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PM2.5与高端人才流动关系及对策
范文 亓彩云等



摘要:PM2.5会对高端人才流动产生一定影响。他们本身具有优越的条件,有区域选择的自由度,当居住环境质量变差时,他们会选择离开到更宜居的国内外城市生活。“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一切竞争力的基础”,这些高端人才的流失,对本市、本省乃至整个国家都是的损失,对中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合肥三地的PM2.5与高端人才流动现状研究,分析PM2.5与高端人才流动的关系,针对性地提出高端人才保护建议。
关键词:PM2.5 雾霾天气 高端人才流动 人才引进
1. PM2.5发展现状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1]。
通过对北京、上海、合肥三市高校学生(硕士、博士)以及老师的调研中发现,在305名调查对象中,对该地雾霾天气认为严重(包括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的占76.07%(表1),其中北京人占比最高,比重达到81.25%;认为几乎没有雾霾天气的总体只有1.64%,且仅限于上海地区的受访对象,这表明雾霾天气依旧十分严重。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政府的防治工程有一定效果,但雾霾治理依然严峻, 2015年1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表示,雾霾治理有明显成效,京津冀PM2.5年均浓度下降12.3%,但全国74个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 高端人才流失现状及其不利影响
2.1 高端人才流动的现状
关于怎么界定高端人才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因为其本身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界定要求,但总的来讲一般是指对于本组织或本行业而言,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相对比较高的管理型和研究寄生性人才[2]。而高校是我国科技、经济、文化领域中高端人才培养的摇篮,高校各级别教授及在校培养的学生,特别是硕士或博士,为高校科研水平提升、企业节能减耗、社会全面发展做出卓越的努力和贡献[3],也应纳入高端人才范围。本文中的高端人才特指高端研究人才,以高校学生(硕士、博士)与老师为例。
我国已经出台了近400项海外人才引进战略,其中,“千人计划”是资金投入力度最大、规格最高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超过2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效果评估课题组的调研结果显示,影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的十大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我国经济形势、社会的开放度和包容度、人才政策3个方面[4]。由此可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海外人才引进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都对海外人才形成了强大“拉力”。但十大影响因素中,并未提及PM2.5或自然环境因素。
2.2 高端人才流失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影响科技发展进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中国从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第一人力资源大国,但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2013年报告《全球移民和汇款模式的改变》显示:超过70%在美华裔拥有学士或以上学位,从事的职业涵盖科学家、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5]。我国的人才流失,带走了附加在人才身上的珍贵的知识和技能,对我国科技进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
阻碍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现实情况来看,高端人才流失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人才强国而言是有极大的损害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使得“人才资源强国”难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支撑作用,难以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威胁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大批人才流失海外,对我国逐渐老龄化社会将形成一定威胁,不利于我国实现战略转型[6]。2014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15.5%,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老龄人口增多,人口抚养比不断提高,表明人口红利已经逐渐消失,而年轻人才的流失,对我国经济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短缺的转变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3. PM2.5与高端人才流失的相关性分析
随着自然环境污染加剧,环境健康越来越被重视。美国《纽约时报》曾撰稿指出由于严重雾霾导致大量人准备逃离北京,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雾霾环境问题所导致的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潜在风险。有学者用矩阵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计算环境因素对高端人才供给的影响,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权重分别为0.1667、0.5和0.3333。证明自然环境因素对高端人才供给影响较大[7]。下面将PM2.5对高端人才流失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
3.1 雾霾天气对生活影响程度
调研发现,76.39%的人认为雾霾天气对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表1),其中雾霾天气最严重、高端人才最集中的北京占比最高,达到91.84%,上海为68.18%;认为影响很小的只有2.3%,而北京的数据显示为零。表明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身体健康、交通安全、工作心情等多个方面。
3.2 高端人才对雾霾天气的重视程度
高端人才生活质量提升,自然环境因素成为择业就业的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因严重的雾霾天气95%以上的受访者形成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出门,出门戴口罩的习惯。但是大部分人认为雾霾天气对流失有一定影响,却非重要因素。调查显示(表2),只有15.1%的人认为PM2.5是导致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78.6%的人认为PM2.5影响了人才流失,但并非重要因素,6.4%的人认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影响。其中在这些调查者中,仅2.6%的人才认为PM2.5所导致的雾霾天气是影响其流动的首要因素,59.5%的人将其排在三位之后。表明高端人才已认识到自然环境因素的重要性,雾霾天气已开始影响人才流失,但影响幅度还比较小。
3.3 PM2.5与高端人才流失相关性分析
将“该地的雾霾天气状况”与“雾霾天气对留在该地的影响”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3),Sig(即P值)是0.000,相关系数是0.645,即在0.1%的误差下认为两个变量相关,相关系数说明雾霾天气状况对高端人才流动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本次调研发现:从国际上看,因雾霾问题导致我国的人才引进战略进程更为严峻,高端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科技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当前确实有些海外引进的人才担心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阻碍人才的流入。从国内看,高端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但因PM2.5导致的人才流失现象还较少,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有心无力,传统的经济因素、家庭因素仍占主要地位。
4. 减轻雾霾干扰,留住高端人才
减缓高端人才流失速度,广泛引进人才,是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实现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雾霾天气的威胁,也需要为高端人才创造更为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4.1 治理雾霾,共同发力
借鉴国外经验,空气污染治理需要从传统的命令性管理模式向“政府-企业-公众”多元参与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向[8]。首先是国家政府通过立法强制职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能源消耗小、废物排放少且具市场潜力的产业大力发展;积极推进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严惩违法超额排污现象;加强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其次是企业要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要从“先污染后治理”向“清洁生产、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转变;要从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转变[9];实现企业经济利润与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相统一。最后根治雾霾,亟须科技的发力。我们需要培养和引进相关高科技人才,通过科学技术深入了解雾霾成因、PM2.5扩散输送规律、二次污染物形成机理及转化、重污染天气如何应对等,为治理雾霾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
4.2 改善工作环境,增加“雾霾福利”
改善高端人才的工作环境,增加创意“雾霾福利”,提高他们对工作岗位的认同度。首先可以效仿日本松下公司发放“雾霾津贴”的做法,对高端人才特别是在重度污染雾霾天气期间安排室外工作的工程师、科研工作者等实行健康补贴,如换班轮休、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不安排劳动者加班,增开雾霾假,在雾霾天气严重的时候组织员工旅行计划等。其次在办公室安装空气净化器等净化设备,保证其能安全呼吸;增加室内绿色植物密度吸附有害颗粒物;开辟健身房丰富员工午间活动或开展拓展训练,提高身体免疫力;合理安排办公室格局,尽量远离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可能释放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或过敏源的设备。
4.3 改善出行条件和居住条件
吸引高端人才,需要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和出行条件,提升高端人才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企业可以加大预算支出,提高对高端人才的补助水平。为每位高端人才的家庭配备空气净化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悦;为减少上下班遭受严重雾霾威胁,可购买高科技雾霾口罩,保护出行健康;雾霾天气应尽量避免骑车、跑步,公司内部可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为其提供公共交通如地铁、公交车的全额交通补贴;对使用私家车代步的人才,可以为汽车安装车载空气净化器和汽车尾气净化剂,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4.4 心理疏导,避免恐慌
雾霾天气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各种关于雾霾的解读和传闻导致人心惶惶,出于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高端人才也难免恐慌。各企业要重视内部高端人才的心理状况,及时进行疏导。公司可以开展定期的健康讲座或论坛,给员工普及正确应对雾霾天的科学知识,以消除大家不必要的顾虑;或者采用网络视频的方式,每天向高端人才传播防治PM2.5的小知识;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当雾霾天气导致焦虑不按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10]。总之针对雾霾可能给高端人才带来的心理上的紧张、不适等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正确认识雾霾天气,提升战胜雾霾天气的信心和勇气。
4.5 预防诊治,医疗保障
PM2.5对人体伤害很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它对高端人才健康的损害,企业、机构应与医院合作,对内部高端人才进行定期体检,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因雾霾导致的呼吸疾病等,企业可以在医疗费用报销之外,给予剩余费用报销;医疗卫生部门也可在统筹基金允许的范围内提高补偿水平。医疗卫生部门也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深入研究PM2.5污染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PM2.5易诱发疾病的早期发现和主动干预;将高端人才健康数据入库,掌握PM2.5对个人健康影响的临界数据,当发现污染程度超过一定峰值时,能够提醒相关人才,做好预防措施。
5. 总结
PM2.5与高端人才流动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健康已纳入就业机会成本,PM2.5影响城市人才竞争力。面对这种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逆向冲击,不仅应该重视当地的环境治理,给高端人才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企业内部还要关注每一位高端人才的心理状况,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降低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提升主观幸福感,只有软硬兼顾,科学发展,才能筑得好巢引凤来。
参考文献:
[1]PM2.5细颗粒物[J].求知导刊,2013(1):30-31.
[2]刘蓉.中高端人才的工作嵌入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1.
[3]李灵稚,唐臻珍.江苏省高校高端人才流动规律探析[J].品牌(下半月),2013(2):36-37.
[4]李晨曦.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5]王碧颖.全球移民报告:中国第四名[J].新民周刊,2014(1):72-75.
[6]王辉耀.我国高端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3(1):76-78.
[7]左蒙.高端人才供求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8]于宏源,毛舒悦.多元治理视角下的雾霾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几点思考[J].绿叶,2013,11:26-30.
[9]张秋兰,马回,郑颖.国外雾霾治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鄱阳湖学刊,2014(2):40-47.
[10]代豪.雾霾天气下公众风险认知与应对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