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全球看“一带一路”新视角 |
范文 | 为什么要设立《从全球看“一带一路”》专栏呢?这是“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从全球看“一带一路” 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近两年的发展出乎人们的预料,主要特征是走向国际化,不但受到沿线国家的普遍欢迎,也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响应,“一带一路”正在成为全球治理伟大的实践。为了揭示这个发展规律,从国家角度来看远远不够,需要从全球角度考量和评价“一带一路”作用和效果,这便是本刊设立《从全球看“一带一路”》专栏的国际背景。 作为期刊如何传播好“一带一路”,普遍受到了行业视角的制约,现有的商务、财经和国际等方面期刊很难满足国际看点。2008年国家对《管理观察》办刊宗旨进行了重新规定,《管理观察》除承接应有的业务外,主要是适应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要求,以引领管理中国化新实践为办刊宗旨。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推进中国管理全球化,此次设立的《从全球看“一带一路”》专栏,就是本刊引领管理中国化新实践的一次具体体现。 从“南南合作”到“一带一路”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合作是联合国的宗旨,联合国推行的“南南合作”,是解决全球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大部分都处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称之为南南国家。1978年联合国正式签署和通过了《促进和实施发展中国家间技术合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了“南南合作”,联合国先后成立了“联合国南南合作特设局”和“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周一平先生先后出任局长和主任。 本刊高度关注“南南合作”,2009年本刊成为南南合作中国成员,并成立了“联合国援华项目与南南合作发展战略的研究组”。随后分别在2012年和2015年以“全球南南合作与中国经验”“习主席战略思想是第三世界发展新政”这两大主题,对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周一平进行访研。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不久,2015年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周一平是较早在《管理观察》杂志发表评论,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联合国官员,他认为“一带一路”是全球发展一项新理论,与全球南南合作有着内在逻辑联系,是中国南南合作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大胆实践。 高端智库新人物周一平 2015年10月周一平完成了在联合国30年任期回到祖国,出任我国高端智库之一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丝路学院院长。 周一平先生1955年生于上海。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4-1985年被派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任二秘。1997—2004年任联合国南南合作副局长。2004年以来一直担任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2014年被潘基文任命他为联合国有史以来首任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 周一平回国后,积极投身于参加高端智库建设。不久前,刚办完全球南南合作领导人培训班,緊接着在2017年7月7日,由他发起和主持了“2017年首届国际丝路发展论坛”,主题围绕“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除我国政府有关代表出席外,同时有来自委内瑞拉、尼泊尔、尼日利亚、圭亚那、牙买加、多米尼加、多米尼克、格拉纳达、越南、塞尔维亚、缅甸、巴拿马、蒙古等13个国家的官员、智库和科教人员等120多代表出席。 “2017年首届国际丝路发展论坛”大会报告,将列入《管理观察》“从全球看‘一带一路”专栏,分期分批连续发表,以飨广大作者。希望广大读者积极为本刊投稿,大家有什么要求和建议,随时与本刊联系。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