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政府公报类期刊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几点探讨 |
范文 | 董甲辰 摘要:提高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政务工作层面上来讲,必须要自觉主动地使公报与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立足办刊宗旨,加大宣传力度,使公报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不断丰富公报的内容,针对一些带有全局性或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政策,及时准确地做好政策的解答和解读。 关键词:公报 政务性期刊 权威性 公信力 政务公开 政策的解答和解读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公报是政府的政务性期刊,其职能和性质决定了它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级政府公报(政报)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传达政令、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服务基层”的办刊宗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了政策服务,做到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成为政府联系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各级基层干部依法行政的重要工作手册,越来越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关注和欢迎。那么,在公报作用不断增大,影响不断扩大,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面前,如何使公报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府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对此,我谈一点体会,旨在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并就教于同仁。 1.权威性和公信力是政府公报期刊生存发展的历史必然和时代要求 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自于刊发政府文件的权威性,来自于《立法法》的规定,来自于公报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一般而言,一种报刊在社会上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小,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廣大读者对该报刊刊载内容的需求程度和认可程度。读者群越大,读者越感兴趣的刊物,其影响力就越大,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就越强。对公报这样的期刊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府施政方式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等等,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大不相同的。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利益格局也比较简单,生产主要靠计划安排,需求主要靠计划供应,分配主要靠计划调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公报也刊登规范性文件,但除党政机关外,一般不对外发送或发行,属于内部性的期刊,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它不会有大量的社会读者群体,所以也不可能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没能面向社会办成一份有权威性的刊物。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利益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国家相应地在社会各个领域制定出台了一大批政策规定,逐步形成了规范社会各种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需要让全社会了解并遵循;另一方面,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引进利用外资,还是经商办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或者发展其他社会服务性事业,都需要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规定,鉴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公报刊载党和政府文件的特殊性质和作用,正好能够体现和适应社会需求,促使公报必然要由内部发行转向社会公开发行,这一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决了社会各界看文件、学文件、用文件难的问题,从而使公报成为社会各界办事的依据和行动的指南。可以这样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逐步规范,社会生活法制化的形成,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愿望和需要,是公报事业得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公报确立其重要地位的坚实基础,是公报成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刊物的客观必要条件。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报可以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份有权威性、有公信力的刊物,还必须靠自身的努力,适时适需地做好各项工作。 2.要提高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政务工作层面上来讲,必须要自觉主动地使公报与推行政务公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推行政务公开对加强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5条明确指出,行政机关应当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由此可见,政府公报是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之一,而且排在第一位。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有很多途径可以了解到政府发的文件,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唯有政府公报是刊登政府规章、政策文件的公开出版物,是标准文本,是法定的载体。可以这么讲,不管你从哪个渠道了解到一条政策政府信息,要验明其真假,你就得看一看政府的公报,找一找标准文本,以服务于自己的决策或行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很多政策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十分关心,但又看不到政府的红头文件,唯一的办法只有从政府公报上获取。因此,通过政府公报这一个重要的政务窗口,既能够让老百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务公开,也能够使老百姓充分行使监督权,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确保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和我国入世承诺,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各省市政府陆续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清理,各省市公报都全面、及时、准确地刊登了清理结果,比如刊登了停止执行或失效,废止的政府规章、省委省政府文件,修改后继续执行的文件和修改后的全文。还对省直部门的文件清理结果进行了公布,这些工作都有效地增强了公报的权威性和独特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政府办公自动化的加快,预计实行无纸化办公后,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公报的利用率将会大大提高,查询率也将明显增多,服务各级政府、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功能也将进一步提升和显现,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无疑将会大大增强,也将有力地促进政府机关运作效率的提高。 3.要提高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必须立足办刊宗旨,加大宣传力度,使公报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政府公报标准文本的法律地位要求必须体现出它的权威性,而准确无误地传达政令、宣传政策则是其工作标准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必须体现于实际工作中。要制定严格的审校制度,人人负责、层层把关,努力做到零差错率,为人民群众提供真实准确的标准文本。其次,版面策划、设计要庄重严肃。政府规章作为一种规范,具有法的一般特征,即普遍约束力、国家强制性,它在制定权限和程序上有严格的规定,其文字载体应该是庄重严肃的。因此,公报在构思策划、美术设计、外观装帧、内文编排等方面必须体现正规、庄重的特点。第三,不断扩大赠送面。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公报的质和量都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足够的发行量,没有较大的覆盖面,不能够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之中,公报的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报联系网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赠阅方案,力求在财力可及的情况下,做到政府公报最优化的赠阅结构,保证一定的覆盖面。第四,要增强服务意识,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要把那些社会热点、百姓关注的政策、法规及时搜集整理,公布于众。要在免费赠阅的同时,及时征求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把人民群众的心声记在心头,并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第五,要挖掘潜力,拓展公报服务范围。公报的免费赠阅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提供了知晓国家政策、方针和地方政府规章、文件的平台,但由于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限制,不可能惠及到每个人,那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比如在省级报纸上刊登公报每期刊发文件的目录,充分利用政务大厅、图书馆、档案馆、车站、码头、高等院校及社区、街道办等场所,不断增加公报新的宣传形式和途径,尽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法规知晓运用的需要。 4.要提高公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必须不断丰富公报的内容,针对一些带有全局性或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政策,及时准确地做好政策的解答和解读 政府公报要全面及时准确地刊登政府规章和政府政策性文件,让社会各个方面通过公报及时地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所谓全面,就是凡是政府制定的规章和非涉密政策性文件都要毫无遗漏地刊登,保证政策规章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所谓及时,就是政府的政策规章一经签署发布,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在公报上刊登,以便基层民众及时了解。所谓准确,就是要提高公报的校对和印刷质量,保证政策规章准确无误,真正使公报登载的规章成为各级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遵守规章、司法部门依法办案的标准依据。要在牢牢把握和坚持其办刊宗旨,全面准确及时地刊登政府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审计报告、政府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同时,根据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重点、焦点问题,及时搞好政策解读,扩大和丰富公报的内容,以便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该政策出台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要求等,进而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认为还应该增加以下内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从各省的公报来看,还没有完全覆盖到这一层面。特别是当前农民群众对法规政策的掌握程度是比较低的,如果政府公报(政报)能将党和政府鼓舞民心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做到家喻户晓,那么公报(政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将能提高很多。现在有的省公报在封页上对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重要文件进行解读,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值得在各级公报上推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