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
范文 | 王宝维+葛文华+孙京新+肖军霞+张名爱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作者提出了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和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笔者认为,应突破专业划分屏障,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技术或技能教育的局限性,实施以“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方法,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本文在食品“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方面提出一些思路,期望对践行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培养模式改革 改革食品“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就是以培养“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食品产业发展的需要。笔者在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食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改革谈一点体会。 一、“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趋势 (一)国内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有两个:一是专业技术型,二是基础理论型;上述人才也许计算机、数学模型、基础理论等掌握得很好,但实践动手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有的工程专业的学生只会写文章,对搞设计束手无策。近几年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高等教育率先启动的重大改革计划。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目前,全国许多大学认真贯彻教育部有关通知精神,积极推动学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制定了适合现代工业发展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培养一批研究型、管理型、创新型、国际型卓越工程师开始了教育大改革。 (二)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美国拥是世界上工程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譬如,麻省理工、斯坦福、加州理工、卡内基梅隆等大学在工程学科的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另外,美国富兰克林·W·欧林工学院对工程教育别具一格,与许多“先理论后实践”的工程教学方法不同,讲究的不仅仅是教授概念,更是讲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 挑战和课题联系起来。美国欧林工学院认为,未来工程界的领军人物,一要具备精湛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二要对工程的社会作用有广泛的理解;三要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当今世界工程问题的新办法;四是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创业精神和才能;要求学院教会学生具有其将来从事工程行业所需的创造性,理解工程工作可能对人类社会的福祉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目前,世界许多大学十分重视工科教育与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企业管理精神的融合,并制定出可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 迄今为止,国内外的一些工业高校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国内尚未有关于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定具体内容的相关报道。 二、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一)建立“新型食品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面向岗位”工程教育理念 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特别是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形成且至今根深蒂固的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屏障,包括工程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隔绝,以便适应“新型工业化”对工程人才的要求。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教育的缺点,即实行以工程师或企业家速成为目标的培养模式。按照“强工程、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教育质量体系。 (二)建立“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学校“独立教学”体系 食品工程教育要实行产学结合,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由企业的总工程师或技术总监、各行业协会或行业专家、教授组成,其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得少于50%。高校可以直接从企业引进人才作为全职教师对学生的工程实践教学或科学研究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能够直接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企业的工作模式。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对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长期企业实习工作计划,不断完善产学合作培养方案。 (三)创新“我要学”教学方法,改革“让你学”教育模式 传授知识做法以教为主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为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主的,僵化落后,教学效果差;要深入探索如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网络协作等以学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要深入研究工程创新人才的品行、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素质的养成与构建的规律,注重培养过程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需求,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教学科研结合”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以上课为主”单一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 大学的科学研究是育人的重要方式,重大的科技项目是培养和造就一流人才的有效平台。大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中获取知识,而且要从亲自做科研、做设计得到工程训练,只有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人才。 (五)建立教师“工程能力”教学资质考核机制,改革传统“论文+课时”教师考评方法 大学要积极改革完善工程教师职称聘任和考核等制度;考核和评价内容要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另外,政府和学校要制定鼓励企业支持教育的优惠政策,不断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建立企业承担实习制度和实施计划,不断探索产学合作培养工程师教育新模式。 三、“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改革的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知识扎实、设计能力强,能从事食品加工管理、科研、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具备初步设计能力的食品“卓越工程师”。要面向现代食品工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设计能力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食品产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食品工程技术人才。以提高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目标,针对工程人才培养与教育的重要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专业大师队伍,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设计教学环节,创建并实施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一套为满足现代食品工业化、国际化人才需要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重点 随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改变,改革的食品“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需要增加与食品工程有关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新产品设计开发、食品广告(影像)设计、食品供应链设计、食品包装设计、食品机械和自动化设计、食品质量体系认证、食品营销设计、食品虚拟现实设计等。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食品工程创新型人才主线,以强化工程师教育为核心,体现“强工程、重设计、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特色。 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内容 优化工程教学课程,注重综合素质培养。汲取国外大学的经验,鼓励学生选修人文、艺术素养课程。例如:《美学》、《设计学》、《中外食品文化》、《心理学》、《社会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等课程;除了要求学生限选专业英语外,还开设双语课程如《粮油食品工艺学》(双语)、《果蔬加工工艺学》(双语)、《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双语)等,大大提高学生的设计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 优化培养方案,注重设计能力培养。在改革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要适当增设创新项目,鼓励本专业学生获取各种创新项目学分,以创新奖励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创新项目具体包括教师的科研课题、工艺设计和生产现状调查等;获取得分的依据包括:正式发表学术论文,或设计出较高质量作品,或取得国家级发明专利,或参加全国科技知识、技能竞赛并获奖等。 改革教学计划,提升大学生创业理念。增加经济管理类的选修课,如《食品连锁经营》、《互联网+食品》、《财务管理》、《企业成本核算》、《食品政策与法规》、《管理概论》、《经济法概论》、《投资项目管理学》、《世界贸易组织》、《企业经营决策》等;在选修课程方案中建立创业教育板块,譬如,增加创业教育概论、创业技巧、创业案例分析等授课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水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加强工程设计性能力培养。增加课程实验设计内容,不断优化改进试验方法,要求实验设计课时所占比重达30%以上。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动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植物性食品设计开发大实验》;也可以增加生产性设计环节,例如,《食品包装设计》、《工厂设计》、《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等。要充分利用假期实践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力进行锻炼,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多样性的假期课外实践活动,例如,社会、市场或企业生产实习和企业调查等。利用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鼓励学生计入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能力;另外,要强化对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的实践环节的监督,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权重。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积极推行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调查式等新型教学办法,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理念。减少答题模式的作业方式,增加读书报告等形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设计空间,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素质。 强化工程实践训练,明确企业培养职责。校外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应由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其任务是承担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与高校有关教学管理人员一起共同制订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指导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实践训练质量。企业要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教师,并选择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企业还应根据校企联合培养方案,落实好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并安排学生跟班实际动手操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企业还要与高校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保护,并对学生开展安全、保密、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学校要从校外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师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邀请到学校向学生授课,并作为学生工厂实习的指导教师。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探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学院要将制订《外聘授课教师工作暂行办法》,积极运用学校人才政策,结合本专业情况,开展人才聘任制工作,遵循“不求我专业所有,只求我专业所用”的方针,继续聘用一批国内外业务上拔尖,急需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对外聘的人员加强考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聘用人员及时辞退。 建立教师参与工厂锻炼制度,强化教师创造力教学能力。要强化食品工程师创新、创业教育和领导力教育内容,首先要培养创造性的教师,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生产锻炼和新产品开发,使教师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融合,培养出一批能讲、会操作、敢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亲身参与的经历。 总之,要培养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的卓越工程师,就要改变传统工业化阶段面向行业、面向岗位的工程教育传统观念,突破专业划分和专业隔绝,改革“岗位式”或“订单式”技术或技能教育的局限性以及重学术论文轻工程应用设计的现状,实施以“卓越工程师”或企业家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只有按照“强实践、重设计、全素质”的教育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产、学合作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模式,改进以“填鸭式”为主的培养方法,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使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智力和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 周文化,林亲录,郑仕宏,钟海雁.推进食品卓越工程师创新计划的思考.2013(2):157-160. [2] 谢蕴江,张民,任海霞.基于卓越工程师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几点思考——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教育教学论坛, 2014(1):97-98. [3] 罗欣,李大鹏. 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食品工业人才.山东农业教育,2013(2):20-21. [4] 王雪艳.集美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13(6):742-744. [5] 袁先铃,叶阳,刘君,王凌云,刘清斌. 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食品产业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5):383-385. [6] 刘达玉,唐仁勇,郭秀兰,王卫. 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9):129-131. [7] 杨雪鹏,钟桂芳,张文叶.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3(12):167-168. 技术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