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国要有自己本土品牌的案例
范文 成思危
会议预定四点结束,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以我就不能多讲了。另外,我的意见也在总序里都写了,所以我讲两个意思:
第一,我觉得《中国企业管理科学案例库全集》的出版,在中国管理科学发展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国家的实际、行业的实际和企业的实际,而不是能够有一种模式、一种理论,用之四海而皆准,这很难的。当然有些基础理论是可以用的,但真正从管理科学角度来看,要结合这三个实际。比如说日本的管理方法,就不能搬到美国。日本的教授写过一本《Z理论》,就是说日本企业为什么会成功,但是拿到美国去,美国人用不了。所以这本书在美国出来以后,美国企业想学也学不了。最后还是皮特森教授,调查了美国五十多个企业,写了一本书叫《追求卓越》。它结合了美国的实际,来谈美国公司成功的经验。所以我觉得结合国家的实际,结合行业的实际也非常重要。因为行业大体上是两类,一类是所谓工间型企业,如电子、机械这类企业是一个一个对设备加工的;另一类是物流型企业,像化工、石化、冶金, 这种是处理物料流的。这两种企业的管理方法也绝对不一样;企业的实际,就是企业的历史、文化,有传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人,每个企业的员工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企业成功的经验、做法搬到另一个企业就不一定能够成功。我们说案例的研究非常重要,就说明它是结合实际来研究。
第二,就是案例研究,如果说我们只是研究案例,只是一个一个企业给它描述这没用,还要给它提升成为理论,从中能够总结出一些一般性的规律,而这个难度就更大了。从哈佛二三十年代开始采用案例教学办法以来它的案例就在不断更新,它有一个案例库,案例是不断更新。我去看过它的案例库。它的案例库也给它带来很大效益,因为谁用它的,都要付版权费。但是它的案例本身并不能够从品牌总结出很多东西,要总结东西,还需要在案例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去做工作。比如《公司重组》是经过对很多企业的调查研究而成的,作者认为“分工论”到现在已经走到了尽头。福特本世纪把汽车的分工分成了8772个工序,每个人只管一小段,这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现在需要面向流程,进行企业的重组,这是从实际总结出来的。比如说,讲核心能力问题,是经过对比了NEC和ATMP的发展道路,认为NEC的发展道路是抓住了核心能力,不是搞这种无相关的多元化;而是抓住企业的核心能力来搞多元化的,所以它是根据一定的成功经验来总结出这样一种说法的。“第五项修炼”是彼得·圣吉搞出来的,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研究。因为原来的概念是组织只有一个最适合的组合概念,实际不然,因为组织要根据你的目标,你的环境,你的战略来确定的,所以组织应该是学习型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固定形式。组织要适应形式的变化而变化。这些新的观念都是在大量的实践经验里总结出来的;所以,我希望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要继续做、要深入地去做管理案例,多搞些我们中国自己的案例来,这样才能教出中国自己的MBA。我说了,中国的MBA教育,我很赞成。我是中国很老的MBA了,我是八十年代初念的MBA,那次在MBA欧美同学会和联谊会,我就说了,你们选我做名誉会长是错了,因为MBA是越老越不值钱,因为老了你的知识就旧了,越新的越值钱。所以老MBA就要不断学习,但是中国要培养自己的MBA,一是要有了解西方管理并且真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第二是要有高素质的学生,这个高素质学生绝对不是大学刚毕业就来念,而最好有两年实践经验,像我在美国读MBA时,学校招生的要求就是要优先考虑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学生;你考GMAT,考TOFEL成绩稍差一点,但你有实际经验就优先录取;第三个要有好的教材,包括案例教材。我们搬哈佛的案例来中国教,最近出了好多哈佛的书,来中国教,我看恐怕不行,还是要有中国自己的案例。所以,我说如果是一糊眼老师,加二糊眼学生,加上外国的课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三糊眼,就没用了;在中国是没用的,所以我说本土化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第一要编写出好的案例来,我希望我们的大学教授、科研人员要深入实际去进行调查研究编出好的案例来;另外就希望在案例编写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探讨,从中总结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科学的规律来。我就说这么多,已经超过时间了,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