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
范文 | 杨冠华+李强 摘要:行政决策作为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其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行政任务是否顺利实施和是否对群众有着积极的利益作用。现阶段我国行政领导决策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和经济革新,因此进一步加强对行政领导决策的深化研究,通过明确其障碍和存在的问题来制定科学有效措施,才能推动行政领导决策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关键词:行政领导决策 体制性障碍 措施 行政领导决策是行政领导体制通过严格的制度以行政领导为根本核心来确定组织决策的行政领导体制,其作为行政领导体制下的决策体系,具有个人专权、个人负责、集体负责、分权负责等体制特征,在计划经济时期高度集权体制的长期影响下,行政领导决策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决策失误普遍性,行政领导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决策失误,从而造成社会公共资源、人力、财力等的大量浪费。现阶段我国行政领导制度存在着官僚主义、权力集中、家长制、特权现象等弊端,行政领导的决策和个人意愿严重影响着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党中央工作的贯彻落实,行政领导决策制度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继续健全和完善。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行政领导决策的基本概况 行政领导和行政领导在组织决策中发挥的决策领导作用两部分组成了行政领导决策,其具体含义是指组织中行政领导者依靠专家智囊机构能力、尊重事务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方法、手段等来选择适合的决策方案并加以推行实施,这是确保我国地方政府顺利开展市政工程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的关键环节。 (一)行政领导决策的主要特征 行政领导决策与其他普通决策一样作为一个指定行动实施策略的过程,其具备一些特殊的特征,主要由以下几点,这些特征正是行政领导决策的特殊性的充分体现。 1.对决策主体的限定 行政领导决策对于决策主体的限定基于宪法、法律、行政机关授权的特殊性,只有经过三方面授权的集体或者个人才能掌握整个决策过程的决策权,这也是行政领导决策中特定领导掌握主导权而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2.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行政领导决策本身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社会生活、其他公共领域等事务,决策的对象具有复杂性、决策内容具有广泛性。 3.决策依据法律限定 行政管理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原则是依法行政,这也就要求了行政领导决策需要立足法律,所具有的职权应该是经法律授权产生,并且行政领导所行使的职权和决策方案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这也就表明行政领导决策是依据法律限定,具有决策依据的法定性。 4.以公共利益为决策目的 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因此行政领导决策都是基于群众利益、为了造福群众而产生制定的。现行的行政领导决策都是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任务,通过制定有效科学的决策来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和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维护政府与公众间的友好关系,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行政领导决策的范围 行政领导决策的范围是由行政领导决策体制细分下的组织机构体系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组织部分结合形成的领导决策运行机制,其在保证行政领导决策顺利进行的同时系统规划了各个环节各部门、各层次的决策权限、组织形式、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以及监督方法。 (三)组织体系与运作机制 行政领导决策作为一个系统的决策运行过程,其体制包括了科学的行政领导决策组织体系、科学的行政领导决策运行机制、相关制度支撑等。其中行政领导决策组织体系包含了决策中心系统,即解决重大问题、拍板定案做出决策的决断机构,处于中心地位,也是行政领导集聚决策权力和权威的机构;具有辅助功能的决策咨询或智囊系统,由多个学科专家集合而成,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来对领导决策进行科学预测并辅助决策中心拟定决策方案;行政领导决策信息系统是顺应信息科技时代产生的,即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来为行政领导决策收集、整理、检索、储存、处理信息、提供数据,提高决策的高效和科学。总体而言,行政领导决策中各个子系统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共同为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提供辅助依据,帮助行政领导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行政领导运作机制在其决策的程序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即发现问题——确定目标——集思广益——拟订方案——综合评估——评选方案——试验和全面实施——总结修正、追踪决策,只有按照这样的程序各环节的固有的内在关系连接起来制定决策并进行操作实施,行政领导决策才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有效性。 二、行政领导决策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过度干预市场问题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国照搬苏联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长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受到其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尤其在政治体制思想尚未完全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行政决策内容越位、对市场和企业干预过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历史遗留导致的过度干预问题主要体现在行政决策代替市场决策和社会组织决策,政府干预的范围过于广泛,并不断影响着本应由市场、企业、社会自行做出决策的相关问题,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和规律。 (二)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机制构建不完善 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机构具有决策的权力和权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行政领导决策主体间职责不明确、划分不清晰彻底,行政部门内部决策与执行高度统一、对行政领导无法实现有效地监管控制,从而导致了决策权力高度集中。 (三)薄弱环节:行政领导决策信息系统与咨询系统 行政领导决策信息系统与咨询系统作为决策子系统中的薄弱环节,现阶段仍未能将其信息机构的决策信息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再者,咨询机构的实际效用发挥不佳,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其性质属性、行为方式、行为保障、工作评估、奖惩处罚等具体内容,严重影响着咨询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公平客观性能。 (四)缺乏有效的法定程序来加以规范约束 我国现阶段缺乏健全的法定决策程序来对领导决策进行规范约束,没有明确法定的听证程序、公开程序、审查程序和发布程序等,这也是行政效率低下、行政处理事务冗长复杂的根本原因。 (五)决策失误后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我国现阶段还处于推行“领导推荐干部责任制”、“健全干部的离任审计制度”时期,尚处于“决策失误追究责任”制度健全时期,在决策失误后对行政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惩罚处置方面还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健全行政领导决策的措施 (一)明确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中领导者的角色地位 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是整个决策过程中的核心关键部位,而中心系统领导者的个人意愿和思想对于整个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促进行政领导决策体制的健全完善,首先要明确行政领导决策中心系统中领导者的角色地位,通过明确其组织、指挥、参与的权限来起到削弱领导者拍案定板的权力,以法律来规范领导者的权力行使范围,尽可能避免领导者主观决策。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领导决策的全责体系 现阶段我国行政领导决策体制尚未健全完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体系尚在探索研究阶段,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行政领导决策的全责体系,通过进一步贯彻落实“领导推荐干部责任制”、“健全干部的离任审计制度”等工作来明确行政领导决策的责任,通过健全的全责体系来起到一定的警示和监督作用。 (三)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加大信息系统与咨询的建设 针对决策系统中较为薄弱的两大环节,首先要加大对咨询系统的改革和开放力度,通过建立专家咨询制度来增强咨询机构的独立性和政府管理的公开透明性,尤其在对非官方咨询机构的建立和维护,要做到权力下放并受非官方咨询机构监督,从而促使政府管理工作的有效提高。其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设备来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支持系统,以确保决策程序的有效运行,并促进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实行行政决策透明化:重大决策公示、听证 行政领导决策要尽可能地减少失误,就需要将决策的全过程进行公示,建立起公众参与、谈论、建议、听证、决策的决策参与机制,在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的前提下实现公众对决策的监督作用,以集思广益的方法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决策依据,从而推动行政领导决策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行政领导决策机制的健全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但在健全完善方面,增加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将为领导决策带来更多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推行重大举措公示、听证制度,完善决策参与机制,推行“领导推荐干部责任制”、“健全干部的离任审计制度”等,才能推进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J].苏州大学学院学报,2014,17:107. [2] 程瑶.领导者在行政决策中公平行为的失范以及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32:174. [3] 赵云涛.我国公共决策咨询体制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院学报,2014(45):1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