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志愿者服务对社区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范文 朱津瑶+赵丽娟

摘要:社区的和谐文明是实现中国梦的标志,而社区文化认同对推进社区有效治理具有重要作用。以济南市社会福利院为个案,针对福利机构中居民的生活、心理与社会适应上存在的问题,运用田野调查并结合访谈法进行了调研,剖析了社区文化认同中志愿服务所带来的影响,提出改善志愿服务活动并保持其常态化利于社区文化认同的实现。
关键词:志愿者 社区管理 文化认同 访谈法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福利院逐渐向福利经营型、开放型和供养康复型转型,转型中如何营造和谐的居住氛围并实现社区文化认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弗洛伊德最早提出“认同”(identity)这个概念。他认为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1]周大鸣认为社区文化认同是社会成员对自己社区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2]其实,能够确认社区中存在的有意义的事物是社区文化认同的精神基础,这种认同好像精神纽带一样凝聚于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社区,它是社区共同体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久而久之,这些社区肯定性的文化就构成了社区的基本价值。
志愿者服务给社区固有的生活方式带来新气息,服务过程的开展会影响所在社区并导致社区文化认同的改变。这些改变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以社会福利院为例,这种改变既可能因志愿者主动走进福利院来志愿服务让人欢心愉悦;也可能因活动不当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并导致他们的自卑感和自信心的下降。另外,如果志愿者给予的多是不合适或不恰当的服务,那么社区居民就会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感到委屈甚至心理受到伤害。
一、研究评述
目前, 国内外学者在对志愿者服务和社区文化认同上已多有涉猎。对于社区认同,心理学者何兰萍(2011)将其解释为“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在相互沟通、相互交往、互帮互助的基础上, 所形成的心理上的依恋和归属[3]。”
社会学者Anthony Giddens(1993)则认为“社区认同更侧重于微观上的研究,其实质是在社区领域展开的社会认同,是社会认同在社区(地域区域)层面的映射[4]。”总之,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会喜好、信任和依附所在社区的空间及管理模式,这种因生活互动而产生的社区文化认同具有促进主体间沟通、交往的功能,且离不开主体间心理情感的认同。
栗志强(2006)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所在社区认同的影响因素,发现邻里交往、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因素都会影响认同[5]。
单菁菁(2006)认为社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居民的社区归属感,而影响社区归属感的社区满意度十分重要[6]。张良(2009)比较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在文化认同上的异同,认为它们的物质形态基础和功能基础等都有差别[7]。
汪敏和张银侠(2016)认为城市新居民和城市原有居民在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社区文化认同能有效地推进社区治理[8]。
上述研究对社区文化认同问题进行了探讨,但目标聚焦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文献较为少见,为引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向正确的方向开展,有必要探讨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区文化认同的影响。
二、案例与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案例
济南市社会福利院是为山东省会泉城济南市内各区无依靠、无生活来源、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无”老人、智障人员和社会上有入住需求的老人提供专业化和亲情化服务的机构,它集福利救济、养老助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福利院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福利机构。
(二)理论与方法
把握社区认同感的变化,需要首先了解社区文化认同的各组成要素,社区文化认同中的一般要素主要包括社区自我认同、社区归属感、社区态度和社区参与(社会卷入和文化实践)等维度。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社区文化认同的重要考量因素。在志愿者开展活动的社区,志愿者会和参与活动之中的当地社区居民进行接触、交往并沟通,这时社区文化会逐步演变并增添新的元素,这种具有多种新元素的文化在融入社区后会不断渗透改变社区的原有文化,有时可能还会引致社区文化认同的重构。
田野调查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多次。首先调查福利院的日常工作,摸清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熟悉后选择志愿者活动最为密集的时间段即节假日进行调研。随后调查了居民对志愿者的态度,并与有关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最后分析社区文化认同感的变化。多次田野调查共历时一个多月,调查对象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了解社區生活,以及能对福利院文化认同产生重大影响的群体,如“三无”老人、智障人员、福利院管理人员、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等,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各层次人群在社区文化认同中所受的影响与变化,并便于及时了解志愿者活动开展过程中认同感出现的变化并进行比较。此外,还访谈了对福利院认同有重要影响的捐赠者群体。对众多访谈对象进行筛选、分类后编号如下:“三无”老人(W1)、智障人员(W2)、有入住需求的老人(W3)、政府有关部门人员(G1)、福利院管理人员(G2)、捐赠者(D)和志愿者(V)。(见表1)
三、志愿者对社区文化认同的影响
(一)志愿者服务影响福利院社区固有的文化氛围和运营方式
作为弱势群体,福利院很多居民即使有痛苦也会默默承受,志愿者的到来成为他们向往的一盏盏“小桔灯”。
“当老人孤单寂寞时陪他们聊天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尽管有时听不清志愿者在说什么,但是他们喜欢和志愿者交谈。其实当志愿者去帮助别人时,自己也是享受其中的,老人的笑容让我们有成就感,并让我们懂得了要珍惜生活。”——V003表1 访谈对象一览表“福利院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但是如果人们都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那么这些短期性、一次性的志愿活动就会变成细水长流式的暖流,这样,那些无依无靠的人就是遭遇‘严寒也不会轻易倒下。”——V008
“福利院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用真诚关爱老人,以使他们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其实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G202
“这里的居住环境挺好,两位老人合住一个房间,房间里有床铺、床柜、衣橱和许多日常用品,设施条件还可以。智障孩子和老人的房间都是标准房间,地面也很洁净,尽管空气中残留着一定的味道。”——W301
(二)福利院原有的文化在不断变化发展
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交互对社区文化的变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在碰撞、交融和重组后,社区原有文化会变迁出新的文化。
“福利院里有些孩子身患残疾,他们的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是如此的不幸,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他们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希望能够燃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渴望。福晓超和福晓萌都是很小就被父母遗弃的脑瘫儿,经过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福晓超已学会修电脑,并能构思和编织复杂的手工艺品,福利院还专门为他成立了‘晓超工作室,晓超也希望有一天能离开福利院靠自己的双手独立生活。”——D002、V001、W201
“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爷爷奶奶,他们都是没有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没有儿女的人。通过志愿者服务,我了解到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吃穿住政府都会提供,每月还有零花钱去买一些自己喜欢的食品和衣服。提供给老人的活动场所包括图书室和健身房等,老人还可以下象棋、打扑克和看电视等。” ——V008
“多年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先后多次到福利院看望老人、指导工作。福利院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服务延伸,以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其实福利院设备很先进,有紧急情况值班人员都会及时赶到。保洁人员会为老人清洗衣物、打扫房间,晾干的衣物会及时送到每个老人的衣橱里。” ——G101、W1013
“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这句话。目前,吃穿住用行等已经很富足,老人们更需要的或许是精神上的慰藉。有时我还看到有些中学生也主动走进福利院来看望老人,我们喜欢这些幼小的心灵,希望尊老感恩得到很好的传播。” ——W1014
(三)社区的文化认同在志愿者的文化移植下被强化或削弱
在志愿者新文化的冲击下,福利院的固有文化会出现失真、甚至盲目拼凑的现象。不顾实际地干涉传播不仅不会达到志愿者服务的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引发社区认同上的不悦与冲突。
“‘赠非所需是福利院捐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捐受双方间的沟通机制缺失,捐赠者往往仅凭想象捐东西,捐赠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难免。其实,多到福利院走走、多做几次志愿者就可得知对方需要什么了。”——W108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别人关注我们、帮助我们,但有些志愿者喜欢搞公共活动,他们将福利院当成表演和炒作的场所,有时媒体也在这里推波助澜,炒作式的‘爱心我们大多都反感。” ——W102
“福利院老人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服务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有些志愿者在到社区看望老人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这和社会责任意识弱化并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风气不无联系。” ——W109
“有些志愿者是想把温暖送到位,让爱心不空付,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有些志愿者能做的仅仅是问声好。今后福利院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发挥志愿者扶危济困的作用。”——G203
志愿者服务活动影响着福利院固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文化架构,进而影响社区文化的认同,并可导致社区居民价值观的分野与文化冲突,相关管理部门有必要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正确地进行志愿服务,而这对疏导并协调社会各种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375.
[2] 周大鸣.族群与族群关系[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3- 25.
[3] 何蘭萍.农村社区认同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1(24):36- 37.
[4] Giddens A. New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A positive critique of interpretative sociologies[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 栗志强.都市村庄流动人口社区认同状况及成因分析——以郑州市为例[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 11.
[6] 单菁菁.从社区归属感看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125- 131.
[7] 张良.城市社区文化认同建设对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建设的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10- 14.
[8] 汪敏,张银侠.城镇化背景下以文化认同推动城市社区善治问题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8):47- 4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