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范文 黄文献+陈建敏+陈启飞+何文静
摘要: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探究瓯海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现的问题,思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文化 建设 思考
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础性工作。近年来,瓯海区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特点,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的鼓励和引导,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摸索出了一条“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新路子,形成了一系列多样化的社会力量参与模式,有效破解有限的公共财力和物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其实践经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瓯海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的现状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瓯海区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数量逐年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效应逐年提升。据调查统计,目前瓯海区有一定公认度的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已发展到12家,其中泽雅镇4家、南白象街道3家、丽岙街道2家、娄桥街道1家、郭溪街道1家、仙岩街道1家,各类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其中民办博物馆(包括已经审查批准、正在筹建的)4个,分别为温州灯文化博物馆、温州石刻造像艺术馆、温州塘河篆刻文化艺术馆、温州维日康.树贤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
(二)创建模式
民办政扶模式——即民间办馆、政府扶持。其基础是政府在奖励或土地使用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帮助收藏家、艺术家建馆,主要代表是温瑞塘河沿岸博物馆群。2014年8月,瓯海区制定出台《温瑞塘河(瓯海大道—南白象段)沿河民办博物馆建设方案》,对民办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政府向民办博物馆提供免费建设用地;对符合要求的民办博物馆按陈列展览面积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补助等等。同年9月,该区通过媒体向全国“公开招建”7个专题民办博物馆,10多位拥有一定收藏家底的民间收藏家和文化企业参与了申报。经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走访、藏品鉴定、专家论证等,最终筛选出温州石刻造像艺术馆、塘河篆刻文化艺术馆等两家具有服务公共文化热情和建馆实力和办馆能力文化企业(个人)率先试点建设,预计一年后对公众开放。此项办馆模式的特点是“民办政扶” “民营政管” “民享政补”,通过对民办博物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全方位的优惠政策,达到“筑巢引凤”目的。
民建民营模式——即企业自主投资创办、自主运营。其基础是企业家、收藏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藏品。主要代表有瓯海区灯博物馆、森马万客丰瓯柑文化园、馨博园花卉大世界。灯博物馆坐落在南白象塘河边农家小院里,由企业家、民间收藏达人张金成出资300多万元建成;森马集团投资的万客丰瓯柑文化园,是我国唯一的瓯柑微型博物;馨博园花卉大世界由温州双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投资,每年不定期举办的菊花展、牡丹花展、杜鹃花展等展览。这三个场馆都免费对外开放,并通过休闲旅游、农家乐等方式维持自身的运作和发展。此种模式的特点是文化场馆的日常运行经费主要依托企业支撑,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文化阵地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拓展企业多元发展。
合作联办模式——即多方投入、共同运营。其基础是合作各方有合作意向、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主要代表有燎原社史纪念馆,该馆位于郭溪街道燎原社区老虎山公园内,场馆建设由政府和任桥村委会共同投入,馆内有关资料、图片,以及当年的农业生产工具实物等藏品则由村组织及热心村民个人提供,并由村老协等负责运行,运行经费由政府买单。实现了政府、乡村、民间组织三方共营,各取所需的合作。此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决策意向性明确,政府与民间双方实现共赢。
无偿捐赠模式——即民间投资、政府运营。其基础是社会各界层有借助公共文化场馆这一平台回馈社会的意愿,主要代表有御史楼和侨乡文化展示馆。御史楼位于仙岩穗丰村主塘河边,由刘基后裔捐资1800万元建设,目前该工程已顺利结顶,2015年建成后将成为穗丰怀古的标志性建筑。侨乡文化展示馆位于丽岙杨宅,是在村两委、村侨联的积极发动下,引导广大归侨、侨眷捐资建成。此种模式的特点在于政府和群团起引导作用,群体或群众自愿捐赠建设,其后续发展维护由政府部门或群团组织运行。
(三)主要特征
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主要表现在民办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近,主要用于保护文物藏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民办博物馆不仅仅局限于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更多地倾向于保护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泽雅纸山民俗文化专题展示馆、筹建中的温州石刻造像艺术馆、塘河篆刻文化艺术馆等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内容涉及古法造纸、篆刻等,使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作品得到有效保护。
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这一类公共文化场馆投资主体主要是实体企业。如森马集团投资的万客丰瓯柑文化园不仅是瓯柑微型博物馆、瓯柑种植基地,同时兼具有现代企业产品陈列厅的属性,其开发的瓯柑制品琳琅满目,除展示功能外,还具有展卖、广告等功能;馨博园花卉大世界、协春园艺等花木场也在免费对外展出的同时兼顾企业产品展示和企业文化外延等功能。
与旅游开发建设相结合。这类公共文化场馆不是营利主体,但它能提升景区的档次和品位,促进旅游开发建设,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如“寨下堂”青少年纸文化体验基地、琦君文化公园等与泽雅景区的开发建设无缝对接,可以和旅游景点、景区捆绑一体化发展。
二、“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认识问题
一是部分社会公众对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持保留态度甚至反对态度,质疑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来支持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担心投资方挂羊头卖狗肉,存在挪为他用,或非法交易文物等违法行为;二是创办者专业性和知识储备不够。很多投资方对公共文化阵地建设缺乏系统了解,可能在创办的初期聘请了业内人士、专业人士进行参谋和策划,但后续的管理人员一般则是兼职的非专业人士。
(二)身份问题
瓯海公共文化场馆中以民办类博物馆居多。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下,民办博物馆虽被称为“博物馆”,但其真实的身份是“民办非企业法人”,由于身份上的尴尬,民办博物馆不能享受到公益事业单位的优惠待遇;同时,由于民办博物馆设立条件比较严苛,必须具备一定的藏品、功能齐备的馆舍,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开放的常设展览教育活动和观众服务等硬性条件。但瓯海目前已建(在建)的4个民办博物馆均达不到要求,只能以展示馆、艺术馆等类似名称报批。其他家庭类博物馆更是属于“无证”开馆,未在任何部门注册登记。
(三)资金问题
除了少数由企业资金支撑的公共文化场馆外,大部分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经营费用都由办馆人承担,由于投资大回报小,普遍存在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外的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大多依托强大的基金会并由其委托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具有自我造血、自我管理的功能。
三、“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做好规划引领
将民办公共场馆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政府可以考虑制定出台辖区范围内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或民办博物馆)的总体或局部发展规划,指导其找准定位、形成特色。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建立共谋发展的合作机制,把一些反映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活动和展示的民办公共文化场所纳入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将其纳入主推的旅游线路,编印进旅游宣传册、旅游宣传片;在设置路牌、指示牌时可加上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标识,增加公众对公共文化场馆的关注与认可。
(二)加大扶持力度
从制度、政策、机制上研究促进民办公共文化场馆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优化发展的环境。民办公共文化场馆虽然不属于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可以补贴的形式,适当降低其经营成本,以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开办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同时,政府在提供补贴的时候也要注意“度”的问题,形象地讲,就是要“办馆人自己出螃蟹,政府出醋”,政府的扶持资金不可能是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可以缓解民办博物馆的经营压力。
(三)帮助规范管理
目前,公共文化场馆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士,政府需要提供必要的“智力扶持”,公办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可开展对口帮扶,利用专业优势来帮助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的规范化发展。在帮扶方式上,可采用人员相向挂职,公办场馆派员指导等方式进行;除此以外,建立地区性的博物馆学(协)会、图书馆学(协)会等组织,由公办场馆牵头,积极吸纳民办公共文化场馆加入,以学(协)会为平台,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及专业培训活动,促进公办、民办场馆之间的沟通对接,共同提高;同时,让民办公共文化场馆管理运营的监督者、指导者与协调者从文化部门逐步过度为各学会、协会。
(四)调动各方参与
一方面大力引导经济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在制定相关文化政策时要在国家税收政策上体现对公益文化事业捐赠的优惠,并酌情从土地转让、建设规费、水电使用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加大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培养,因地制宜地引导企业开展文化共建活动,走资源共享之路;另一方面大力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鼓励有关社会组织与文艺机构、文化团体乃至专业文艺人才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高群众自办文化的能力。
在美国社会文化机构的捐赠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中国现在虽然公益捐赠比例不高,但通过政策调整和教育引导,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