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范文 宋晶+韩越+杜菲菲
摘要:提高军校学员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目前,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在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员队伍创新能力等方法,积极探索了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新路径。
关键词:军校学员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能否具有创新意识、是否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否具有创新型人才,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环境。而现代战争的实例也证明,军事斗争最忌保守,最需要创新。一个因循守旧没有创新能力的军队,难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因此,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是我军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障。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牵引,着眼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军事创新能力培养,把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摆到首要位置上,积极探索培养学员创新能力的新途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军队基层建设的实际需要。
一、培养军校学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军事的较量,其核心的本质是军事人才创新素质及军事创新能力的较量。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人才,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因此,培养军校学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一方面体现在,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方面。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投入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综合运用各种作战力量、手段、战术,使战争对抗的整体性、综合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在这种大空间、高立体、全纵深,武器装备多样化、战场环境复杂化、战斗程度激烈的高技术战争中,各种随机因素和不确定因索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指挥员必须善于做出创造性的分析和决策。另一方面体现在,军队基层建设的需要方面。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基层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多元化的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正通过各种渠道冲击着基层官兵。基层官兵的文化程度、主观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都需要基层指挥员具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去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军队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新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军事人才去驾驭;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需要军事人才去发现、去创立。因此,只有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军事创新人才,才能在高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才能完成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
二、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重共性管理轻个性塑造
部队是个高度统一的武装集团,必须有行动统一的纪律,步调一致的行动,军队院校的行政管理也不例外。但不能将其移植到军队院校教育教学当中。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军队院校教育长期以来自成一体、封闭运行,且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忽视个体存在;过于强调思维统一,忽视独立思考;过于强调继承,忽视创造。学员没有独立思考、自我支配、舒展个性的空间。当学员的学习行为变得“听指挥”时,创新热情也就消失了。因此,强调共性并不是否定个性的培养,关键是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二)教学方式重传统灌输轻互动交流
教学方式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目前,我们的教学方式太过陈旧,仍然大量存在“灌输式”教学。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缺乏讨论与研究的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员讲授轻学员思考,重内容掌握轻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还是停留在研究如何“教”上下功夫,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研究如何“学”的问题。这种“以教员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员的创新性思维,其结果是,学员理论知识丰富但不善于变通和创新。这些现象虽已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但解决方法并不是十分有效,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初级阶段徘徊。因此,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必须采取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三)师资队伍重知识积累轻创新意识
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同教员队伍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且教员又是教学活动的导航者,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员。教员队伍缺乏应有的创新能力而要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学员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然而长期存在的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颇,导致教员逐渐失去对自身创新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注,创新意识日渐淡漠,创新能力也日渐弱化,成为制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瓶颈。另一方面,同一专业的一部分教员毕业于同一高校或相当一部分教员毕业留校,很多教员具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导致教员之间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也导致学员往往具有千篇一律的知识结构,从而严重束缚了教员与学员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员的创新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军队院校已经建立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员队伍,但与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标准相比较,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部分教员过于重视传统知识的积累,知识更新、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培养学习型、创新型军事人才。
三、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学习是学员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平台。前面提到,军队院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双方的深层次互动交流不足,未能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教学形式单一,实践课、实验课、观摩课较少,学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为此,必须对现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进行优化。从扩展学员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出发,以教学内容的优化带动教学过程的优化。减少单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课程,增设相关前沿学科、交叉学科课程。基础课中,要有与高新技术、部队需要、专业课接轨的思路,及时补充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前沿知识。军事指挥类课程中,要加大外军研究比重、加大新战法研究力度的思路,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在课程内容选取时,要有贴近部队、交叉渗透、强化能力的思路,突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鼓励教员开设综合性、研究性课程,把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同时,为了拓展学员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培养学员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可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设学术讲座,传递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最终达到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
(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摒弃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员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思考、辩论交流和总结创新。在研讨式、启发式教学中,可由教员先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和讲解,并布置研讨选题,由学员利用课余时间研读和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再由教员组织学员进行交流发言,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学员也可以就某些理论或技术难点向教员请教,最后由教员进行点评,对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给予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并启发学员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意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激情和活力,激发学员积极地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员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新性。同时,在运用研讨、启发式教学中,教员要努力使学员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鼓励学员勇于尝试和探索,并呵护学员创新思维萌芽的产生。在教学过程中,还可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员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形象,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
(三)提高教员队伍创新能力
毛泽东曾指出:“一个军事学校,最重要的问题,是选择教员和规定教育方针”。一所院校教员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教员队伍的素质所决定。若想培养创新型学员必须由创新型的教员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型教员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根据军队院校创新教育目的和任务要求,以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先导,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研究,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员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将知识传授和创新思维培养相结合,挖掘学员的创新潜能,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因此,应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高度重视教员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院校可以通过人才引进、聘请兼职教授等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素质全面、业务精湛、开拓进取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社会高级人才充实到教员队伍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教员的潜能,提高教员队伍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安胜,高华军.关于加强军校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6):728-730.
[2] 刘寰,周述发.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13(3):84-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