沿海。在岛屿面临台风时,台风风力强度往往不会减弱,造成的危害更大。 中国的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高发地,不少校园建在海岛上,常遭遇强台风的袭击,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计的,大风、暴雨、风暴潮不仅仅会损坏房屋,破坏各种仪器设备、教材等,另外,在台风发生的时候,这种狂风暴雨的灾害性天气还会威胁到学生、教师的生命安全。而且,海岛校园的人口密度比较大,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2. 影响台风灾害下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的因素分析 2.1 指挥组织能力 台风灾害发生时,由于很多海岛校园没有专门的指挥人员,在进行应急疏散时导致混乱,加剧疏散人群的紧张感,产生错误的判断,甚至出现踩踏等一系列事件,以致学生不能够进行安全的转移,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和损失,给接下来的转移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台风灾害发生之后,受到损害的房屋、设备可能会出现坍塌等一系列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危险更大。 2.2 突发状况处理能力 在出现台风灾害时,为避免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需要及时地将在校学生、老师及相关人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进行转移的道路坍塌导致线路中断、受到损害的房屋、设备发生坍塌等一系列现象,而这时,由于没有组织专门的抢险人员,缺乏突发状况处理能力,导致在出现道路阻塞、房屋坍塌等意外事件后,转移工作难以继续进行,错过疏散转移的黄金时期,导致人员滞留,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2.3 应急疏散培训与演练 在台风灾害出现之前,由于很多海岛校园没有进行培训和演练,使得学生没有掌握充足的关于在台风灾害后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知识和素质,在台风灾害出现之后,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怎样去保护自己,从而产生恐慌紧张心理,使得学生队伍在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产生混乱,滋生事故,给接下来的转移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进行了培训而没有进行演练,学生也仅仅只是掌握理论知识,缺乏在实际发生台风灾害时应急逃生的实践经验,仍然会在转移的过程中出现拥挤无序的现象[3],所以说,在台风灾害之前进行充足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及时完成学生的安全转移工作、规避风险十分重要。 2.4 通信设施 从我国历次台风灾害的救灾工作经验来看,通信联络是通报灾情、请求支援、疏散群众的关键环节,没有一个健全的通信体系保障,应急疏散工作是根本无法有效进行的。而当台风来临,极有可能出现房屋倒塌、线路中断导致通信网络和电源中断,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受灾地区处于音信不通的情况,从而导致支援不及时,人员受困,所以保持通信畅通,是应急疏散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2.5 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它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及时做出应急响应,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通过编制应急预案,对那些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也可以起到基本的应急指导作用[4],成为开展应急救援的依据,有利于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一些校园的应急预案内容大而化之,没有与校园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实际情况相结合,缺少细节性指导。在制定后应急知识尚未普及,在校人员对应急疏散的概念模糊,难以达到检验预案、提高能力、完善预案的目的。 3. 针对影响校园应急疏散能力因素的对策 3.1 成立专门的指挥部门 为避免因缺少专门的指挥人员而出现在转移的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阻碍人员疏散转移工作,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需成立专门的指挥部门,在指挥部门的人员要充分的掌握在台风灾害是规避风险的知识,并且在出现危险的情况的时候可以保持冷静,根据校园制定的逃生路线,保证安全转移工作可以继续进行下去。成立的专门的指挥部门需设立一个总指挥,统筹大局,其他的人员分散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安全转移工作[5],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进行安全转移工作的效率,提高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学生、老师的安全。 3.2 组织成立专门的抢险小分队 为保证在出现台风灾害的时候可以及时地进行安全转移工作,在出现道路阻塞这样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扫清障碍,保证接下来的安全转移工作可以继续进行下去,要组织成立专门的抢险小分队,抢险小分队的成员要保证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可以尽快地完成抢险工作和扫清障碍,并在工作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进一步坍塌等一系列事故,保证自己的安全和进行安全转移工作的人员的安全,使得接下来的安全转移工作可以继续进行下去,从而让更多的人被转移的安全的地方,避免出现更多的人员伤亡,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和危害。 3.3 进行充足的培训和演练 为使学生在出现台风灾害的时候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这之后可以进行安全、有序的转移,要在台风灾害出现之前进行充足的培训和演练,让学生掌握在出现台风灾害时保护自己的措施,尽可能地降低出现伤亡的可能性,校园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来进行规避台风灾害的风险的培训,另外,在进行培训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重要性,熟习安全、有序地进行转移的演练过程,在实际出现台风灾害时就可以保持冷静,更快地进行转移,保证自身安全。 3.4 完善通信体系 通信体系是应急救援组织指挥的基础神经网络, 及时、有效、可靠的指挥通信是确保应急疏散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加强灾害现场的组织指挥,有效实施抢险救援,需建立一个一体化应急通信管理体系,从人为因素上减少灾害现场的通信混乱问题[6],并在电源中断时采用应急发电机提供电源,保证通信网络畅通[7]。 3.5 完善应急预案 根据校园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情况,充分考虑校园存在的事故隐患情况和灾害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通过加强预案演练,不断完善预案,提高防灾救援意识和应急疏散能力,严格排查,消除各类事故隐患,从系统上解决存在的缺陷和不足[8]。 4. 总结 台风灾害会对海岛型校园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通过对台风灾害下影响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上文中的这些台风灾害下的影响应急疏散能力的因素的对策,可以适当地提高台风灾害下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但是,采取这些对策并不能完全避免台风灾害的影响,还需要不断进行完善,通过构建合理有效的应急预案,结合定期培训演练,在实践中进行不断调整和修改,从而进一步提高台风灾害下校园的应急疏散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震毅.台风三维建模与视景仿真研究[D].同济大学,2008 [2]刘冲.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 郭晓艳,张力.安全人因工程中的心理因素[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7(10). [4]于泽.贵州省道路交通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5]孙艳,王炼,伯绍波.高速公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7(6). [6]覃德诚.浅谈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现场通信保障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1). [7]李哲,前迫孝宪,张海.确保通信畅通无阻,防灾从教育做起——日本防灾教育和防灾信息基盘实践面面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8). [8]王静爱,史培军,朱骊,等.中国沿海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1(3):104-10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